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媒:疫情當前“無接觸服務”解決生活難題

歐媒:疫情當前“無接觸服務”解決生活難題

2月20日,外賣小哥在超市領取市民線上購買的商品。(圖片來源:中新社)

【歐洲時報九天、羅德維、李靜編譯】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蔓延不退,令百業不振,市場蕭條。法國和瑞士媒體本週關注中國各地疫情期間的“無接觸服務”,指出疫情當前,外賣、移動支付等形式確實解決了大量封閉在家的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難題。

疫情令企業開工不足

法國《回聲報》介紹了位於上海附近的常州的一家傢俱廠的事例。疫情而延長的兩週假期終於結束後,這家工廠一開工就急於將延期的貨物發送美國客戶。工廠有一千名員工,但只有三分之一來上班。工廠老闆接受採訪時說,有些員工困在老家無法回來,有些是回程路過了疫區而需要隔離14天。他希望逐步恢復生產,但不願冒任何風險,因為一旦員工生病,工廠將被政府立刻責令關門。

報紙指出,現在是中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但也是數百萬工人回城工作的時期。據官方統計,中國的民工多達2.88億,超過全國勞動人口的三分之一。法媒認為這些進城務工的農民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中國經濟停擺雙重打擊最大的人群。他們中的數百萬人被困在老家,無法返回工廠,有的是因為交通不便,有的則是由於隔離措施。包括疫情中心的湖北省在內的中國內陸地區是民工重要的來源地,他們大量湧向中國南部的廣東省或長江三角洲附近的工業區打工謀生。

外賣業勢頭強勁

但是,疫情肆虐下,居民閉門不出,企業儘量讓員工遠程工作,給餐飲外賣業帶來巨大商機。《回聲報》另一篇報道指出,至少三十多個省份和城市的政府部門要求企業儘量讓員工遠程工作,避免病毒傳播的風險。這讓送餐需求激增。美團和餓了麼兩家送餐行業大佬,僅在北京一地的日訂餐份數就達到了40萬份。專營零售食品配送的京東今年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倍,生鮮食品銷售額較去年漲了三倍,兩週內達到了15000噸。

法媒注意到,迅速上升的銷勢令配送平臺大量招聘數千名臨時工。京東近日宣佈在全國範圍招聘2萬多個崗位。電商獨角獸美菜網也宣佈加招6000名卡車司機和4000名操作人員。

報紙引述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對北京市政府人士的採訪,披露每天約有2萬名送貨員穿梭於北京的大街小巷。他們的工作方式適應防疫要求作出了改變。據法媒描述,各配送平臺引入了一種名為“無接觸配送”的送貨方式,即送貨員佩戴口罩和手套,將訂單送到指定地點,退後數米讓客人自行取貨。百勝中國在中國擁有9000家肯德基和必勝客餐廳,他們甚至在社交網絡上播放視頻,推廣這種新的送貨方式。餓了麼和美團甚至向各自客戶保證對送貨員檢測體溫,而且每日對送貨包進行消毒。

移動支付安全便捷

據《蘇黎世新報》本週發表的一篇題為《現在人民幣在中國被“隔離”》的文章稱,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正在使用智能手機作為付款方式,受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的影響,使需要當面進行的現金支付量再一次減少。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表示,對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回籠現金,通過紫外線或高溫等方式消毒,存放14天以上再投放市場,對於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現金消毒之後,要求存放7天以上再投放市場。

文章稱,根據2月初發表在《醫院感染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如果未經消毒,新型冠狀病毒在無生命體表面(包括金屬、玻璃或塑料表面)上可持續存活長達9天。目前,中國超市裡的收銀員在上崗期間必須佩戴手套,在超市裡也都配備有消毒劑。而且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選擇使用手機進行非接觸式付款。消費者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進行結算,這樣就可以避免與收銀員距離太近,也不用將現金拿在手中。現如今大部分中國年輕人出門都會選擇用手機支付,但對老年人來說還是不太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