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還是西醫?這是個問題①

中醫還是西醫?這是個問題①

冬末春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幾乎席捲整個中國。武漢告急,湖北告急,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全國各地有3萬多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他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奮戰在一線,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全力救治肺炎患者。他們一著白衣,即為戰袍,履行著一名"白衣戰士"的職責,一名醫生的職責!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改變了不少少年的志願,許多學子也在憧憬著自己長大之後也能夠救死扶傷、懸壺濟世。


在最近關於疫情的發佈會上,中醫藥的作用也被頻頻提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月17日,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共計60107例,佔比為85.20%。中醫藥及時全面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打出中西醫結合救治"組合拳",有效降低了輕症變成重症、重症變成危重症的發生率,提高了治癒率"。


看起來,中醫似乎也不錯。那麼問題來了,想學醫的話,學中醫還是西醫?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你想學醫,是想成為一名醫生,還是隻要能在醫療相關崗位工作就行。我想,大部分人的初衷是想成為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吧,只是由於種種原因,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其它崗位。


在中國,怎樣才能成為一名醫生呢?


首先,你要有執業醫師資格證。《醫師法》規定,國家實施醫師資格考試製度。


其次,你要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註冊。《醫師法》規定,國家實行醫師執業註冊制度。未經醫師註冊取得執業證書,不得從事醫師執業活動。


關鍵問題來了,什麼人有資格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呢?這個限制主要在學歷上:

· 《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定》基礎醫學類、法醫學類、護理(學)類、醫學技術類、藥學類、中藥學類等醫學相關專業,其學歷不作為報考醫師資格的學歷依據。也就是說,

學這些專業是不能當醫生的

· 臨床醫學(含中醫、中西醫結合)、口腔醫學、公共衛生專業學位研究生學歷,作為報考相應類別醫師資格的學歷依據。這裡指的是專碩可以考,學碩不能報考

· 五年及以上學制臨床醫學、麻醉學、精神醫學、醫學影像學、放射醫學、眼視光醫學專業本科學歷,作為報考臨床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學歷依據。

· 五年制的口腔醫學專業本科學歷,作為報考口腔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學歷依據。

· 五年制預防醫學、婦幼保健醫學專業本科學歷,作為報考公共衛生類別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學歷依據。

· 五年及以上學制中醫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藏醫學、蒙醫學、維醫學、傣醫學、壯醫學、哈薩克醫學專業本科學歷,作為報考

中醫類別相應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學歷依據。

可以看出,醫師資格是分為四個類別的,分別是臨床類、口腔類、中醫類、公共衛生類。當然還分兩個級別,執業醫師和助理執業醫師,後者主要指相關專業專科起點報考,在此不再詳述。


有聰明人士覺得可以曲線救國,本科學其它專業,考研醫學專碩,不也可以考執業醫嗎?只能說too naive,在201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中明確指出,臨床醫學專碩的招生對象為符合醫師資格考試報考條件規定專業的應屆或往屆本科畢業生。


至此,答案已經明朗:只有在本科階段學習臨床類、口腔、中醫類、公衛類專業,才有機會通過執業醫考試成為一名醫生。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像預防醫學、婦幼保健學等公衛類執業醫在目前的實踐中是沒有處方權的,基本不能做臨床醫生。至於


相關專業專科起點先報考助理執業醫,而後達到規定時間再考執業醫也是可行之路。但現實是好一點的醫院本科起點的醫學生都不容易進,專科學點別的不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