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這景點原是普通菜園,卻因”名人“走紅,吸引遊客無數

“名人效應”是一種頗具成效的帶貨方式,不管什麼東西,一旦被“名人”推薦,多半能爆紅網絡。其實這個“名人效應”早已有之,下面筆者要給大家談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菜園子”,因為沾上了名人,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參觀,那就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

浙江這景點原是普通菜園,卻因”名人“走紅,吸引遊客無數

“百草園”大家應該都熟悉吧,那是魯迅先生筆下的“景點”,曾經出現在義務教育的教材之中。百草園位於紹興的魯迅故里景區,這裡原來是魯迅家後門的一塊園子,裡面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還有“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這個園子裡充滿了魯迅先生兒時歡樂的記憶,堪稱魯迅“童年的樂園”。

浙江這景點原是普通菜園,卻因”名人“走紅,吸引遊客無數

對於出生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孩子而言,讀到魯迅先生有關百草園的描述一定會覺得似曾相似:“這不就是我小時候屋子後門的空地嗎?”事實確實如此,筆者曾去過位於紹興故里的百草園,那裡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一口石井,幾棵大樹,還有幾方菜畦和泥牆根,都是筆者兒時常見的東西。唯一不同的是,百草園裡有許多遊客,大家爭先恐後地與刻有“百草園”三個大字的石頭合影。

浙江這景點原是普通菜園,卻因”名人“走紅,吸引遊客無數

在筆者看來,這就是典型的“名人”效應,像百草園這樣普普通通的空地,要不是有魯迅先生的“加持”,恐怕早已湮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了。也正是因為魯迅先生的文章,這塊普普通通的空地才能吸引來眾多的遊客。許多人來看百草園不是衝著百草園本身的景色,而是衝著對於魯迅文章的”記憶“。

浙江這景點原是普通菜園,卻因”名人“走紅,吸引遊客無數

在我國與名人有關的景點有很多,比如“XX故居”,“XX紀念館”等等,吸引遊客參觀。利用名人進行宣傳本身是一件好事,但要是玩不好就貽笑大方了,比如在山西某景點立了塊碑,上書“蕭峰跳崖處”,筆者看到這個覺得特尷尬。那麼,您覺得”百草園“這個景點怎麼樣?如果有機會去紹興,您會去“百草園”看看嗎?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