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衛中心:這裡的“戰況”決定了成都人的心情

成都市公衛中心:這裡的“戰況”決定了成都人的心情

(家庭與生活報記者 白華宇 寧蕖 )2月21日,成都市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出院4人。截至2月21日24時,成都市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病例143例,累計出院75人,死亡3人,其餘65人均在定點醫院隔離治療。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和國內許多地方一樣,成都這座千萬級人口的大都市似乎也被按下了暫停鍵,大街上行人寥寥,熱愛火鍋和油菜花田的人們繼續默契地呆在家中,用“減少流動”的方式為抗疫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與此同時,這個城市也把期盼和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這個平日裡被市民稱為“成都十醫院”的地方似乎從沒有那麼“鬧熱”過,因為是開展新冠肺炎患者醫療救治的市級中心,這裡是成都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主戰場,它的“戰況”如何,決定了人們的心情起伏。

當第一例確診以後

1月16日,成都市確診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在接收這個病例之前,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早已嚴陣以待。“發現第一例的時候,我們就緊急啟動了應急預案。” 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業務副院長張仁卿介紹,在接到這個病例後,該院馬上對病人的流行病學史和相關身體指標進行了瞭解和檢查,“考慮到病人有武漢往來史,血象和CT表現也高度懷疑新冠肺炎,經過省市專家組聯合會診進行了相應的核酸檢測,最終確認感染。”從成都市第一名確診病人被發現到住院,在還沒有較明確的診斷路徑時,一切僅經歷了數小時。

那一天,成都市公衛中心的運轉突然加快,但恐慌情緒並沒有在這裡蔓延。迅速處置的背後,是長年累月的籌備。成都市公衛中心本身就承擔有及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使命,該院為此準備的時間比許多人想象得都要早,早在今年初,根據武漢公佈的疫情信息,該院就調配好了物資,和藥品供應商協商儲備藥物,並對人員進行了嚴格的傳染病防護等方面的培訓。並且隨時關注全球各地的公共衛生事件,隨著疫情的升級,在四川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前,該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劉德順研判疫情發展趨勢,並作出“增加物資儲備量,做好打持久戰準備”的指示。張仁卿說:“醫院黨委早期的充分準備,在面對疫情時才能有更充足的反應時間。”

1月26日,市公衛中心接到任務,要在15天內完成該院二期大樓裝修改造,用於收治新冠患者,接到改造任務後,該院立即組織員工特別是黨員幹部職工放棄休假,在一夜之間將原本在該大樓的三個病區搬遷到了其他大樓,“搬遷的基本都是艾滋病房和重症醫學科的危重病人,他們戴著呼吸機,由醫生護士轉運,大家都很配合,也很辛苦。”張仁卿告訴記者,“二期工程的改造是寧願備而不用,也不能不備,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否則就會發生災難性的後果。”

成都市公衛中心:這裡的“戰況”決定了成都人的心情

成都公衛中心倍受市民關注

施工開始後,醫院副院長蔣良雙與基建辦的同事一直守在工地,“施工方對醫療用房的把握沒有那麼專業,負壓設備的安裝合不合適,各項調試到不到位,都需要醫院來把控。二期的負壓樓建成後,有初效、中效,高效過濾網,這能確保排放的空氣都是無害的。”

成都市公衛中心:這裡的“戰況”決定了成都人的心情

二期工程已經完工

據瞭解,從接到任務到完成施工,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二期裝修改造工程僅用了13天半時間,較15天的時限提前了1天半時間,而從施工進場到裝修改造完成,其實僅用了10天時間。

不能讓醫護被感染

隨著疫情的蔓延,成都市公衛中心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也在逐漸增多,形勢嚴峻,為醫療救治帶來了不小的考驗。這段時間裡,該院的醫護人員本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尤其是黨員衝鋒在前,義無反顧地投入到了對患者的醫療救治中。對於所有接受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該院將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尤其對危重症患者實行“一人一案”的精準救治方式。

隨著戰疫進程不斷深入,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問題也倍受關注。為了讓醫生護士保持戰鬥力,成都市公衛中心制定輪班輪崗制度,還建立完善了特殊情況下的醫療行為評估,一線醫護要經過嚴格培訓後才能走進病房,進出隔離區也要經歷嚴格的消毒程序,嚴防職業暴露……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方便一線醫護人員休息和工作,該院將附近的一家酒店作為醫護人員集中住宿點,為醫護人員提供最完善的服務,按照一線醫務人員上下班時間點安排專車接送,他(她)們從病房出來後,回到酒店可以養精蓄銳,最大程度地得到休息。

護理部主任萬彬坦言,啟動應急預案以來,自己最害怕收到的,就是“戰友”倒下的消息,“我們的護士妹妹很多都是90後,她們承擔的壓力太大了。”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萬彬連夜規劃病區改造圖紙,優化護理部工作流程,在她和院領導的努力下,公衛中心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消化道傳染病病區改造為呼吸道傳染病病區,“增設了三層‘關卡’,醫護人員進出病區必須層層過關,還設置了專門的人員在這些點位檢查醫護的防護服穿脫、消殺情況。”

成都市公衛中心在全力精準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同時,截至目前成功做到醫務人員“零”感染。

你的表情也很重要

1月29日,我省第一例康復的新冠肺炎患者在成都市公衛中心出院了。當天,不少媒體鏡頭對準了這名34歲的男士。隨著治癒出院病人越來越多,市民們似乎也已經對此習以為常,但對於該院的全體職工,每一個病人的康復出院都是該院共同努力的結果,每一個病人在這裡的出院給大家的回憶都是不一樣的,每一次送他們出院帶來的都是希望。

判定一個患者是否達到出院標準,需要綜合考慮病人的發熱、病症、影像學檢查和核酸檢測等情況,該院每天組織召開省市醫療救治專家組會議,對每一個康復病人的出院進行科學、嚴謹判定,張仁卿說:“這項工作需要很細心很投入,當一個個指標都沒有問題的時候,那種感覺確實讓所有人都很高興。”

在重症醫學科主任陳紅看來,在面對這樣一種未知的疾病時,醫生對病人的關懷有時候比治療手段更重要,“我從事重症醫學這麼多年了,看慣了很多生離死別,也越來越能體會‘偶爾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這句話的含義。”在面對未知時,人難免會恐懼,陳紅知道,作為專業人士,當穿上白大褂那一刻,自己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有可能影響患者的心情 “特別是這個疾病有一定的‘自限性’,患者心情好了,有信心了,抵抗力強了,就更有可能戰勝疾病。”

在醫院黨委的領導下,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成都市公衛中心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新冠肺炎診療格局。加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63名精兵強將共同來管理重症院區,與省市專家和該院的一線醫護並肩作戰,共同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盡最大可能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同時,在該院嚴格的感控體系保障下,除了緊張忙碌的新冠肺炎就診區域,其他傳染病患者的救治也仍然在正常運轉……

當記者走出醫院行政區時,正好遇上外界的捐贈物資送到這裡,醫院搭建的臨時捐贈點旁邊的李樹開出了花朵。2月1日至2月15日,該院已累計收到8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社會捐贈近500萬元。

成都市公衛中心:這裡的“戰況”決定了成都人的心情

勝利也許不遠了

醫院黨委書記徐鴻告訴記者,雖然目前最高警戒仍未解除,但是看到如此有力的城市動員、社會關愛和醫護人員在前線的無畏付出,這場特殊戰役的勝利,或許已經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