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終將過去,喧囂必定歸來!

一場疫情,讓很多人一夜之間成了“哲學家”。


大家紛紛做著“深邃”的思考,發著“睿智”的感慨,彷彿大徹大悟般總結出許多“人生智慧”,用來指導自己和別人未來的人生。

在這鋪天蓋地的感悟當中,不乏真知灼見、精言慧語,但與之俱下的亦不乏泥沙。那些以特殊階段為背景得出的所謂“信條”,往往經不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比如,有的人說,在災難面前才發現有多少多少的交往和酒場飯局是不必要的,有多少多少的活動和會議是無用的和多餘的,似乎過去人們做的大多都是無用功。

疫情終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特殊時期有特殊時期的特點,不能把特殊推廣成一般,也不能把應急普及成常態。大疫當前,一切為抗擊疫情讓道,所有的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大局,思考問題必須基於這個前提。

有很多活動、會議不是沒必要、多餘的,而是為疫情讓路,以大局為重,突出重點、保障應急,是暫時的剋制和壓減,並非可有可無。其他各個方面莫不如此。

疫情過後,該開的會、該吃的飯、該舉行的活動,依然也必將要開、要吃、要舉辦,這是人們生存、交流和交往的需要,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緊急情況應急狀態下的做法當然需要反思和覆盤,但不能忘了“緊急”“應急”這個前置條件,否則,不是陷於偏頗,就是別有用心。

人類社會是必定要往前發展的,不會因一時、一地的困難和挫折而停滯不前。沉寂終將過去,喧囂必定歸來!

沉寂終將過去,喧囂必定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