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住!春已到,“花開”之日已不遠


與生活握手言歡


彭晃


熬住!春已到,“花開”之日已不遠


疫情防控期宅在家中翻閱宋詞,看到一個詞牌名——“閒中好”。三個字剛一入眼,就有種驚豔的感覺。


多久沒有閒下來了呢?對於都市裡的現代人,閒不啻於奢侈品。每日晨光熹微、暮色深重時,急匆匆地奔波在上下班的路上,在單位俯身對著電腦,直到眼痠肩痛也不肯抬頭,像是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背後推搡著我們。每個人都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瓣兒花,再精緻的妝容也掩蓋不了骨子裡散發的焦躁。


為什麼呀,都是一個字,忙。忙什麼呢,忙事業,忙薪水,忙孩子……整個社會像一列加速疾馳的火車,誰都不想成為不幸被擠下去的人。


因而,閒才愈發難得。就好像廣袤的原始森林中最深處的銀杉,因其稀有,更見寶貴。我認識一個老師,在一所知名大學任教,四十出頭的年紀已是系主任。講課、開會、學術研討、行政事務,在別人看來一定是忙得昏天黑地。她卻每天早晨先在學校操場跑步,然後去買菜,穿家常衣服,提著菜籃子,不緊不慢地走著,裡面菜葉翠綠,煞是喜人。


她自己說:這早晨,正是閒下來的好時候呢。這時的她,語氣和緩,怡然自得,與講臺上衣裝規整、出口成章的她大相徑庭。


還有一個女同學,畢業去了深圳,在電影雜誌做編輯,晚上經常熬夜寫稿子,白天還要跟劇組。她在給我的郵件中寫道:我聽一段《蘇三起解》,就一口茶,算得上偷得浮生半日閒。我看發郵件的時間,凌晨一點多,正是她最忙碌的時候。一面寫錦繡文章,一面品茶聽戲,這忙中偷閒,帶上了雅意。


這樣看來,真正的閒,不在於職業的貴賤、身份的高低,它只和心境有關。閒不是頹廢、消極、無所作為,它是沉靜、內斂、閒適、隨性。


閒是鐵馬冰河之後的萬籟俱寂;是大雨落幽燕後的天高雲淡;是炎熱夏季忽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時的一份欣喜;是秋意漸起的黃昏,面對天色如水月如鉤時的輕輕喟嘆。閒是經過小半生奔走後,明白了人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拋下功利、嫉妒、焦慮、張皇,轉而與自己和解,與生活握手言歡。


一個傍晚,我趕完手上的文件,抬頭看窗外,門前的樹枝發出新芽,在風中搖曳。猛然心驚,有多長時間沒抬起頭看看外面了,明明昨天還是枯黃老葉,風吹雨打秋意濃,一轉眼竟然鵝黃嫩綠、春意盎然。多少生命的起承轉合、自然的無言之美,被我愚鈍的眼睛忽略了。


再細想想,我錯過的豈止是一棵樹的成長,我的心好像粗糙的篩子,無數美好的、轉瞬即逝的細節一個個被過濾掉了,而我渾然不覺。原因就是我太忙了,忙得忘記閒下來,忘記在一路狂奔的過程中被甩在腦後的風景。


就從疫情防控宅在家的此刻開始,閒下來吧,調勻呼吸,放慢腳步,告訴自己,很多事情不必爭得第一,很多時候別人的閒談只需一笑而過。他強任他強,清風過高崗,在順流而下的光陰的河中,我願作一個隨波逐流的閒人,臨水照花,對空賞月。


等待著疫情陰霾散去的那一天,和三五知己圍爐而坐,把酒言歡。或者獨自一人,趴在窗前看天際高遠、白雲聚散,就好像古人寫的那樣:塵務不縈心,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


陽光在一面面牆壁上悄然移走,光線的交錯給我的臉上打下淡淡的陰影。心中難免有小小的惋惜,為這匆匆而來、打馬而過的少年時光。可就在這惋惜中,又帶著歡喜,因為這一生中,能有多少閒敲棋子落燈花的好時光呢?


平凡的你們給我最多感動


趙芊晨


熬住!春已到,“花開”之日已不遠


我的高中同學也去武漢支援了。


他的請戰書,沒有波瀾壯闊,沒有情緒激昂,好像就是在敘述一件很平凡、很普通的事情。


“吾從醫十餘載,兢兢業業,值此國家抗疫關鍵時刻,願赴荊楚之地與眾醫者共抗大疫。”這樸實卻厚重的話語,帶給我的感動和震撼,很難用一隻拙筆表達出來。


我們總是太容易被眼前的大人物光環所吸引,而忽略了背後平凡普通的大多數人。


事實上,在全民偶像刷爆朋友圈的背後,是一直默默堅守在武漢以及各地一線醫護人員的努力奮鬥。在他們當中,有近2萬個逆行者從全國各地默默馳援武漢,其中護士約14000人,且90%以上為女性。


“在抗疫一線的戰場上,護士面對著巨大的挑戰,要特別關注護士這個群體。”主持人白巖松在《新聞1+1》電視欄目當中說道。


作為一個曾經從業兩年半的護士,我非常感謝白巖松的這番直言。


為了要打贏這場戰“疫”,整個醫療界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和挑戰,而護士這個群體,一直都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典型代表,是醫生們默默無聲的好搭檔。


在治病的過程中醫療和護理少了誰都不行,但實際上,護士承擔的工作更為瑣碎,不僅包括病情觀察、護理評估、護理治療、病人綜合管理,還包括人文關懷、飲食與生活照顧等多方面。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一直提“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的原因。


早些年間各大醫學院校的護理系入門級實操是學習如何鋪床和環境整理,只是為了讓病人有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就要花掉好長時間來學習,其他無菌操作、三查八對、穿刺、手術室輔助等就更別提了。


拿這次疫情來說,在大家都知道新冠肺炎會人傳人,紛紛害怕逃避之際,她們的工作卻是接近確診病人,貼身進行服務。


作為和病人接觸最密切的人,護士不僅要為病人進行基礎治療服務,還需要為重症病人進行吸痰、各種管道護理、口腔護理,防褥瘡進行翻身、按摩,還有清潔衛生、飲食照顧等各方面。


為了保持無菌環境,節約防護服,很多護士在上崗期間,不能喝水,不能吃飯,不能上衛生間。下班後一雙手被捂得起了紅疹,臉上到處都是壓痕,身體僵硬得走路像機器人,累得隨便找個地方都能睡著。


壓力之下,有人崩潰痛哭,有人負重一笑,還有人在夜幕下勤勤懇懇地工作。哪裡有天生下來的強者,都是在日復一日的反覆受錘中,一次一次讓自己更堅韌罷了。


我一直認為,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年齡、智商或者情商,而是思想的高度。敢於奉獻的人自帶光芒,就像明知道前方充滿了危險,卻依然義無反顧“逆行”的她們。就像明知道這工作很苦、很累,待遇也不高,卻依然堅守的她們。


作為曾經的一名醫學生,我很羞愧,我並沒有活成當時希望的那樣子,成為一個優秀的護士。和我一起對著南丁格爾像,許下神聖誓言的同學們,剩下在醫院工作的也不過半。


工作幾年後,大多數人的志氣被消磨,曾經神聖的誓言,抵不過錢少事多壓力大,日夜顛倒生物鐘混亂。更抵不過一句“不就是個服務員”的誤解。


這次疫情,讓我對家國情懷有了更多的感嘆。看到醫生、護士的偉大和奉獻,我鼓勵兒子去學醫,但是他每次都很果斷地拒絕了:“媽媽,我不想當醫生,也不想當護士,他們太辛苦了。我只喜歡攝影師,因為我現在已經是一個畫家了。”


小孩子只講喜好,成人卻會區分利弊。這世間最難的事,不是知道,而是明知道很苦很難,卻堅持要做到。一個四歲半的小孩都懂的道理,我相信在職的她們更能看明白。


大概當我們直面危機的時候才會發現,內心裡我們還是渴望英雄和救世主的存在。但是那些平凡的人,在危機時刻的付出和犧牲,請永遠都不要忘記,正是有了他們的鋪墊和努力,讓我們最終等到了英雄。


希望疫情過後,我們能給與護士群體多一點的理解和尊重。


武漢,安好


徐光惠


熬住!春已到,“花開”之日已不遠


2020鼠年的春節,被一層濃濃的陰霾籠罩,所有人都過得異常艱難。


屋裡很暗、很靜,窗外也很靜,恍恍惚惚睜開眼,看看時間已是上午九點多,窩在家裡好幾天了,腦子昏沉沉的。透過二樓的窗戶望出去,馬路上空蕩蕩的,往日人頭攢動的餐館大門緊閉,麻辣燙攤也拆掉了,一隻髒兮兮的小狗蜷縮在街邊,兩眼無神。可怕的病毒瘋狂蔓延至全國各地,一夜之間,世界完全變了模樣,就如無需彩排的電影劇情。


“惠兒,記得戴口罩,沒事千萬別出門啊!”母親打來了電話,很是擔憂。“媽,我沒事,你也要注意身體。”


往年都是跟母親和兄弟姐妹一起過年,貼春聯、做年夜飯、包湯圓、看春晚、逛公園,一家人熱鬧喜慶。可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無法回家團圓,掛斷電話,心中不覺黯然。


家住武漢漢口的冬英姐發來消息:“我的心非常沉痛,我的一個老姐妹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今天早上去世了。”“冬英姐,別太難過,你們一定要做好防範工作,儘量不出門,等待疫情好轉。”我能感受到冬英姐的悲傷和恐懼,但除了幾句蒼白的安慰,卻無能為力。


冰箱裡已經空空的了,只剩下一袋方便麵,看來得去菜市場買點菜回來。穿上厚外套,戴上口罩出了門,小區裡靜悄悄的,路過門口,門衛老楊臉上蒙著個大口罩,叫住我:“家裡有沒有湖北過來的?如有要及時上報登記哦,城裡已經確診一例了,注意防範。”


昨天就聽說某小區一個從武漢回來的,被帶去醫院隔離觀察,沒想到今天就確診了。我的心不禁猛地一驚,疫情已近在咫尺,得快去快回。我趕緊對老楊點點頭,貓腰走出去。


偌大的廣場竟空無一人,靜寂無聲,靜得只聽見我的腳步聲。風從耳邊掠過,涼颼颼的,枯黃的落葉在地上翻飛。街上的車寥寥無幾,公交車上,只看見兩三個孤單的乘客。


突然想起家裡口罩快用完了,便去了藥店,但幾家都沒貨了。街角一個藥店幾人排著隊,都是等著買口罩的,輪到我時,店員卻告訴我:“口罩沒有了。”“麻煩你再找找,看倉庫裡還有沒有?”我懇求道。


“真的賣完了,到處都沒貨了。”我很沮喪,轉身出門。剛走到門口,突然傳來一個聲音:“姐姐,我讓五個口罩給你吧。”回頭,一紅衣姑娘正向我招手。


接過口罩,我感激地對她說:“妹妹,謝謝你啊!”“不用謝,非常時期嘛,大家平安就好。”姑娘很爽快,雖然口罩遮住了她的大半張臉,但我看到了她微笑的眼角,美麗而溫暖。


菜市場裡的人多一些,都戴著口罩,警惕地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大家也不出聲,挑好自己要買的菜,掏出手機付款後提菜離開。


“蘭蘭,你不去武漢不行嗎?那裡多危險哪!”菜攤後面,一老婦對著手機說話,帶著哭腔。“什麼?你馬上就出發了?那你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們等你回來啊。”說完,用衣袖抹著淚。


她說,女兒是醫院的護士,已經出發去武漢。我眼角濡溼,對老婦說:“她一定會平安回來。”


走出菜市場,久違的太陽出來了,陽光照在身上,照在小城每一個角落。我相信,陽光一定也會驅散陰霾,照亮武漢的天空,世界依然溫暖而美好。


熬住了,就能贏


劉德良


熬住!春已到,“花開”之日已不遠


疫情當前,我也和許多人一樣,已經有大半個月沒有出門了,安分地呆在家,不出門,不添亂。醫護人員在前線奮戰著,施工隊通宵達旦蓋起了醫院,後勤物資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各地增援,社會各界也紛紛捐款捐物,不由地為國驕傲,為愛點贊!

2020年春節,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喜慶的氣氛,與往年春節不同,今年多了一些沉重與傷感。


雖是窩心忍耐,但不是消極妥協,而是積極地防禦。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轉機,熬得住,就一定能勝利。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在烏雲散開之前,要看誰能熬得住,耐得住性子,守得穩初心,忍受得住寂寞。


受職業影響,任何的事情都難免要與交易聯繫在一起,像眼前突發疫情後大家的日常狀態,彷彿正是許多期貨人的生活縮影。一般人閉門十幾天就難耐無聊了,而我們期貨人好似早就習以為常,並沒覺得與往常有多大不同。因為忍得住寂寞,承受住煎熬與壓力是期貨人的必修課。


半個月來,每天我都是靜靜地坐在陽臺上,或看書,或思考,或聽講座,或看下盤面,一刻也沒停止自修與學習,沒一點的刻意與強迫,很舒暢也很充實。恰是妻子竟幾次詢問:“你一坐就是大半天,一動不動,咋就坐得住呢?是不是提前進入老年生活狀態了?”接著就是女兒的附和——“嗯,我覺得也是”。而我只是欲言又止,一笑付之。因為我知道我說不清楚,她們也聽不明白,對未曾經歷交易錘鍊的局外人來說,是無論如何也難以理解交易環境對一個交易者心性的影響與改變的,更無法感知一個期貨人那種身心的安靜與通幽。想來不為奇,一般人往往是在睜眼看世界、看他人,而我們交易者更多時候是在閉眼看自己。


疫情只是熬一時,而交易要用一生來慢慢熬。所以,我們要感謝那個咬牙堅持與無堅不摧的自己。


其實,疫情和行情一樣,沒有永遠的上漲,也沒有永遠的下跌。墨菲定律裡講:“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但只要秉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再糟糕的境遇、再黑的夜晚,天亮後都會很美。如果眼睛只盯著傷疤,難免會一直感覺疼;微笑看著遠方,就能看到希望與未來。


作家史鐵生大半輩子都在生病中度過,提起生病一事,他自嘲:“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寫點東西。”所以,如果內心失去陽光,即使春天來了,仍像是在冰寒冬天。


此時此刻,很多人仍在急躁地忍耐,疫情給我們的生活暫時蒙上了陰沉的烏雲,但我們不要膽怯,也不要急躁,疫情與我們的交易一樣最需要的就是淡定與從容的心境。水到絕境是風景,人到絕境是重生,等熬過了最艱難、最黑暗的時光,我們更懂得自我完善與強大,要堅信,春暖花開之日,會如期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