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中的門神—神荼鬱壘

上古神話中的門神—神荼鬱壘


上古傳說能制伏惡鬼的兩位神人,後世遂以為門神,畫像醜怪兇狠。相傳遠古時候, 神荼與鬱壘為一對兄弟,兄弟倆都擅長捉鬼,如有惡鬼出來騷擾百性,神荼與鬱壘倆便將其擒伏,並將其捆綁喂老虎。後來人們為了驅兇,若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及老虎的像,亦有驅鬼避邪之效果,而流傳至今。左扇門上叫神荼,右扇門上叫鬱壘,民間稱他們為門神。


神荼鬱壘(shēn shū yù lǜ)


這兩位神仙最早在《山海經》中記載的:在滄海之中,有一座大山,叫度朔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枝枝杈杈,綿延了三千里。在枝枝杈杈的東北方向,有一座門,叫鬼門。所有的鬼都從這裡出入。在鬼門有兩個神仙,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大桃樹下的鬼門,拿著葦子編的繩索,把那些害人的鬼捆起來去給虎吃。所以,皇帝就叫人在鬼門旁立一個大桃人,然後在門上畫神荼、鬱壘與虎的像,並且把葦索掛在門上,讓他們抵禦外鬼。《山海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關於自然地理和神話傳說的著作,大約成書於戰國早期。可見,關於門神的信仰是很早的事。

神荼、鬱壘的早期造型,漢畫像石留下了圖案(如右圖神荼鬱磊)。看上去,相貌怪異,表情兇狠,雖似乎更接近於度朔山神話的風格,但其手中已執斧鉞。南北朝時,石門線刻的門神身著銷甲。以後,神荼鬱壘成為古代木版年畫的題材,至宋代已演變為鎮殿將軍模樣。福建漳州的傳統門神畫,神荼鬱壘常以大紅紙印製,還讓這兩個門神騎上了馬。


後來,蔡邕在《獨斷》中又說了這個故事:'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層三千里,卑枝東北有鬼門,萬鬼所出入也;神荼、鬱壘二門神居其門,主閱領諸鬼,其惡害之鬼,執以葦索,食虎。故十二月歲竟,常以先臘之夜逐除之也。乃畫荼、壘於門戶,以御兇也。'在這裡,把門神與'先臘之夜'聯繫起來,也就是與過年聯繫起來。讀了這段文字,還可以明白,我國漢代已經有了門神。當然,那時的門神與後世的門神有巨大的區別。比如說,漢代沒有紙,所以,門神不是印在紙上,貼在門上,而是畫在門上。以後,才印在紙上,貼在門上。 一直到今天,在我國民間,關於茶荼、鬱壘的傳說依然是存在的。說他們是秉性正直、身強體壯的二兄弟,在度朔山下的桃林居住。桃樹所結果實可以長壽,還有猛虎為他們守護桃林。附近野牛嶺有一個野大王妄想霸佔桃林,被被神荼、鬱壘打敗。最後,這兩位神仙被玉皇大帝封為鎮魔斬鬼。


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此段引文,不見今本《山海經》,不知何故。


除《山海經》記載外,漢代諸書皆有記載。如《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括地象》中即說:桃都山有顆大桃樹,枝幹盤曲三千里,樹上有一隻金雞,太陽出來的時候就叫鳴。樹下有二神,一個名叫鬱,一個名叫壘,均拿著葦索,看守那些不祥之鬼,一旦捉住便殺之。


應劭《風俗通義》卷八則稱荼與壘是兄弟二人,生性能夠捉鬼,他們常在度朔山上的桃樹下,檢查百鬼,凡發現有禍害人類的就逮之喂虎。於是縣老爺常常在臘冬除夕,刻一個桃人拿著葦茭掛在門上,並在門上畫一隻虎,這都是仿效古人的做法。道教吸收了這種信仰,如晉葛洪《枕中書》即將鬱壘列入道教神譜,稱為東方鬼帝之一,其《元始上真眾仙記》中亦云:'今人正朝,作兩桃人立門旁,以雄雞毛置索中,蓋遣勇也。'


此後,二神一直被人們所信仰,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用桃木板做門,叫做仙木,畫兩位神貼在上面,左扇門上叫神荼,右扇門上叫鬱壘,民間稱他們為門神。隋朝杜臺卿《玉燭寶典》引《括地圖》稱神蒂、鬱壘於桃都山大桃樹下,為門神。


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五中還專門有《辯蒂壘》一條,稱人們常於正旦書桃符,上刻鬱壘、神荼。《北平風俗類徵·歲考》亦稱:元旦貴戚家懸神荼、鬱壘,民間插芝梗、柏葉於戶。


《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所謂神荼鬱壘者,乃《山海經》神話中之人物。上述最古門神之意,迄今尚未全部遺忘,蓋今人仍有書其名於門上者,以代較流行之將軍肖像。'可見二神信仰廣泛深入民間,祭祀的方法大致為:畫二神肖像張貼於門上,用桃木雕刻二神像,掛於門上,用硃砂筆在桃木板上寫上二神尊名,掛在門上,並畫上道符,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人們都認為可以用來驅鬼闢耶。


至於二神的形象,《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畫,畫中即有二神的肖像。二神位於桃樹下,坦胸露乳,黑髯虯鬚,眉發聳互,頭生兩角,手執桃木劍與葦索,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難怪鬼見了都害怕。


《藝文類聚》卷八十六引《莊子》佚文:'插桃枝於戶,連灰其下,童子入不畏,而鬼畏之。'近年考古發現了證明這一古俗的寶貴史料,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書《五十二病方》有一條:'囗:禹步三,取桃東枝,中別為回回回之倡而門戶上各一。'囗,小鬼。藥方的內容是驅鬼,門上插桃枝。桃木驅鬼,也見於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


清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門神》:'門神皆甲冑執戈,懸弧佩劍,或謂為 神荼 、 鬱壘 ,或謂為 秦瓊 、 尉遲恭 ,其實皆非也。但謂之門神可矣。'


清孫枝蔚 《題王幼華明府所藏錢貢》詩:' 神荼 、 鬱壘門前望,山魈擔酒魅牽羊。' 太平天國洪仁玕 《英傑歸真》:'於是思想正人君子,以為他生時如此正氣,必能制伏邪魔,故有繪神荼 、 鬱壘 以為啖鬼之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