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粗簡版):東方謀略奇書,為人處世、團隊、商業之道

宋犀堃 編著

看點:

《鬼谷子》是一部集縱橫家、兵家、道家等思想於一體的理論著作,涵蓋了管理、商場、職場、處世等各個領域,用精彩紛呈的故事展現鬼谷子的智慧謀略。

第1篇 捭闔篇

本篇為本書開篇,證明 "捭闔之術"是世間萬物的根本道理,是解決一切矛盾的鑰匙。"捭"意為開啟,"闔"意為閉藏。"捭闔"是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也是縱橫家遊說活動的根本方法。通過遊說中的應對、較量最後達到"乃可以縱,乃可以橫",而無敵於天下。這些靠遊說、靠言辭平天下的人被稱為"縱橫家"。鬼谷子主張謀之於陰,成之於陽,也就是說在暗中、不知不覺中就戰勝了對手。

1、 觀陰陽之開闔,知存亡之門戶。

是說為人處事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遵循天下興亡之道。"興亡之道",一是歷史的大勢,二是領袖的賢愚,三是民心的向背。這三點決定戰爭及一切事業的成敗。

聖人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做出判斷,並進一步瞭解事物生存和滅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展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規律,揭示事物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順勢而為,就能克敵制勝。

2、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是說世間萬物,都有陰陽、柔剛、開閉、張弛之道,如果能靈活掌握並運用自如,可以在人生的各個領域輕鬆自如,有所成就。

陰陽之道在人與自然上的意義就是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陰陽作為權術,在敵我對壘和鬥爭中是克敵制勝的智慧和法寶。

剛柔之術是人生存發展之道。剛代表剛直不阿、堅守立場、把持原則等,但一味剛則脆,脆易斷,不足取。柔代表適度讓步、不失和氣等,但一味柔則軟,軟則弱,弱易欺,也不足取。所以,人生道路上需要剛柔並濟,外圓內方的處事方式。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做事需要張弛有度,工作休息應該安排適當。一味的張,會讓人繃的很緊,一味的弛,會使人變得鬆垮、懶散。

3、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

是說世間之人,有賢良與不肖,聰明與愚蠢,勇敢與怯懦,君子與小人等人,總之有差別。對賢德之人迎為上賓,對不肖之人拒之門外;對聰明之人引進重用,對愚鈍之人廢黜斥退;對怯懦之人使其卑賤,對勇敢之人使其尊貴。簡而言之,任人唯賢。

4、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是說無論做任何事,事先都要有一個周詳而嚴密的計劃,這樣成功的幾率才大。

5、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

鬼谷子把人分為兩類,陽言者和陰言者。是說對人進行透徹瞭解之後,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態度和方法對待。

第2篇 反應篇

本篇作為遊說之術。主要含義是:通過正面或反面的反覆觀察、瞭解、辯說,準確地掌握對方的反應,包括心理、語言等方面的反應,以便緊緊抓住對方,並準確的制定自己的基本策略。

1、 反以知古,覆以知今。

啟示我們他人的實踐經驗可以成為自己的借鑑。

2、 因其言,聽其辭。

是說要善於傾聽,並且在聽的過程中要善於誘導對方發言,並反覆推敲對方的言論,來把握對方內心的真實情況

3、 張置網而取獸,多張其會而司之。

是說若多張羅布置一些網,可以捕獲更多野獸。啟示我們方法用於人事上,只要方案合宜且有備無患,對方自然會被你網住。

4、 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

是說事情若無法從正面下手,可以考慮從反面去做。

這種欲擒故縱的思想在商戰中也大放異彩。

5、 雖非其事,見微知類。

是說了解人或事,雖然未獲得全部信息,但可以根據細微的跡象,來預知這個人怎樣或者事情發展的趨勢。

第3篇 內揵篇

本篇是關於進獻說辭和固守謀略的介紹。主要論述了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的關係。"內"意為使人採取自己的計策;"揵"意為設法堅持自己的計策。在內揵術的運用中,最關鍵的是要把握清楚被說者的心理,這是一切遊說技巧發揮的出發點。

1、 事皆有內揵,素結本始。

是說在進言之前察言觀色,先行試探,以徹底瞭解對方的人情所好,使得自己的進言能夠有的放矢、對症下藥,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

運用到商業中,強調我們除了考慮金錢等方面利益外,還可以考慮對方情感等因素,有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方來應時,以合其謀。

是說向君主進言,應當合時宜才能與君主的謀劃相合,時機不當,就會因為觸犯了君主的威嚴而難以成功。

3、 得其情,乃制其術。

是說辦事前要先通過調查研究,然後掌握實情,其次鎖定目標並制定計劃,最後再採取行動,才更容易成功。

第4篇 抵巇篇

本篇介紹發現、消除裂痕的重要性及方法。"抵巇"意為在裂痕剛剛出現時,就要通過各種手段使其得以控制;在裂痕不可彌補時,就要通過破壞使其徹底瓦解,並重獲完整。

1、 巇始有聯,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

是說天下萬事萬物都有合有離,都難免會產生裂縫,產生矛盾,從政者一定要善於觀察矛盾的徵兆,採取不同的態度對待。

大到國家治理,小到企業經營,人際交往,都會出現矛盾和裂縫,此時,一定要查漏補缺,彌補縫隙。

2、 聖人見萌芽巇罅,則抵之以法。

是說對待各種危機和不利局面等,要預之在先,準備在先,有了"抵"的意識,才能時時掌握主動權。

危機是可以避免或減輕的。對待危機,或未雨綢繆,或亡羊補牢,結果有著天壤之別。

3、 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

是說當國家出現重大問題時,如何還可以挽救的話,就協助當權者挽救,如果無可救藥,就推翻它,取而代之。

自古以來,變法改革、王朝更替等都是順應社會發展規律的舉措或行為,能夠通過變法圖強,能否通過革命取代,都要看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以及是否順應民心。

4、 自天地之合離、始終,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

既然萬事萬物皆有"巇隙",在敵我較量和鬥爭中,完全可以憑藉慧眼找準敵方的矛盾和空隙所在,然後乘"隙"而入,以敵方內部矛盾作為突破口,瓦解內部團結,以贏得勝利。

乘虛而入、搶佔市場是當今很多商家在商戰中的慣用計謀。

第5篇 飛鉗篇

本篇介紹說服人的術法,按照自己的意圖牽著人走的術法。"飛"意為情緒放縱,言論自由。"鉗"意為夾住,使之不能活動。作為統治者(領導人)要施行任賢之道,利用人的專長,不失時機地獲得人和社會輿論的擁護,來成就大業。飛鉗之術可以說是引人之術,服人之術。

1、 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術。

是說徵兆人才之後,應該去了解人才,看看對方的專長,觀察是哪方面的人才。

識別人才的優劣、好壞,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經過長期觀察和多次實踐考驗才能得知。

2、 引鉤鉗之辭,飛而鉗之。

是說通過鑑人之術鎖定人才以後,只有熱情、誠懇地對待人才,才能贏得人才誠心相助,成就大業。

把人才當朋友、知己一般對待,使其有懷才知遇之感,自然不難贏得人才之心。

3、 或稱財貨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

是說請來了人才還不算完。既是人才當然是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棟樑,都想為己所用,加之人才本身具有流動性,所以想方設法控制住人才,讓其長期為我所用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鬼谷子認為,是否能夠讓各種各樣的人才為己所用,是評判一個領導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

讓追隨你的人為你賣命,除了曉以利益之外,動之以情也是非常有效的。感情投資是做大事的人必須掌握的一種手段。管理者要想真正親和員工,不僅表面上要和員工拉近距離,更要真誠地關心員工。

4、 量智能,權財力,料氣勢。

是說如果把"飛鉗"之術用於他人就要揣摩對方的智慧和能力,度量對方的實力,估計對方的氣勢,然後以此為突破口和切入點,方能取得成功。

在商務談判中,必須儘可能地熟悉對方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不能倉促上陣,否則可能受制於人,陷於被動。

第6篇 忤合篇

本篇講述關於分合與向背的問題。"忤"意為忤逆,反忤,也就是違背了事物發展的要求,與其規律背道而馳;"合"意為符合、順應,即遵循事物的發展要求和變化規律。忤合術強調要善於把握兩者間相互轉化的態勢,只要順勢而為,便可縱橫自如。

1、 反覆相求,因事為制。

是說在紛雜的社會生活中,當彼此對立的各方都邀請自己加入的時候,應該接近誰?遠離誰?應當"因事為制",也就是根據事態的發展來決定。

2、 事無常貴,事無常師。

是說世上的事情沒有永恆不變的。

實施忤合之術,必須充分認識萬物皆在變化中。要達到某一目的,常常要曲折地、靈活地應變才能成功。

3、 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從、乃可以橫。

是說一個人無論做何事,先要自我估量,然後度量他人的優劣、長短,然後分析、對比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所在。只有這樣知己知彼以後,才能進退自如、淡然若定。

用人單位面前,"揚長"要適度,實事求是,不可張揚甚至刻意炫耀;"避短"並非刻意迴避,有意掩飾,而是順其自然、客觀對待。

"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還有另外一層現實意義,就是要承認自己的不足,同時瞭解他人的長處,學會取長補短。鬼谷子認為,不管是與人競爭還是聯合,要想得利,都必須以自己本身的實力作為保證,否則就會歸於失敗。

第7篇 揣篇

"揣"意為揣摩,估計、推斷,通過這些方法對遊說對象作出較為準確的判斷,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善於治理天下者,其胸中必須揣有天下之一切。立志於當政治家的謀臣策士,必須明於"量權",善於"揣情",然後才能有所成就。

1、 度於大小,謀於眾寡。

是說謀臣在遊說前必須知曉遊說對象的國際、國內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局勢。具體表現為稱貨財有多少?料人民有多少?地形險要如何?諸侯之交?民心向背?……

2、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

是說要把握好揣情的時機,大喜、大懼的時候是最好的時機,我們要善於在對方最高興的時候去加大他們的慾望,在對方最恐懼的時候去加重他們的恐懼,從而讓對方將實情暴露出來。

3、 更問所親,知其所安。

鬼谷子強調遊說要抓住對方甚喜、甚懼兩個時機,如果對方不為所動,就不要再對他說什麼了,而應改向他親近的人去遊說,這樣就可以知道背後的原因了。

4、 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

是說揣情要善於察言觀色,從對方的外在表現探測其內心深藏的思想感情。

懂得察言觀色的人,往往可以通過對方的話語、眼神等就讀懂對方的心思,從而處理事情遊刃有餘。

第8篇 摩篇

本篇是"揣"的姊妹篇。"摩"意為研究、揣摩、推測事情,所以"摩意"就是"揣情"之術。"揣情"和"摩意"的規律,則是秘中成事。所謂"用之有道,其道必隱",而隱微之道的關鍵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事無患。"秘中成事是成就各種事業的規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活動中概莫能外。

1、 古之善摩者,如操釣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

是說善於"摩"的人,如同拿著魚竿到水邊釣魚一樣,只要把魚餌投下去,就一定可以釣到魚。所以說,他辦的事情老是成功,而人們不知道他是如何成功的;他指揮的戰役老是取勝,而人們不清楚為什麼會勝。

2、 謀之於陰,成之於陽。

是說聲東擊西之術。"摩"的運用要講究技巧,為了實現"摩"的目的,就不能暴露蛛絲馬跡。

3、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直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聖人所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是說要恰當地運用"摩"之術,就需要掌握好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等手段。

第9篇 權篇

本篇闡釋了"權"術的原則和方法。"權"意為度量權衡。這是進行遊說活動所採用的根本方法之一。鬼谷子認為,對遊說對象的度量乃是遊說之本。通過對方的言談,可權衡出對方的智能、品性和慾望,找出其弱點作為遊說的突破口,以實現自己的遊說意圖。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遊說者不但要耳聰目明、智慧超人,還要擁有傑出的語言表達能力。

1、 飾言,應對,成義,難言。

是說由於說服對象不同,目的也不同,形勢環境也不同,遊說也存在不同的類型,以適應對方的情況。分別是飾言(修飾言辭、注意語言的增刪)、應對(回答別人問話,言辭簡潔)、成義(言辭成理,辨明真偽)、難言(雙方意見不合時詰難對方)四種。

2、 佞言,諛言,平言,戚言,靜言。

是說運用語言遊說的技巧有五種:佞言(採用花言巧語,討好對方),諛言(不實之詞,褒獎對方),平言(平實公正言辭,增強嚴肅性),戚言(採用憂患言辭,權衡得失),靜言(穩重沉著的言辭,以進為退)。

3、 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

是說與智者、拙者、辯者、貴者、富者、貧者、賤者、勇者等不同類型的人交談,所採用的方式不同。

不同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

第10篇 謀篇

本篇主旨是如何針對不同的人或事去設立和使用計謀,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謀"意為計謀,意思是施展謀略計策。在謀略的運用中,除了掌握技巧方法外,還應懂得公開運用不如暗中實施、遵循常理不如出奇制勝,因為謀的目的在於控制遊說對象,而不是受制於人,使人在出乎意料、不知不覺中便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才是運用智謀的高明之處。

1、 凡謀有道,必得其所陰,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

是說凡是籌劃計謀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則,一定要找準事情的突破口,以便推測出事情的真實情況。制定謀略需以事物變化的起因為依據來制定。任何謀略都由計策組合而成。計策中可分為三儀:上策、中策和下策。

2、 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正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感之,是謂計謀。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

是說揣摩之後對之施以恐嚇;抬高對方之後,策劃行動;削弱對方之後,加以扶正;驗證對方真假後,再決定是否響應他。擁堵對方後,加以阻塞。攪亂之後,迷惑對方。這些就叫計謀。說到運用計謀,公開者不如保密,保密不如結黨;結黨而內部無矛盾。另外,正常的策略不如奇謀,施以奇策是無往不勝的。所以說,遊說人主的時候,必須先與他談奇策;同理,向人臣遊說時,必須先與他談私交

3、 聖人之道,在隱與匿。

是說聖人運用智慧是隱而不漏的。

隱而不漏是一種謀略,是為了達到某種目標,故意將自己的內心掩蓋起來以麻痺對方。

為人處事,學會隱藏自己的意圖非常重要

第11篇 決篇

本篇主要討論決斷事物的有關問題,旨在告訴我們決斷的重要性,以及教我們如何去下決斷。"決"意為決斷。鬼谷子認為:"決情定疑。萬事之機,以正治亂,決成敗,難為者。"指出了決斷的重要意義,決策在社會活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決策是極難做的,而影響又極深遠,因而必須謹慎從事。

1、 陽勵陰勵。

是說由於不同的對象、不同的事情、不同的目的等,決斷的方法要求大家靈活掌握,鬼谷子列出了聖人成事的五種方法:(1)陽德(公開肯定鼓勵);(2)陰賊(暗地設障,貶其優勢);(3)信誠(示人以誠,取人以信);(4)蔽匿(仁愛之心,寬容大度);(5)平素(按規矩、按原則做事)。

2、 可則決之。

是說從事物的動態發展過程提出決斷的客觀依據,注重前因後果來對事物做出判斷。

一要以往事來衡量;二是用來事來驗證;三是以現實來參照。

第12篇 符言篇

本篇實際上是進獻給君王的,為君主治國平天下指引修養之術。"符言"意為統治者在位,必須信守約言。"符言"分九個方面:如何保持君位,如何保持明察,如何聽取意見,如何實行賞罰,如何詢問情況,如何因勢管理官吏,如何能周全地瞭解一切,如何洞察驗證一切,如何把握名分。這是《鬼谷子》中御民治國的策略。

1、 主位。

是說對於如何運用權力這個問題,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

領導者的人格魅力實際上是領導者的一種吸引力和凝聚力。人格魅力是通過領導者的美德體現出來的,而絕非是權力影響力。

2、 主明。

是說透過現象看本質。

集思廣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3、 主聽。

是說聽取意見的態度應該為:不要遠遠看見了就答應,也不要遠遠看見了就拒絕。

正確意見、真理不是永恆的,而是暫時的、相對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發展而變化,一時未被採納的意見也同樣如此。

4、 主賞。

是說信與正是賞與罰的關鍵所在。當正義力量在社會上占主導地位時,奸詐小人就無處藏身了。

賞罰不明是兵家、工作、企業中的大忌。

5、 主問。

是說對事情的情況要做充分的調研並熟知。

6、 主因。

是說組織的管理不只是做事的方法,而是讓人做事的藝術,也就是領導給下屬授權的藝術。

7、 主周。

是說作為君主,除了廣泛瞭解外部信息之外,還要將各種事情處理得極為周全。

身在職場,要多和別人交換意見,如果內外信息不暢通,不利於做出正確的決策,更談不上週全。

8、 主參。

是說君主需要"火眼金睛"(透過現象看本質)、"順風耳"(洞察世間萬物)。

9、 主名。

是說好名聲取決於言行舉止。產品質量是企業形象的根本體現,廠商靠產品。


《鬼谷子》(粗簡版):東方謀略奇書,為人處世、團隊、商業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