致敬核酸檢測者 l 與“毒”共舞 向“死”而生

白衣天使或許叫白衣戰士更加貼切,因為他們和軍人一樣是在用生命挽救生命。在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有一群人日夜與“毒”共舞,彰顯出向“死”而生的坦然,在公眾和病患面前,他們幾乎連背影都未曾閃現,他們就是核酸檢測者。

致敬核酸检测者 l 与“毒”共舞 向“死”而生

每天,市人民醫院的PCR實驗室發出的結果,都會是全市人民關注的焦點:核酸檢測陽性代表著新冠肺炎病例的確診。核酸檢測小組七位成員實行三班倒工作制,日夜輪崗,24小時接收標本,檢測人員進入實驗室需要實行三級生物安全防護,穿著全套防護裝備,N95口罩、護目鏡、面罩、乳膠手套、防水靴套等一樣都不能少。“全副武裝”後,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在23℃恆溫下連續工作4-8個小時,往往被悶得滿頭大汗,且面部皮膚因為長時間被壓迫而發青、破損,摘下面罩臉上就是深深的印子,耳朵被口罩壓紅,眼罩里布滿了一層水蒸氣,因為壓痕太深,需要幾個小時才會恢復。他們雖然不直接接觸患者,但幕後的工作同樣充滿著危險。不僅在對疑似感染者樣本進行分析時面對病毒暴露的風險,還要對檢驗過程中產生的高危險廢物進行後處理,以保證生物安全。

致敬核酸检测者 l 与“毒”共舞 向“死”而生

隨著樣本數量不斷增加,實驗室工作日益繁重。“我們已經做好了持久戰的準備,並結合實際需求還會調整工作機制。”市人民醫院PCR實驗室組長黃明清說。

“每個步驟都要認真核實,操作規範和防護流程都要嚴格執行,一定要把安全防護和質量放在首位,同時做好團隊的心理壓力疏導。”市人民醫院醫技黨支部組織委員、科室副主任、核酸檢測工作具體負責人黃偉說,回想從接到檢測任務到正式開展檢測的過程,這個1.83米的錚錚漢子流露出鐵骨柔情,眼眶紅潤,流程佈局調整,生物安全、人員上崗培訓、設備調試······,一系列工作要在3天之內完成,黃偉既揹負著高質量完成任務的責任,同時又頂著不能讓隊員們感染病毒的壓力,任何一個地方都絕對不能出現錯誤,這是一名黨員的擔當,沒有任何退縮的理由。

致敬核酸检测者 l 与“毒”共舞 向“死”而生

旗幟無聲,卻能鼓舞磅礴鬥志;堡壘無言,卻能匯聚強大動力。 “我們小組的中共黨員總是衝鋒在前,他們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我也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市人民醫院醫學檢驗科楊業業鄭重地提交了他的入黨申請書,表示要在核酸檢測工作中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

面對病毒,檢測者們像穿著鎧甲的勇士,毫無畏懼,他們唯一的軟肋便是家人,陪伴家人他們已不奢求,但若檢測結果有陽性,他們是不敢回家的,醫院也專門為他們準備了院內的房間。“媽媽,你要快點回來,像火箭一樣快哦! ”這是母親上班前孩子的叮囑,“爸爸的頭髮經常被壓得奇奇怪怪,臉上經常有護目鏡和口罩壓的勒痕。”這是孩子眼中下班後的父親。在此之前,我市疑似病例標本由市疾控中心統一檢測。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2月6日起,檢測地點改為市人民醫院,檢測團隊成員分別由市人民醫院、市疾控中心、廣西民族醫院和市婦幼保健院組成。

“我們的團隊雖然來自四個單位,但是大家合作很愉快,運轉很順暢。”

市婦幼保健院 梁小巾:

“我們一起並肩戰鬥,積極交流工作,為抗擊疫情作出我們的檢驗者應有的貢獻。”

市疾控中心 黃濤:

“我希望所有的檢測結果都是陰性。”

這些也是全體核酸檢測小組的共識,他們在工作中不斷踐行,向戰鬥在疫情防控的幕後英雄致敬。

致敬核酸检测者 l 与“毒”共舞 向“死”而生

截止目前,核酸檢測小組已完成

核酸檢測 487 例

鮮為人知的PCR實驗室具有“五高”特點:

1 場地要求高

標準的四區分隔和氣流控制。有試劑準備、標本製備、PCR擴增檢測和擴增產物檢測四個獨立的實驗區。每個獨立實驗區設置有緩衝區,同時各區通過氣壓調節,使整個PCR實驗過程中試劑和標本免受氣溶膠的汙染並降低擴增產物對人員和環境的汙染。機械連鎖不鏽鋼傳遞窗保證試劑和標本在傳遞過程中不受汙染(人物分流)。

2 人員要求高

PCR上崗證。進入PCR實驗室,需要經過從基礎理論、實驗原理、規範操作、質量保證到注意事項等規範的培訓,並獲取PCR上崗證。

3 檢測風險高

直接對病毒核酸進行提取、擴增。檢測過程中,樣本的開蓋,核酸提取的震盪、離心都有可能產生氣溶膠,有感染的風險。

4 防護要求高

個人防護必須按照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的個人防護要求進行。

5 體力耐力要求高

整個實驗過程至少需要4小時,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到1個小時就汗流浹背;呼吸防護面罩一層水汽,會有缺氧感覺;再加上隔離區只可以人和樣本進去,擴增時漫長的等待,期間不能吃東西、喝水、上廁所,這些對於檢驗者的體力耐力無疑是多重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