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下的星辰大海:这是他们的太空文学之路


笔端下的星辰大海:这是他们的太空文学之路

从“纸短情长”到“一‘网 ’情深”,太空作家们笔耕不辍,持续带来佳作。回首太空文学创作之路,他们写下了最想说的话——


在“太空”,与你们同行

康 璐

笔端下的星辰大海:这是他们的太空文学之路

2018年春天的一天,我接到约稿,说是要创办公众号。当时我正在休产假,刚从新手母亲的忙乱中喘过一口气,打开窗,清新和煦的风吹绿了草木。后来才知道,那个约稿电话让我认识的另一个新生命就是“我们的太空”。

我一口气整理了十几篇稿子给编辑,很快《发射塔下为你穿上婚纱》《从这里走向太空》《戈壁爱情》等多篇作品陆续刊发。这些文章有不少是以前在传统媒体发表过的,但当时网络传播受限,读到的人并不多。在太空转发后,很多文章再次引起关注,很多失散多年的好友看到文章又隔屏联系上了——哦,原来你一天天、一年年写的是这些!

“生完孩子你写东西的感觉变了吗?”这是我休完产假,第一天下班回家我妈问我的第一句话。她真怕我做了母亲就丢了自己,是的,我也怕。

好在这感觉没变,思维平稳运转,只多了对生命更深切的体悟,只是觉得应该比以前更抓紧时间写下心中所想,做自己想做的事。2018年有段时间,从孩子晚上10点多睡觉到凌晨1点,我校改书稿,2019年出版了我的作品集《一路风雪》。

就像我在“太空”认识的作家北方姐姐,她讲自己总是在孩子一睡,立刻放下手中的一切去写作,反而孩子小的那几年出了不少作品。我们平时联系不多,但写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把握不准的地方,总能在她那里找到最真诚可靠的答案。

和很多作家的交往都是在“太空”。看到王秋燕老师和赵雁姐姐的新书出版,我会真心为她们点赞、打call,她们知道我写的舞台剧《航天筑梦人》上演,也会问“还演不演?想去看呢!”因为我们知道一部作品凝聚着多少心血。


笔端下的星辰大海:这是他们的太空文学之路

2019年春天,在北京举办首届文学创作培训班,“太空”的文学骨干都来了,就像是我们和春天的一场聚会。我带着一岁三个月的小娃娃去参加了,奶粉、尿不湿、瓶瓶罐罐,全带上。艺嘉师妹还到房间给我家娃娃送来一双企鹅图案的地板袜。

有人说,像您这样辛苦的母亲就不该来呀。可是,创作班上要和出版社沟通的报告文学书稿《钢铁脊梁》是我创作的,也像我的孩子一样,没有人能替代“母亲”的责任。早日修改完成出版是我迫切的心愿。那些我采访过的、探望过的、书中讲述的老前辈正一个个走向人生的尽头,我希望他们能看到自己参与创造的中国航天历史被书写和铭记。

在“太空”,我遇到了很多有责任感的作家。2019年冬天,我有幸参与到“致敬最美航天人”颁奖礼的撰稿工作中,和陈怀国、陶纯、兰宁远几位老师一起走进航天人的心灵世界。忘不了外面天寒地冻,下着毛毛雪,深夜12点的会议室里,大家还在热闹地讨论着,像燃起一团火;还记得在食堂吃饭,怀国老师坐在离大家很远的一张餐桌上,端着碗思考的样子,就是在想颁奖词的一句话。和以前单纯读他们的作品不同,一起工作我才发现什么是又有天赋又努力的人,他们严肃、可爱又有趣,才知道为什么他们能有那么多优秀作品问世,因为他们心底一直热烈地涌动着如初的赤诚。

我多幸运,在“太空”,才有机会与你们同行,与这个地球上仰望星空探寻宇宙的人同行,忙碌的脚步变成了节奏明快的舞蹈,内心因丰富反而变得轻盈,如此美妙,回望时,每一个日子都闪光。


笔端下的星辰大海:这是他们的太空文学之路

作者简介:康璐,文学硕士,就职于北京某工程技术大队。共400余篇新闻及文学作品发表在《人民日报》等报刊,曾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长征文艺奖等奖项。


快意人生航天诗

杨志健

笔端下的星辰大海:这是他们的太空文学之路

自古及今,人们仰望星空时总能生发出曼妙奇幻的遐思、吟咏出雄奇瑰丽的诗歌。从屈子“天问”到太白邀月,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琼楼玉宇、瑶池桂影,无不让人们心驰神飞、诗意奔腾!

航天人热爱读诗写诗,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60多年来,中国航天这一旷世伟业,哺育了太多航天诗人,张爱萍、朱增泉等将军诗人更是诗才与将才并跻,文名远播海内外。

对航天人来说,诗意,是冥冥之中的生命际会,是融于工作生活的寻常旋律。大学毕业那年,我来到月亮城西昌工作。“老夫今夜宿泸山,惊破天门夜未关。谁把太空敲粉碎,满天星斗落人间。”西昌的绝世美景,我在明人杨慎这首诗中早有感知。当真正站在西昌的邛海边吟咏 “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等诗句,更是觉得周身清爽、无限快意。

西昌的诗意,或者以明月清风轻抚你的眼眸,或者以天摇地动震撼你的神经。记得第一次现场看发射,长箭用三千度的炽热,冲破山谷、直插云霄,耀眼的天光地火和巨大的轰鸣声,感觉每个细胞都在膨胀,每滴血液都在激荡……在发射场的日子,我见证了英雄航天人战天斗地的豪情,“刀尖上的舞者”“与死神打交道的孤胆英雄”“死亡线上捡回一条命的活烈士”“开启神箭飞天路的金手指”……这些豪气干云、不惧生死的人和事,催生了我为航天写诗的欲望和冲动。而“太空”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我和同事们的诗情,有了展示的平台和宣泄的出口。

春去秋来,在西昌的大山里,有人把青丝熬成了白发,有人把思念守候成了灯塔,有人把生命融入了星空。那机房里半夜三更的灯火、屏幕前成百上千的数据、微信圈铺天盖地的祝贺……都让我把感动化为思绪、把激情注入诗句,《最美航天人》《航天颂》等作品,歌颂坚守中的执着,致敬平凡中的伟大。

航天人的诗情画意,在工作中俯拾即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嫦娥、玉兔、鹊桥、风云……这些颇具灵气的名字浸透诗心。落区人更是把火箭残骸叫做“天外来客”,残骸空中解体叫“天女散花”,助推器被戏称为嫦娥的“绣花鞋”!这些充满个性与幽默的想象,无时无刻不刺激着我的创作神经。《探月》《问天》《我给嫦娥写首诗》等诗作相继在“太空”刊发,收获众多朋友的留言与来电。

箭落风云泣,迟迟不忍闻。2016年长五遥二发射失利,英雄的航天人没有退缩,他们用坚韧与智慧,经过九百多天卧薪尝胆,“胖五”复飞冲天。我情不自禁写了一首五律《贺长五遥三发射成功》发在朋友圈,第二天就被“太空”刊发。感动着你的感动,喜悦着你的喜悦,我是如此幸运,诗歌创作能为航天事业忠实记录、能与“太空”平台共同成长!

后来,我陆续创作了《塔誓》《腾飞,腾飞》《月夜边关吟》等上百首诗歌,陆续在“太空”等媒体平台刊发,有的被编成节目搬上舞台,做成视频放到网上,谱成歌曲竞相传唱,赢得了赞誉与掌声,也为我坚持创作积攒了不竭动力。

心向边关明月,情飞碧海星辰。对我来说,在“太空”涵养诗心,为航天事业加油、为神箭飞天壮行,是一项浪漫唯美的事业,更是一种情怀、使命与责任,我会更加笃定而努力!


笔端下的星辰大海:这是他们的太空文学之路

作者简介:杨志健,贵州天柱人,现供职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之余,喜欢在韵律中寻章摘句,追寻自己的诗与远方。作品散见于《当代诗人》《中国诗歌网》《广西诗词》《贵州诗词》《文学贵州》《新时代文学》等频道。


与星辰大海相依

王胜杰

笔端下的星辰大海:这是他们的太空文学之路

作为航天人家属,我能够以文字工作者的身份与丈夫并肩战斗,在戈壁大漠共圆航天梦,主要源于我对文学的无比珍视,对航天事业的无比热爱。

2007年,我随调走进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赋闲在家时,我常在网上写些散文诗歌打发光阴。爱人说,中心有一份报纸,劝我试着投稿。我心想,航天人办的报纸,我一个家属写点不疼不痒的东西,怎能有资格有水平发表呢。满怀忐忑写了一篇散文送过去,没想到竟然真的发表了。拿到报纸那一刻,我百感交集,不仅仅是因为心血熬成的文字变成了铅字,更多的是感激与感动:原来我的生命,还能够以这种方式与航天事业联系在一起!

也正是这篇稿子,让我这个航天嫂真正叩开了航天事业的大门——我有幸被吸纳作为编外人员,专职从事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我做梦也想不到年逾不惑之际,竟然在丈夫的工作单位,人生开启全新的旅程。

“传播铁航文化、报道运输动态、弘扬道钉精神、展示航天风采”,这是我们工作团队的共同使命。而与“太空”的邂逅,使这份至高无上的使命担承,具有了非同一般的意义。

2018年4月24日,“我们的太空”新媒体上线,广大基层新闻和文学创作者从此有了全新的战场,而我也顺理成章成为“太空”的铁杆粉丝。从初来乍到的陌生新奇,到日复一日的朝夕相守,“小太”成了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太空”的讯息权威、丰富、及时而又有人气,无论是任务一线的战歌誓言、标兵模范的创新创造、普通工匠的担当坚守,还是光荣传统的血脉赓续、奋斗历程的荣耀展示……“太空”给予我的始终是引领与教益、塑造与洗礼。

在“太空”,我们播种使命与爱情,收获尊崇与感动。那次难忘的写作经历,让我始终不能释怀。承担单位处史馆建设时,我在一堆泛黄的史料中,发现了一对老高工夫妻。他们是单位首批大学生,在大漠工作了30年,丈夫负责卫星导弹的接送,是单位历史上唯一的一等功臣,妻子从事给排水专业,是系统内有名的“活水图”。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他们的事业与爱情有风卷狂沙的震撼,也有细水长流的缠绵。我反复研读史料,含泪写出推文《大漠铁道上的最美爱情》。数天后,文章在“航天晨语”栏目大篇幅刊发。让我深感震惊的是朗诵嘉宾竟然是英雄航天员王亚平!她那温柔甜美的声音,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畔。同样令我想不到的是,该文很快被“共青团中央”微信公号转发,广大网友反响热烈。一位退休多年的老领导辗转联系到我说:“你把单位历史和故事写的很清楚,肯定下了不少功夫,我们看了又亲切又感动!”

钟情甜蜜的事业,纵笔高歌永不止息;徜徉诗意的太空,星光灿烂好梦可期。漫步太空文学之路,与星辰大海相依,与“小太”朝夕相处,我的心中奔涌不尽的是火热的激情和追梦的冲动!看星箭腾飞九天,揽苍穹壮美如画,用诗文记录航天新时代,我将永远和“小太”携手前行!

笔端下的星辰大海:这是他们的太空文学之路

作者简介:王胜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家属,2007年随调大漠戈壁,多次被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19年底被评为“最美航天人”。


笔端下的星辰大海:这是他们的太空文学之路

<code>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作者 | 康璐、杨志健、王胜杰编辑 | 裴津媛邮箱 | [email protected]/<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