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人民醫院:不一樣的“戰”位 一樣的感動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崗位就是“戰”位,面對疫情,鄧州市人民醫院黨委迅速行動,發佈動員令、吹響集結號。無論是一線醫護,還是行政後勤,個個都奮不顧身、挺身而出。一次次無畏的請戰、一個個溫情的瞬間,匯聚成共戰疫魔、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譜寫“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之歌。

感動源自擔當

疫情就是衝鋒的號角。市人民醫院黨委班子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以最有力的醫療防控措施、最嚴格的工作作風、最完備的“戰鬥預案”奮鬥在疫情防控前沿。

以上率下,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責任。院黨委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對防控工作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成立綜合組、醫療救治組、專家組、後勤保障組、督導督查組、宣傳引導組、應急處置組、院感防控組、預檢檢測組九個工作組,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嚴控全員培訓、預檢分診、專家鑑診、物資儲備等環節,築牢24小時體溫檢測、感控細節管理、科學隔離分流三道防線,建立全方位疫情防控體系,確保院內安全。建立防控例會制度和多部門24小時值守制度,院長趙向南同志每天聽取各部門日工作彙報,及時分析解決潛在問題;會後到臨床科室、防疫一線現場辦公,查看各流程、各環節,確保在防控疫情同時做好普通患者救治工作。

聞令而動,築牢疫情防控“銅牆鐵壁”。院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施行集中統一的辦公模式,確保對疫情防控工作快速反應、高效協調。第一時間成立“鄧州市人民醫院疫情防控突擊隊”,大年初一早晨7點,36名防控突擊隊員分組馳援12個鄉鎮、街區,開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組建醫院新冠肺炎初篩專家組,與防控突擊隊有機結合,構建快速高效的診療體系,實施遠程會診,對發熱患者快速有效篩查治療;擴建預檢門診和發熱門診,關口前移優化就診流程,現場對患者抽血化驗,專人送檢標本,CT放射實施綠色通道,不等待快速檢查,確保流程安全高效。

醫院聯合微醫集團打造“新冠肺炎實時救助平臺”,上線“疫情免費義診窗口”,通過“鄧州市人民醫院公眾號”提供14000餘名專業醫生24小時在線的免費諮詢、答疑服務,3分鐘內急速回復,諮詢不限地區和次數,減少患者醫院就診交叉感染幾率。全力做好醫用物資、設備、設施保障,克服一切困難,調動一切力量,千方百計做好疫情防控重點物資保障工作。

感動源自堅守

根據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工作安排,醫院呼吸內科主任姚敏、醫生井泉和兒二科副主任王依芳為我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初篩專家組成員,負責對12個鄉鎮、街區和本院發現的疑似症狀患者進行初步篩查、鑑定認定、協調轉送工作,並對全院發熱患者進行會診、指導治療。疫情面前,專家組成員勇挑重擔、衝鋒在前,始終堅守一線,擔當作為,用實際行動詮釋“關鍵時刻衝得上、靠得住”。

疫情面前,他們是無懼無畏的“最美逆行者”,是科學嚴謹的“戰疫排頭兵”。醫院專家組成立以來,堅持24小時工作制,至今20余天沒有休息過一天。困了累了在車上睡一會、在科室睡一會兒,以院為家。手機、微信隨時隨地接聽基層醫生的諮詢,並耐心解答診療中的疑難問題。他們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科學指導鄉鎮新冠肺炎的診斷排查和知識培訓工作,常常深入12個鄉鎮、街區現場指導和診治。工作開展以來,幾乎每天半夜都有會診病人,他們隨問隨答、隨喊隨到,始終將患者健康放在首位。

姚敏今年55歲,是此次人民醫院抗擊疫情一線醫護人員中年齡最大的醫生,但她和年輕人一樣保持著高昂的工作激情,對待工作任勞任怨,從不講條件、打折扣。1月30日晚上9點多,某鄉鎮衛生院排查到該鎮某村村民家女兒節前從武漢返鄉,當時已居家隔離,其本人無症狀,30日當天其父出現發熱,得知消息後,姚主任迅速帶領兩名組員趕到現場對其父會診,經過仔細辨別,認真診治,最終排除疑似。31日晚,專家組同樣是夜間到市內某小區對已居家隔離出現發熱的病患現場會診。連續兩個晚上的入戶會診,返回醫院都已是凌晨。現場她們必須穿著隔離衣,由於隔離衣的尺寸原因,裡面不能穿羽絨服,只能穿毛衣。整個出診,她們都經受著嚴寒和疲勞的考驗,但沒有一個人退縮,第二天仍精神抖擻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在擔負專家組會診工作同時,姚敏還要同時兼顧科室工作。冬末春始,正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時節,科室住滿了人。

“姚主任,有3個病人需要搶救,已上呼吸機,快點來!”2月2日下午,專家組結束了一個會診後,醫院呼吸心內監護室打來了電話。接到電話,姚敏立刻奔向監護室,對患者進行搶救。最終在科室醫護的密切配合下,3名患者轉危為安。此時,已到深夜。這就是我們戰“疫”時期的“最美逆行者”和“排頭兵”,其他幾位專家組成員也是一樣。

“這麼近距離的接觸,你就不怕被傳染嗎?”面對親友的關心,王依芳淡淡地說:“說不害怕那是假話,因為面對這樣的病毒,大家都是本能地選擇逃避,但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職業精神驅使著我們,面對疾病時,我們必須勇敢向前,戰勝困難。” 多麼樸實的話語,但卻蘊藏著戰勝疫情的強大決心。王依芳是醫院兒二科副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她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業、埋頭苦幹,深受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面對這次疫情,她主動請纓奮戰一線,成為專家組成員之一。她自己患有甲狀腺疾病,愛人身體也不太好,公公年前做了膀胱癌手術,臥床不起,家人非常需要她的照顧。但她依然選擇抗擊疫情,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舍小家顧大家,踐行醫者的初心和擔當。

醫院兒科醫生郝雙慶是首批參加發熱門診的醫生之一。疫情開始,他主動請戰要求到一線,由於妻子也在醫院工作,他便把兩個年幼的孩子送回唐河老家,讓父母照顧。當發熱門診第一輪排班過去,醫護人員需要輪換時,他堅持要求繼續堅守崗位。院領導勸他回去休整一下,有需要再回來支援,他卻說:“我又不累,現在人手緊缺,我都有經驗了,讓我繼續吧!”最終他如願加入第二輪排班,到現在已經堅守一個月。“這是我應該做好的,也是我必須要做好的,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危難時刻就是應該衝在前,樹好旗幟,做好先鋒!”郝雙慶堅定地說。

感動源自奉獻

“醫護人員在一線奮戰,我們自然也不能拖後腿,用心做好各種後勤物資和設施保障,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防疫工作中去,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這是醫院總務科全體人員的心聲。

疫情來臨,總務科全員迅速行動,組建後勤保障突擊隊,全方位保障鄧州市公共衛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的物資供應。他們勇挑重擔,僅用20個小時,連夜施工,擴建設施齊全、環境舒適的發熱門診5間,給醫務人員和就診患者提供溫暖、安全的診治環境。

該院信息科全體同志夜以繼日,根據疫情防控需要及時優化和上線各類信息化平臺,為科學防控疫情增智助力。積極協助發熱門診建設,連夜奮戰,為發熱門診鋪設線路、安裝電腦、刷卡器等相關信息化工作設備,使發熱門診順利建成並投入使用;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所有成員免費開通華為雲辦公系統(WELINK),提供“不見面”會議服務,雲上戰“疫”,減少常規會議互相接觸、降低感染風險。

醫院器械科全體人員迎難而上,以“與時間賽跑”的速度和“同疫魔戰鬥”的決心,積極主動協調多家供貨商迅速購置各類醫用防護物資。充分利用各類資源,不等不靠,拓展購置渠道,全力做好醫用物資、設備保障。

“作為醫用物資保障人員,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隊伍中,為防疫抗疫盡一份力,既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義務。”他們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全科人員每天不分晝夜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商家對接溝通,竭盡全力調配物資。為順利保障湍北新區分院臨時救治場所的醫療器械供應,全科人員連軸轉5天,連續晚上加班搬運設備,調試安裝。在大家共同努力下,197臺大小設備均零差錯安裝調試到位,確保第一時間安全及時投入到防疫工作第一線,詮釋了疫情防控“鄧州速度”。

這些只是鄧州市人民醫院全體職工全力奮戰、防控疫情的縮影。質樸堅定的話語、默默無聲的付出,為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了一股股暖流、帶來了一份份感動!(全媒體記者 張展 中國醫藥導報記者 王偉 通訊員 張彤 張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