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击制敌的正义惩罚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只阐述观点,不掺杂政治。毕竟读的是出版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仅此而已。


一击制敌的正义惩罚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核击日本》读后感

当我从“百部好书”推荐书目中发现《核击日本》这一书名的时候,自己的记忆回到了13年前。那时大学刚毕业,还没有参加工作,偶然间发现常去的那家书店的新书书架上多了一套《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当时年轻思想激进,也许还带着民族仇恨,选择了一本《核击日本》。通过阅读,发现书中内容并非自已所想,读书使自己了解了近代科学的进步,各国元首英明的决策,战争的残酷。但是前段闲暇时将此书重新阅读后,自己又有了新的认识:此书记载了文艺复兴后科学的进步,物理化学在科技进步中的主导地位,多国科学家“生死竞赛”争当“原子弹之父”,侵略者罄竹难书的罪行,投弹者的正义使然,战争留下的心灵创伤以及科学家们的忏悔……下面结合自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讲述一下战争背后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几乎烧遍全球,为什么美国要核击日本?因为日本得罪了美国!为什么只有美国可以核击他国?因为一场成王败寇的“死亡竞赛”的赢家是美国!

在当时德、美英、日都在研究原子弹,而爱因斯坦因受德国纳粹的迫害移民美国,注定成为纳粹夺权后的最大过错。1939年爱因斯坦上书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美国的成功,源自理论物理学家和科学组织家奥本海默,正是他负责筹组了“曼哈顿计划”中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他组织领导了大批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研究、设计了首批原子弹,首枚原子弹于1945年7月16日凌晨试爆成功,也奠定了其“原子弹之父”称誉。反观德日,德国的实验室在“曼哈顿计划”中多次被摧毁,1944年11月,盟军攻入德国,美国的“阿尔索斯”特遣队证实德国的核研究还处于反应堆的研究阶段,并没有制造出原子弹。日本对原子弹的研究始终处于原材料匮乏状态,同盟国德国对其输送的铀矿石在运输途中舰船即被炸毁,后期德国在苏德战场已自身难保,更无暇顾及日本的请求。日本的实验室在1945年春天美国对日本本土轰炸中,早已提炼不出一枚原子弹所需的轴。1945年4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美军派出160架B-29飞机表炸东京,日本制造原子弹的梦想彻底破灭。

在第一枚原子弹试爆的当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无法忘记日本军国主义的严重挑衅,用红笔在《珍珠港之难》中重重做了记号……“188架海军飞机被炸毁,159架被炸坏,“亚利桑那”号、“俄克拉荷马”号、“加利福尼亚”号战舰被炸沉,“内华达”号被重创,“西弗吉尼亚”号拖着烈焰正在下沉,“宾夕法尼亚”号、“马里兰”号、“田纳西”号都丧失了战斗力,三艘驱逐舰葬身鱼腹,士兵伤亡5000多人”。杜鲁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日本不投降,美军必须向这个邪恶的国家投下原子弹,根本不用提前发出警告。

我没有去过日本,直觉告诉我,许多人都以为日本帝国主义是残暴的、野心膨胀的,而日本人民是善良的、爱好和平的,但是读过此书后,我对日本人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二战期间,很多日本人民是积极支持日本政府的侵略政策的。他们认为国土狭小导致资源短缺,资源丰富才是国力强盛的象征,所以他们支持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对外扩张。尤其珍珠港事件后,日本举国上下热烈地进行了庆祝活动,东京,大阪,横滨,京都和奈良等地续三天三夜游行庆祝。人们奔走相告,交相赞颂,全国沉侵在一片欢庆的海洋之中。在天皇宫外,参拜的人群如海,络绎不绝。男人们高呼“天皇万岁”,女人们也身着盛装来庆贺,向皇宫深深鞠躬。在战争中,日本人民他们听到最多的是他们的皇军一个接一个的捷报,他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的军队野蛮占领别国领土,大肆屠杀当地人民,掠夺资源,抢抢劫文物。

其实,日本的国土可以免遭原子弹打击。从1944年开始,面对中国军民的全力反击,美军在日占南太平洋诸岛的打击和收复,日本帝国主义节节败退,早已丧失往日的英勇强悍作风和战无不胜的思想,妄图把木土防御作为誓死反击的最后一战。此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亚洲战事就会停息,但实质不然,在失败来临的前夕,日本仍在积极备战。面对如此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的愚昧抵抗意志,如何去摧垮,是投下原子弹,以数万平民的生命为代价?还是放弃使用原子弹,以牺牲几十万盟军的代价进攻日本本土?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争论的必要了。

原子弹的问世,彻底打破了在古希腊哲学中“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的定义,也换来了阶段性的世界和平。在科技取得突破的时候,我们要记住这些名字,卡文迪许、麦卡锡、道尔顿、门捷列夫、伦琴、克勒尔、居里夫人、卢瑟福……没有前人栽树,就没有后人乘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