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了嗎》:白巖鬆,堅持這一秒,反正我是被罵大的,已經免疫

《幸福了嗎》:白巖松,堅持這一秒,反正我是被罵大的,已經免疫

《幸福了嗎》:白巖松,堅持這一秒,反正我是被罵大的,已經免疫


香港迴歸直播,記住了這個人。儘管瘦削,樣貌平凡;新千年降臨那一刻,枕著他的聲音睡著;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閒晃書店,看到了一本書。書名很有意思,是齊秦的一首歌:《痛並快樂著》。藍色襯衫,樸素得近乎普通;笑容卻很真誠。有一個小插曲,記得很牢:排我前面的是一七八歲小孩,輪到他時,白記問起他的學習,並在扉頁簽名上多寫了一句叮囑:好好學習。從此落下一習慣:關注這個會說話並且不只是會說話的男人。


《幸福了嗎》:白巖松,堅持這一秒,反正我是被罵大的,已經免疫



多年後,他出了新書。第一時間買回家,卻只能在忙碌中有一搭沒一搭地讀。約摸看到,近十年來的許多大事均能找著蹤影。戰爭。非典。大褲衩火災。地震。奧運。他的文字並不像他的標誌表情那般嚴肅,時時出現讓人忍俊不禁的字句。寫火災那一句,讓我在午夜裡大笑出聲:“本臺最新消息,本臺記者報道:本臺著火了。。。”


《幸福了嗎》:白巖松,堅持這一秒,反正我是被罵大的,已經免疫


有人說,他在書裡歌功頌德。不能否認有這樣的成分,但那不是故意也不是主流。透過讓人失笑的記敘,分明能看到的,是有話想說而不能盡說的無奈;是看到現實存在的無數問題的疼痛;是想要儘自己微薄之力做得更多的責任感。他的角色並不好扮演。說輕了說重了都不行。呼籲理性面對封殺家樂福,被罵;地震直播沒有哭,被罵;看日本主要看了日本的長處,也被罵。他在書裡說,還好我是罵大的。究竟什麼是理性分析?什麼是專業?什麼是以對手為鏡子可以照見自己?不多說。該懂得的人自然會懂。


《幸福了嗎》:白巖松,堅持這一秒,反正我是被罵大的,已經免疫



臺灣。日本。美國。對於國人來說這幾個地方都有些敏感,有些微妙。央視推出巖松看。。系列節目,當然是對他的肯定。可是壓力,大約也小不了。看什麼?怎麼看?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什麼想說卻沒法說?啊咧,怎麼突然覺得如此沉重。放棄。有興趣的童鞋自己看吧。別的不敢說,至少有一點:看人看事,不是單純地用眼睛。要用心。


《幸福了嗎》:白巖松,堅持這一秒,反正我是被罵大的,已經免疫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他也一樣。熒幕之外或者說新聞之外的白記不僅不古板嚴肅,反而很懂得生活。足球,搖滾,詩歌,電影,喜歡了,就用力去喜歡。也用金庸古龍打發時間,也參加舞會,也擺樣裝酷,也在字裡行間揮灑一點這些年獲得成就的小小自得。傷感了沉默,疼痛了哭泣。並不完美,亦不必完美。


《幸福了嗎》:白巖松,堅持這一秒,反正我是被罵大的,已經免疫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我並不想把這篇文寫成讚歌,只想記錄一些看書時的真實情緒;事實上卻快成讚歌了,才發現,原來真的會去欣賞一些與自己無關的人。或許因為某一刻幸運地看到了他們美好的另一面;也或許因為他們是你想成為卻永遠不能夠成為的人。在這個功利與浮躁到讓人失去方向的年代,身在名利場最中心的這個人還能冷靜地思考與觀察,腳步不疾不徐,懂得審視和平靜,我們呢?


《幸福了嗎》:白巖松,堅持這一秒,反正我是被罵大的,已經免疫


經過多年思索的白巖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下時代最大的奢侈品,不是香車別墅,也不是金錢地位,而是心靈的寧靜。寧靜,才是最大的奢侈品。 彷彿石破天驚,讓我們心裡猛地一震。我們一直在苦苦追尋,我們一直在放眼遠眺,我們一直在瞻前顧後,希望追尋到一種能使自己炫耀的資本、一種顯擺的身份、一種光彩的行頭,以為這就是成功,這就是幸福。我們在競相追趕中,漸漸地丟掉了最寶貴的一種東西,那就是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