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來襲,慢性病患者如何就診和調整藥物才能避免被感染呢?

引子: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到來,讓很多人措手不及,尤其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們,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胃腸疾病患者等,因為這些朋友們需要定期去找醫生進行藥物的調整和檢查,而因為疫情的突然到來而導致很多患者無法按時到達醫院,更有甚至沒因為疫情而倒下,卻因為無及時法進行後續的治療,而導致少數患者倒在了其慢性疾病上面,令人扼腕!筆者就在私信和留言中遇見好幾位慢患者問藥物如何調整。


新冠病毒來襲,慢性病患者如何就診和調整藥物才能避免被感染呢?


說實話,一些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胃炎等這些非傳染性疾病,很難做到根治,對其治療的關鍵是要求做到按時服藥,定期複查,及時調整藥物和治療方案。其中定期複查和調整治療方案是為了防治病情波動,例如出現進一步惡化或併發症的話可以及時發現和進行治療,這樣的話可以使得病情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而不至變化過大從而影響生活,慢性患者如果因為某些原因而導致長期治療中斷的話,就有可能導致病情失控,甚至影響生命。


新冠病毒來襲,慢性病患者如何就診和調整藥物才能避免被感染呢?


那麼在疫情期間慢性病患者或者一些其他疾病的患者應該如何進行就診呢?

其實長期以來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一旦有個頭痛腦熱的久喜歡去大醫院就診,覺得那裡設備齊全,技術水平高,而且一旦到醫院就喜歡衝著專家去看病,而到了專家那裡的患者又多等待時間又久,就算排到了也說不上幾句話。

其實這是一種非理智的做法,大可不必,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大老遠的去一些大醫院本身就是一個比較危險的做法,而到了專家那裡有會因為人多而導致更加容易被交叉感染,等待時間長又會導致暴露時間長,都是一些比較不理智的做法。


新冠病毒來襲,慢性病患者如何就診和調整藥物才能避免被感染呢?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做到疫情期間做到兩全其美呢?其實一些發達地區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參考,就是依靠基層醫療,社區醫療,例如社區的診所醫生,村子裡的村醫,本地衛生院或者縣級醫院的醫生都可以進行就診,尤其是本社區或者村莊裡的醫生,一般來說交流起來也是比較方便的,甚至一些鄉里鄉親的更加容易交流,而且現在大部分的基層醫生也是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的,雖然一些疑難雜症不太擅長,但是對於這些常見的疾病以及慢性病來說都是可以做到妥當處理的,在疫情期間我們完全可以在到了定期複查的時間以及藥物調整的時候去找到他們進行諮詢,雖然無法像那些大醫院的專家那樣非常精準的進行後續治療,但是維持目前的健康狀態還是可以做到妥善處理的,起碼使得病情不進一步發展,以便於為疫情結束後去醫院進行進一步治療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冠病毒來襲,慢性病患者如何就診和調整藥物才能避免被感染呢?


而且隨著現代通訊技術的進步,一些基層醫院也和很多大醫院建立了醫聯體,遇到疑難的問題隨時可以通過遠程會診進行交流,以便於解決患者的問題。如果患者本人有自己在大醫院醫生的聯繫方式,也可以讓基層醫生與其交流後進行相應的檢查以及藥物調整,醫生之間交流起來總比患者自己與醫生交流要方便的多,總之方法有很多,有的時候並不是非要去大醫院才能解決問題的。


新冠病毒來襲,慢性病患者如何就診和調整藥物才能避免被感染呢?


所以說在疫情這種特殊時期不要總想著去醫院進行就診,一些可以在本地解決的問題何必冒著被傳染的風險去醫院呢?

總結,疫情期間儘量少出門是沒錯,但是一些疾病需要進行診療的話,也不可以因為怕“被傳染”而不出門,適當合理的就診方法才是理智的做法,不可盲目恐慌也不能輕忽大意。

小貼士:其實除了疫情期間在日常中這些就診方法也是可以用的,而且就算去大醫院就診,我個人作為醫生也有一些建議給大家日常就診使用,去大醫院就診的時候並不需要特地去找專家就診,可以先找一些普通坐診大夫先看看,不要老想著不是專家就是新手,一般能被放到門診坐診的醫生都是一些有經驗的醫生,大部分都是主治醫師以上的職稱,並非什麼新手,不是特別複雜的疾病都是可以給出您正確的檢查路徑以及診斷治療方法的,而且退一步說,就算是查出來什麼疑難雜症,您也可以完全可以拿著這些檢查結果直接去找專家看,不用排到專家面前了再給您開出一樣的檢查,再檢查完再去排一遍隊,浪費時間。另外一般這些普通門診的大夫們都有其上級醫師也就是那些專家們的,他們也可以幫您儘快的找到合適的專家的,所以理智的做法並不是沒弄清需要找專家不就直接衝著專家去排隊,合理有效的利用醫療資源才是正確的做法,而且也可以大量節約自己的就診時間。

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健康科普文章,如果有什麼想問的或者意見,可以留言私信我,我會盡量回復大家,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