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紙尿褲大戰,你知道你輸在哪裡了嗎?

每到換紙尿褲的時候,很多家庭都在經歷一場“戰爭”。

從把寶寶放到尿布臺\\床上開始,尖叫、哭鬧、打挺,大一些的寶寶還會翻身、爬走。


為了換一塊紙尿褲往往元氣大傷~爸爸媽媽常常感覺難以理解:全是粑粑尿尿多難受呀?換乾淨的紙尿褲不舒服麼?為什麼寶寶不喜歡呢?

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的是:無論寶寶是在吃奶\\遊戲\\玩耍的時候,一旦發現寶寶紙尿褲滿了或者拉了粑粑後,我們會常常會擔心紙尿褲會漏出來,寶寶捂太久會引起尿布疹,總是急急忙忙的趕緊給寶寶完成換紙尿褲這件事。

匆匆忙忙的抱起寶寶來到尿布臺或者床上進行迅速的打開、更換。

當寶寶抗拒吵鬧爬走的的時候,也是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讓寶寶別哭了,甚至是雙人配合:一個人換一個人玩具逗引寶寶,或者一個人換一個人阻止寶寶爬走。

事實上,對於寶寶來說,換紙尿褲才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呢。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在吃飯、睡覺、工作、遊戲的時候,突然有人來解開你的衣服,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甚至當你抗拒的時候來有人在阻止你控制你的身體不要亂動,你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呢?你希望此刻得到什麼呢?

同理,小寶寶如果他們會說話,相信他們會說:安全感、 被愛、被尊重。

無論是換紙尿褲還是做任何事情前我們都需要讓寶寶感受到自己是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

爸爸媽媽對他們當下的狀態\\需求是接納,並且認真對待的。換紙尿褲這件事不單單是一個工作任務而更是一個互相建立聯結的過程。

徵詢寶寶的同意,讓寶寶瞭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讓寶寶知道“你值得被尊重,你對你自己的身體有掌控權,你有權利拒絕任何讓你們不舒服的觸碰”。

一起來學習下如何讓寶寶更好的接受換紙尿褲這件事吧。


一、觀察

關注寶寶發出的訊息,他們有時會利用面部表情、肢體動作、咿咿呀呀甚至哭泣來主動的發出信號:爸爸媽媽我尿尿了\\粑粑了。

也有時會專注於其他的事情比如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及時紙尿褲滿了也無所察覺。

寶寶專注的時候,我們可以略等待一會,在遊戲告一段落的時候再給予主動詢問。


二、詢問

寶寶主動發出的信號,我們及時回應詢問。

詢問的時候我們需要要專注於寶寶的眼神交流,面對寶寶可以配合使用語言和肢體語言(手語)的溝通。對著寶寶慢慢的說:“嘿寶貝 我們準備要換紙尿褲咯。


寶寶會逐漸將語言、手語和具體行為聯繫在一起,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的事情,情緒也會更加平和。

  • 雙手放在寶寶的視線範圍內。
  • 食指和中指並列,和拇指進行開合(如同打快板一樣)

雖然小寶寶的說話回應能力還不成熟,但我們可以在日常的照料活動中給予寶寶尊重及詢問,進行眼神、語言、和手語的溝通與交流,由此開始建立與寶寶的彼此尊重,穩定及持續信任的關係。

而不要將換紙尿褲僅僅作為一項任務快速完成,或使用玩具轉移注意力而失去和寶寶交流回應的好機會 。


三、更換

更換紙紙尿褲或者洗PP的時候,儘量讓寶寶側躺進行,避免直接抬起寶寶的雙腳讓寶寶感到不舒服。

一隻手讓寶寶側躺,另一隻手放在寶寶背後,鋪好紙尿褲後讓寶寶慢慢回到平躺的姿勢,在將抽出來整理好紙尿褲。


小寶寶每天可能需要更換6-12次紙尿褲,儘可能的動作輕柔,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非常重要,在更換紙尿褲的過程中也可以同時給寶寶做一次快速撫觸喲。

通過這三個步驟在有安全感、 被愛、被尊重的環境下,寶寶也會更加容易放鬆下來,更加配合完成換紙尿褲,甚至你會在某一天驚喜的發現寶寶主動來找你更換紙尿褲呢!

無論是換紙尿褲、還是哺乳、哄睡,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可以使用回應式照料幫助我們和寶寶建立彼此有默契和深度的親密關係,我們也會進入到一個更加享受彼此在一起的狀態。


☆ END ☆

圖片來源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