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躬自省——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反躬自省——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钱氏家训》有言:“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这句话出自于《格言联璧· 持躬类》,意思是说不加思考地只顾往前冲,道路只会越走越窄;而常思考、常检讨路才会越走越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越努力越失败,这就是没有及时检讨、归纳总结的结果。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勇往直前是没错的,但是适时停下脚步也是必需的,要养成勤思考、勤总结的习惯,一旦发觉出现偏差,及时纠正。以免走得太远,不能回头。

反躬自省——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这几天在看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这部剧主要讲述了毛泽东等革命先辈,带领着中央红军成功走出困局的故事。这部剧将党中央的那个特殊历史时期描写的细致入微,让我很震撼的是毛主席在这个进程中力排众议,坚持真理,一步步统一了党中央的思想,这个过程非常真实地体现了这两句训言的道理。

1933年9月,李德在指挥红军作战中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然后在带领红军转移的过程中,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使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在此危局下,毛主席不顾个人得失,不顾党内大多数同志的反对,毅然决然坚持真理,指出了“军事三人团”战略战术的错误,并通过黎平会议肯定了毛主席所提出的红军路线方向问题。但是作为总中央总负责人的洛甫同志,又在决定是否攻打打谷新场战斗时,犯了军事指挥民主化的错误。打仗考验的是指挥官的军事判断能力,不是少数服从多数,举手表决就能决定的。

通过事实验证,毛主席的判断是正确的,虽然毛主席当时是孤立的,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事后经情报验证,毛主席的战略是正确的,他的坚持挽救了红军的命运。事实证明,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后来中央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成立了以主席为中心的“新三人团”。经过毛主席的英明指挥,终使红军摆脱了蒋介石集团的重重包围,成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党中央的领导人全都为了中国的命运、党的前途殚精竭虑,没有一点私欲。就是这样一支正义之师,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毛主席联系中国的实际国情,思考出了一条救中国的康庄大道。成功就是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之上,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远见卓识是来自于对问题的正确理解,准确判断。

反躬自省——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懂更多的大道理,喊再多的口号,有再坚强的斗志,都取代不了思考的力量。回归到问题的本质,不加思考的行动就是死路一条。常常总结、切实解决当前问题的行动,终究会获得成功的。懂得了这些,便懂得了“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这两句训言的真正含义。

反躬自省——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我们再学习下钱氏族人钱学森先生的例子,看看会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迪。

人们将大多数目光都集中在钱学森对导弹、卫星等的贡献上,而实际上,钱学森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全能”科学家。钱学森归国后,我国的“工程控制论”很快就建立了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以后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在涉足多个门类、在各个门类都取得了较多成果的基础上,钱学森触类旁通,于20世纪80年代初,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这一理论具有相当大的前瞻意义。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的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一位叫张沁文的年轻学者就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的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另外,1958年3月1日,钱学森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却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30年后,他提出建设“山水城市”的概念,认为“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这一点与现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法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

2007年8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钱学森。钱学森面向未来提出了两条意见,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他说:“处理好科学家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够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对目前我国的教育来说,钱学森的这一观点无疑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反躬自省——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参与资料:牛小彦《钱氏家训新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