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曼、程翔宇:面源管控:依託社區,助力武漢抗疫

中央統一部署,軍地力量馳援武漢抗疫,包括方艙在內的醫療資源配置到位。收治病患的前提是“病源體分佈定位”,在最短時間內弄清楚真正的病源體、疑似的病源體是處在哪一個切塊、哪一個網格里?以便分級隔離,阻斷傳播途徑。燃眉之急何解?抓手是社區。以社區為“底盤”,通過縱切與橫切,對“病源體”分佈定位,進行面源管控。  建議採取以下四步:一是從市級到住宅分為八級;二是疫控要素分為五大類;三是兩者互嵌形成 “切塊”與“定格”,鎖定“病源體分佈定位”;四是將醫療資源與“病源體”進行匹配,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一、分層:“1+N 個分中心+NN”   

第一條線:利用個人手機終端上報病情人員信息及地址數據(塊)。這個不難,武漢己有“微鄰里” 的小程序可用。  

第二條線:按“1+N 個分中心+NN”網格化的“塊運轉”模式,彙集數據。  

“1+N個分中心+NN”中的“1”是指市級;“N個分中心”可以是 “區(縣)”級,也可以是“街道(鄉鎮)”級;“NN”是細分的社區(村莊)。  

近千萬人口的武漢可以分為 8 級。見圖 1。地市縣可以簡單化處理,一個“塊”一個“塊”地洗乾淨。

趙曼、程翔宇:面源管控:依託社區,助力武漢抗疫

圖1 八級管理分層

二、分類:“人、房、事、通訊、單位”五大疫控要素  

病源體定位以“房間塊”為核心,涉及5大類要素及其線索。見圖 2。

趙曼、程翔宇:面源管控:依託社區,助力武漢抗疫

圖2 五大疫控要素


三、依託社區進行面源管控  

前述的分層和分類可以使防疫工作循著點源→線源→面源→立體合圍的方式進行定和篩選。  一是通過分層分類的切塊和網格力量篩查和監控病源體,壓實責任人(切塊責任);找出疫情嚴重區域,配上國家醫療隊入住附近酒店,閒置區快速從疫情嚴重區轉移病員。  二是解決基層疲憊、基層不作為和基層能力不足並存的困境。一是謹防陷入形式主義的陷阱,誰來吹哨,誰來報到?上面來的千條線能否穿進基層的一個針鼻?基層的一個針鼻能否承接得了上面的千條線?防止形式主義太重要了!  三是建設社區“命運共同體”的契機。一場重大的公共衛生危機,是對社區治理能力的一場“壓力測試”。下一步,不僅僅是把社區視為人口共同體,也不僅僅是利益共同體,而是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命運共同體。其間,黨建引領,“支部建在連上”,是時候發揮作用了。


四、加強入住方艙輕症病人的醫療社會治理  

方艙收治輕症病人且人員密度高,只有給藥治療和醫學觀察。這裡存在著醫療社會學問題。例如,輕症與重症是相互轉化的,有一些開始是輕症,後來病情急劇惡化,如果收治重症的醫院沒有床位怎麼辦?留下來交叉感染整個方艙,讓其回家傳染整個家庭和社區。並且這些人的選擇往往會是留下來,以保護家人。如果類似現象有多例,不排除情急之下產生不測事件。建議有從事醫療社會學的專業人士介入方艙運行工作。


撰稿人:中共湖北省委改革智庫湖北省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城鄉社區社會管理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趙曼、程翔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