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短信轟炸強推產品?用戶退訂後換號碼繼續騷擾

315金融曝光臺

中國平安短信轟炸強推產品?用戶退訂後換號碼繼續騷擾

移動互聯網時代,智能終端設備得到了極大普及,短信這一通訊工具已經不復當年輝煌。然而儘管榮光不再,許多機構卻仍舊頻繁利用短信,對用戶進行“地毯式轟炸宣傳”。而這其中,不乏許多持牌金融機構身影。 

今日,身份認證為“互聯網資訊博主、四川省第八屆殘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第四名“的微博用戶@趙世權發佈微博稱,中國平安經常發送短信騷擾自己,並附上了其收到的十條來自平安方面的推銷短信。


中國平安短信轟炸強推產品?用戶退訂後換號碼繼續騷擾

根據趙世權提供的短信截圖,這些推銷短信均為推薦貸款類產品的廣告,形式多以“儲備金”、“應急資金額度”等曖昧不明的說法為主,金額也動輒便高達數十萬。同時,每條短信的發送號碼均不相同,用戶即便按照短信內容,回覆了特定字母進行退訂,對相關號碼進行拉黑處理,此後也還會收到類似內容的短信。 

這些推銷短信是否真的均由中國平安發送?中國平安此舉又是否涉嫌侵犯用戶的隱私安全、虛假宣傳?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數據安全隱私又應該由誰來保障?

短信轟炸不斷

退訂也沒用

“尊敬的客戶,恭喜您可獲得我行預審XX萬元額度,隨借隨還,如有需要,請回1。”對於這段話術,想必多大數人都不陌生。隨著近年來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蓬勃發展,許多金融機構也不斷大力拓展相關業務。

銷售之道,宣傳為先。為了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許多金融機構都在宣傳工作方面下了極大功夫。然而,注重業務發展固然是好事,但若為此頻頻騷擾客戶,並給用戶生活帶來困擾,則明顯欠妥。同時,這些推銷短信因為缺乏明顯的辨識標誌,導致用戶的短信收件箱中經常“魚龍混雜”、真偽難辨。

具體到本次趙世權投訴中國平安的事件來看,根據趙世權提供的圖片內容,這十條推銷短信均在開頭部分“自報家門”,明確稱該條短信內容發自“中國平安/平安銀行”。然而,上述十條短信的發件號碼均非中國平安的官方客服電話“95511”,也沒有任何一條的發件號碼中包含“95511”字串。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十條推銷短信發件號碼的開頭四位數字均為“1069”。據瞭解,1069開頭的短信是指跨省或全國範圍內非經營性短消息類服務第三方平臺,為其他企業提供短消息平臺服務,不對最終用戶收費。

對此,中國平安方面表示,若要確定短信內容是否發自平安,需要用戶提供個人手機號碼進行查詢後方能驗證。這意味著,如果用戶不進行主動查詢,則無法辨識短信內容的真偽。平安方面客服同時表示,在驗證短信真偽前,用戶不要擅自點擊短信內容中的鏈接或回覆退訂,以防詐騙。

然而,儘管平安方面聲稱不要擅自回覆退訂,據趙世權提供的短信截圖來看,

其曾經兩度次回覆了申請退訂的數字,但在之後仍舊收到了平安方面類似的推銷短信,發件號碼與此前的號碼也並不相同,退訂操作並沒有成功。

天天喊你來貸款

真能借到幾十萬?

除了短信的來源真偽難辨外,中國平安的這些推銷短信的內容,也存在著誇大其實、誤導宣傳的部分。

以趙世權提供的一條短信截圖來看,短信稱根據平安的綜合評估,用戶可獲得平安預審20萬元“儲備金”,且“全線上辦理無需上門”。但據瞭解,即便用戶真的就此申請平安貸款,也不會獲得短信內容中動輒幾十萬的貸款額度。有業內人士指出,此類短信內容中的高額貸款額度,通常是作為誘導客戶辦理業務的噱頭,涉嫌虛假營銷。

中國平安短信轟炸強推產品?用戶退訂後換號碼繼續騷擾

此外,短信內容中經常出現的“儲備金”、”應急金”、“預審額度”等一類詞彙含義曖昧不清,令用戶很難分辨出產品實際為貸款,導致其在並不清楚產品性質的情況下辦理和申請。至於該貸款產品是否真的能“隨借隨還”、“全程線上辦理”,真實性也有待考證。

中國平安短信轟炸強推產品?用戶退訂後換號碼繼續騷擾

今年1月份,人民銀行等四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金融營銷宣傳行為的通知》,其中便明確提出了金融機構不得以欺詐或引人誤解的方式對金融產品或金融服務進行營銷宣傳。

同時,金融機構不得違規向金融消費者發送金融營銷宣傳信息。

個人數據頻遭機構濫用

用戶隱私安全誰來保護?

2019年,江蘇淮安警方依法打擊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緩存公民個人信息1億多條。其中,拉卡拉支付旗下的考拉徵信涉嫌非法提供身份證返照查詢9800多萬次,獲利3800萬元。

隨著地下數據交易黑產被曝光,許多用戶都驚歎自己的個人信息竟然遭到了極大洩露,“自己一直近乎裸奔”。而作為持牌金融機構,我國的許多銀行都會通過正規渠道,得到用戶的授權後對其個人信息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在這其中,手機號碼作為個人隱私的一項重要數據,尤其為機構所看重。

然而,用戶對於機構的個人信息授權應當存在一定限度。以本次趙世權舉辦的案例來看,平安方面頻繁發送營銷類短信,且不能提供有效的退訂功能,應當屬於超限使用數據行為,不利於用戶隱私安全。同時,據趙世權表示,平安方面還給其一個從未開通過任何平安方面業務的手機號碼發送了推銷短信,目前尚不清楚平安方面是如何獲取其信息的。

對於正深受營銷短信騷擾的用戶來說,應當勇於通過正規渠道維權。針對營銷短信類騷擾信息,用戶可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委託中國互聯網協會設立的公眾舉報機構: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進行投訴,維護自身切實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