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一中、二中、十四中、四中,擬與部分學校,集團化辦學

2月20日,呼和浩特審議並原則通過《呼和浩特市一中、二中、十四中、四中與部分學校集團化辦學工作方案》。希望藉助名校帶弱校、實現集團化辦學的方式,解決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佈局不均衡、不合理問題,有效緩解呼和浩特市目前存在的“擇校熱”“入學難”“入好學難”等突出問題,整體提升呼和浩特市教育水平、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

今天,小青和大家一起來了解集團化辦學,以及呼和浩特在集團化辦學中的探索和成績。

呼和浩特一中、二中、十四中、四中,擬與部分學校,集團化辦學

一、什麼是集團化辦學

集團化辦學是以行政指令為主,兼顧學校共同意願,將一所名校和若干所學校組成學校共同體(名校集團),以名校為龍頭,在教育理念、學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術、教育評價、校產管理等方面統一管理,實現管理、師資、設備等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各名校集團以名校校長為領銜校長,由專家顧問、各校區校長組成的決策機構負責學校共同體的整體規劃,並形成相應的執行系統、監督反饋系統。名校和各校之間既有統一的協調和管理,以保證同樣的教育品質,各校之間又相對獨立,追求各自的辦學特色,實現互惠互助,共同成長。

呼和浩特一中、二中、十四中、四中,擬與部分學校,集團化辦學

二、起源於杭州

集團化辦學的模式,最早開始於杭州。

20世紀90年代,杭城周邊興建了大量住宅小區,這些新興小區的家長熱切希望孩子能接受優質教育。然而,一批在百姓心中頗具口碑的名校都處於老城區內。

一時間,杭城擇校之風日盛。

呼和浩特一中、二中、十四中、四中,擬與部分學校,集團化辦學

2001年,浙江省教育部門出臺規定,各地可探索組建以優秀學校為龍頭,跨地區、跨類別學校的教育集團。

2002年,杭州市明確指出,可以優質學校為龍頭,組建跨地區、跨類別學校的教育集團,通過資產和人員重組,改造薄弱學校,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

當年,經西湖區人民政府批准,杭州求是教育集團正式建立,為浙江省首個公辦基礎教育集團。

杭州自2004年全面實施名校集團化戰略,通過輸出名校品牌、理念、管理、文化、師資,通過“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農校”等多種形式,實現了名校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呼和浩特一中、二中、十四中、四中,擬與部分學校,集團化辦學

三、呼和浩特集團化辦學早已開始

其實,集團化辦學,對呼和浩特並非新事物。實驗中學、綠地小學、錫林南路小學、南門外小學、實驗中學都走在集團化辦學的路上。

尤其是呼和浩特實驗教育集團,首開呼和浩特市教育集團化先河,2014年成立了鼓樓主校區、察哈爾校區、啟秀校區、啟東校區四個校區組成的呼和浩特市實驗教育集團,2017年又成立了東河校區。

現在,這5個校區都成為了呼和浩特的名校,分佈在呼市東南西北四面八方,有小學、初中、高中。

五個校區在原一個校區的輻射、引領、示範下,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結,都得到了均衡、優質的發展。

可以說,呼和浩特市實驗教育集團,已經走出了一條成功的集團化辦學之路。

呼和浩特一中、二中、十四中、四中,擬與部分學校,集團化辦學

四、一中、二中、十四中、四中,張開懷抱

一中、二中、十四中、四中,都是呼和浩特的重點中學、名校。現在,這些重點中學都要張開懷抱,走向集團化辦學的道路,對呼和浩特來說,是一個大大的好事。

​未來,我們呼和浩特將會有更多的好學校誕生。

在審議並原則通過《呼和浩特市一中、二中、十四中、四中與部分學校集團化辦學工作方案》時,相關領導也說了,呼和浩特教育部門及各相關學校在開展集團化辦學過程中,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各項工作,探索出可以在全市範圍內複製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模式,逐步擴大集團化辦學範圍,推動全市教育更加均衡、更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