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4種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昨天我們討論了教育複印機的現象:


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


所以說,父母的素質決定孩子的一生。


父母們要懂得發展自我,不僅僅是有能力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還要有能力引導孩子。

法國十八世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盧梭說過:


我們生來柔弱,所以需要力量;我們生來無助,所以需要幫助;我們生來愚頑,所以需要理智。


我們出生時所缺乏的一切,我們長大成人後所需要的一切,都來自教育的饋贈!

關於教育,從古到今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古有:諸葛亮的誡子書,曾國藩的家書家訓;


今有:楊絳先生的教育就是啟發興趣,三川玲的教育就是找到孩子的生命方式。


無一不體現出了家庭教育和環境影響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而尊重規律讓孩子自由成長才是重中之重。


4種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4種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不要過分保護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危險的時候,我們往往只想著如何保護孩子,但是這顯然是不夠的。


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成人後怎樣進行自我保護;教育他承受命運的打擊;教育他勇敢地面對富貴與貧窮;教育他積極樂觀,勇往直前。


當一位母親不是不關心孩子,而是過度關心孩子時,她希望孩子免受自然法則的危害,使之遠離各種各樣的痛苦體驗。


但她並未意識到,由於她想讓孩子少受一些微不足道的折磨,孩子的未來將因此埋下各種各樣的災禍與危機。


她沒有想到這樣的好心之舉是多麼殘酷,它使得孩子幼年的嬌弱延續下去,以致在成年後無法承受種種勞苦。

而適度的讓孩子融入自然後,它會用各種各樣的困難磨鍊著孩子,它將很快教會孩子什麼是痛苦與失敗。


孩子在室外受到自然給予的鍛鍊,這在你看來是倍加危險的。但恰恰相反,這可以避免危險。


經驗告訴我們,過度保護的孩子更有可能遭遇困難。


只要我們不使他們做超過其能力的事情,讓他們使用體力跟憐惜他們的體力比起來,前者的危險更小一些。

因此,要訓練他們經得起終有一天必須面對的磨難,要鍛鍊他們的體格,使他們能夠承受嚴酷的氣溫、氣候與環境,能夠忍受飢餓、乾渴與疲勞。


所以,我們可以在孩子的生命和健康不受危害的情況下,把他培養得十分健壯。即便有一些危險,也不必猶豫。


因為,人的一生會充滿各種危險,除了面對它們之外,還會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嗎?


4種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4種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鼓勵教育不濫用

現在的家長倡導鼓勵教育,鼓勵教育非常重要,但鼓勵教育不能陷入誤區。


鼓勵教育不是不懲罰,不批評孩子,而是帶有建設性地批判,讓孩子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害怕。


老師一般都表揚成績排名前幾名的學生,中等和後進的學生往往得不到鼓勵。


事實上,如果一個學生從20分到40分,進步是很大的。


美國有一位黑人女教師,在貧民區的學校做老師,但是她的學生卻紛紛進入了美國的名牌大學,大家好奇她是怎麼做到的。


這位黑人女教師班上的一位學生,二十道數學題只做對了兩道,女教師給他加了2分,畫了一個笑臉。


學生找到老師,問老師是不是在汙辱自己,“當然不是侮辱你,你做對了兩道題,總比一道都沒有做對好,我希望你下次做對四道題,這樣我給你畫兩個笑臉。”


受到鼓勵的這位後進生後來通過努力,成了全班數學最好的學生,並考入了美國名校。


“鼓勵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孩子挫折和失敗的時候使用。”


鼓勵教育不是掩蓋孩子的缺點,而是正視自己的不足並且努力。較好的方式是對孩子所付出的努力、他們能夠自己控制的因素予以鼓勵。


鼓勵重在過程,是對孩子付出的努力給予承認,而表揚只認結果。


4種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4種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孩子與古今中外的往聖先賢進行思想對話的窗口,是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通道,是孩子通過最短的時間獲得最豐富的經驗知識的唯一方法。


所以閱讀對於每一個孩子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曾經有人說過:


“如果從孩子出生到八歲,家長每天都跟孩子一起進行半小時的閱讀,八歲以後,這樣的孩子今後的發展就不需要家長操心了。”


有了好的閱讀習慣,就有了好的學習力,未來在學習工作甚至生活中,都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而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孩子正在形成習慣的年齡裡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很多人都說猶太人是聰明的民族,猶太人幾乎每戶人家都有2000本藏書,進門的屏風就放滿了書。你我在培養孩子閱讀上下了多少功夫,就會有多大的收穫。

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重複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個性,個性成命運。閱讀習慣早養成,必將受益陪終生。


4種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4種家庭教育,成就孩子的一生

幫助孩子建立夢想

正如前面所講:教育就是要啟發孩子的興趣,幫助孩子找到生命的方式。


父母們應幫助孩子建立夢想,而不是強制興趣,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沒有完成的理想。


夢想是孩子一生髮展的動力,是對未知世界的嚮往、對生命極限的超越。最高分數、名牌大學只是建立夢想的途徑和工具。

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學習內心真正熱愛的東西。


能夠預見未來,而犧牲眼前的樂趣;充滿好奇、熱情,探索未知世界。建議父母與孩子分享“自由快樂時間”。


跟孩子在一起時,對他們進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們健康快樂的個性、積極向上的態度、寬闊的胸懷以及堅忍不拔的精神。打開更為廣闊的思想天空,讓孩子獲得自我調試情緒的能力,培養出有夢想的孩子。


子女的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唯有沉下心,腳踏實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塑造孩子的未來。


父母做到:真愛,不是溺愛;鼓勵,不是諷刺;閱讀,不是遊戲;夢想,不是打擊。則孩子美好的未來不遠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