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校長給學生的一堂生命教育課:身在隔離,心向世界!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指出,要注重加強“”生命教育”。

疫情期間,各地學校延期開學,很多老師在線上隔空為孩子們帶來了線上課。隔屏不隔愛,最近,深圳的一位校長袁衛星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特殊的課。

它不是語文課,不是數學課,不是英語課……也不是班會課,而是一堂生命教育課。袁衛星校長送給孩子們四句話: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身在隔離,心向世界;直麵人性,審視自我;致敬英雄,牢記擔當。

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堂啟發思考的生命教育課——

一位校長給學生的一堂生命教育課:身在隔離,心向世界!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大朋友袁衛星。

今年春節,我們都過了一個特殊的年,同時,也擁有了一個特殊的寒假。

今天是原定開學的日子,我們在網上見面,開啟空中課堂。

這第一課,由我來講。我這第一課,它不是語文課,不是數學課,不是英語課……也不是班會課,那它是什麼課呢?是生命教育的課。

一位校長給學生的一堂生命教育課:身在隔離,心向世界!


袁衛星,深圳市新安中學集團第一實驗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執行所長。

在我們學校生命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的牆上,寫著這麼三句話:

生命因獨特而彌足珍貴,

生命因自主而積極發展,

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

這三句話,實際上是圍繞著生命的長、寬、高來展開的。

今天我不講這麼深奧,我講四句話: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身在隔離,心向世界;直麵人性,審視自我;致敬英雄,牢記擔當。

01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大自然在說話·大自然母親》)

看完這段以“大自然母親”第一人稱敘述的視頻,你有怎樣的感受?

法國作家雨果有一句話:“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我想,它說的是:如果我們善待大自然,她就是善良的母親,給予陽光雨露;反之,則可能引來晴天霹靂、災難危機。

一位現代生態學家說:人類是作為綠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若把這個說法加以擴展,我們便可以說,人是地球的客人。作為客人,我們應當懂得尊重和感謝主人,做一個有教養的客人。甚至,對地球這個特別的主人,我們還要心存敬畏。

日前,國家衛健委專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體內看到了,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非法銷售野生動物的那些攤位上,也分離到了病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毒來自野生動物,似乎確信無疑。事實上,包括SARS在內,當今78%人類新發傳染病都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說來源於野生動物。因此,有人呼籲,修訂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並嚴格執行;中央高層表示,要儘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

那麼,是因為發生了疫情我們才需要保護野生動物嗎?除了野生動物,我們怎樣對待世界上的其他動物,以及植物,包括一切生命?這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100多年前,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法國醫學家、哲學家阿爾貝特•史懷哲提出了敬畏生命倫理思想。他在文章中講述過童年的一段難忘的經歷:

一位校長給學生的一堂生命教育課:身在隔離,心向世界!


一個春天的早晨,他被他的同學拉去打鳥,但彈弓裝上小石頭並拉緊之後,他卻無法瞄準小鳥,因為有一個神秘的命令來自內心深處:“我面對的是一隻活生生的小鳥,它是一條生命,絕不能傷害它!”於是,他扔下彈弓,驚走了鳥兒……

史懷哲敬畏生命的倫理認為,一切生命,包括動物、植物和那些人看來顯得低微的生命都是神聖的。它和我們一樣渴求幸福,承受痛苦和畏懼死亡。

史懷哲敬畏生命的倫理還認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有賴於其他生命和整個世界的和諧。人類應該意識到,任何生命都有價值,我們和它們不可分割。

02 身在隔離,心向世界

我們來看一段視頻。(《想念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有溫度》)

這是央視節目主持人董卿在《朗讀者》開場白裡說的一段話。這段話,也許道出了此刻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

因為疫情,你們也許有生以來第一次知道並且體會到了什麼叫“隔離”;因為疫情,你們有了一個意料之外漫長並且難熬的假期;因為疫情,你們開始想念你的同學,你的老師,你的課堂,你的校園……但我想說的是,隔離的是病毒,阻斷的是疫情。在社會中,在世界上,每個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每個家庭也都不是一座孤島。我們仍和世界有著關聯。

英國十七世紀玄學派詩人約翰·堂恩曾有這樣的詩歌片斷:“誰都不是一座島嶼,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這個片段後來還被美國作家海明威引用了去,印在《喪鐘為誰而鳴》扉頁上。

現在,請你踏上通往你外部世界的旅程——

首先,重新感受一下你的家庭。趁著居家隔離的時光,品味一下家的味道,品味一下廚房裡媽媽忙碌的身影,品味一下飯桌上爸爸叮囑的話語,品味一下爺爺奶奶花白的頭髮,品味一下外公外婆深刻的皺紋,你或許會品味到,家是生命的驛站,也是避風的港灣;家是一份關懷,更是一份責任。

其次,重新思考一下你的學校。在這特殊的時刻,學校把課堂搬到空中,把教室架在網上,你能一如往常地投入學習嗎?以此聯想,如果離開了學校、沒有了學校,你還能成為一名自主學習者、終身學習者嗎?

再次,重新審視一下你的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這些顯著制度優勢正在發揮出空前效應、凝聚起強大的合力,成為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之源。我們的國家也許還不完美,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使她變得更好,不是嗎?

最後,重新打量一下你的世界。在疫情面前,全人類都是“當事人”。在全球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戰役中,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各國科研機構和科學家也結成聯盟,與病毒賽跑,爭分奪秒研發有效的疫苗,以挽救更多患者。各國民眾除了為疫區和患者提供各種物質幫助之外,還以橫幅、信函、視頻等為載體,表達對中國人民的支持。在危難時刻同中國站在一起,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生動體現和最好詮釋。

03 直麵人性,審視自我

我們來看一看《泰坦尼克號》這幾個精彩瞬間:

一位校長給學生的一堂生命教育課:身在隔離,心向世界!


這是獲得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著名電影《泰坦尼克號》的片段。與其說,這是一部愛情片,我更願意說它是反映人性的片子。在災難面前,人性得以暴露和展現。

人性善惡說到底其實就是一種選擇。

如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我們原本平凡幸福的生活:春節不能歡聚,企業不能正常開工,學校不能按時開學;同時也展現了不同人性:有人不顧安危,舍小家為大家,最美逆行,毅然奔向抗“疫”最前沿;有人蠻橫無禮、拒不配合檢查,甚至明知自己患病,卻隱瞞病情,傳染給別人……還有“天價白菜”“二手口罩”,以及對來自疫區人民的差別對待和歧視……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個放大鏡,既放大了人性的善良,也放大了人性的陰暗。

有人說,社會是最好的課堂。翻開這本教科書,你能看到:什麼是以身許國,什麼是精緻利己;什麼是力挽狂瀾,什麼是推波助瀾;什麼是捨生取義,什麼是見利忘義;什麼是逆向而行,什麼是尸位素餐。

一位校長給學生的一堂生命教育課:身在隔離,心向世界!


而我說,面對疫情,人生就像走進了一個超大型的購物廣場,正在進行一場關於靈魂、關於人性、關於價值的消費活動。你可以購買諸如生存、健康、幸福、友誼、助人、自尊、自由、自我實現等等的基礎價值;也可以購買包括良知、豁達與遠見、整體感、驚奇、感激、希望、獨立與超然、謙恭、愛、儒雅與和善等等的精神價值;還可以購買例如謹慎、責任、勇敢、自制、可靠、真誠、誠實、公正、無私等等的道德價值;當然,寫著和平、正義、寬容、參與、合作、分享、忠誠、堅定、權利、義務等等的社會、政治,乃至宗教價值也擺在貨架上任你挑選……

每一次,我和同學們講述泰坦尼克號故事的時候,都會用這句話來作結:

你可以不高尚,但是決不可以低劣;你可以不偉大,但是一定可以崇高。

04 致敬英雄,牢記擔當

我們來聽一首歌。(《為了誰(武漢版)》)

22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全流域大洪水,席捲了我國多個地區。無數的“抗洪戰士”奮不顧身、搶險救災,用生命抵擋洪水的場景,在當時青澀的歌手祖海心中,留下了永遠難忘的烙印。

22年後的今天,武漢這座城市,因疫情而蒙難。來自全國各地的“逆行者”迎難而上、前赴後繼,奔赴抗擊戰“疫”最前線。這樣的畫面令祖海感慨萬千,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

在這首最新改編的歌曲中,祖海含淚而歌、為愛而唱,真實的情感,自然的流露,引發了我們的共鳴。而MV畫面中,“抗疫戰士”們的行動、話語更是令人潸然淚下。

22年過去,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還在,醫護工作者、人民子弟兵的使命依然。

在這場抗疫戰爭中,醫護人員成了“最美逆行者”,成了時代英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每天拖著一雙不方便的腿腳,帶領醫護人員“保衛武漢”,連續三十多天奔走在抗疫一線。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告訴大家不要去武漢,自己卻以最快速度上了“戰場”。那麼多的醫生護士寫下請戰書,“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一位校長給學生的一堂生命教育課:身在隔離,心向世界!


而另外一些人,他們沒有防護服,沒有護目鏡,僅靠著一隻口罩,一張村民、居民熟悉的臉,一顆為民服務的心,奔走在防疫工作的第一線,用沙啞的聲音、忙碌的背影在疫情防控戰場上構築起了一道道“防疫牆”,用實際行動彰顯著基層幹部、社區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他們不是英雄,勝似英雄。

就拿我們學校來說,因為封城,初三英語老師師秀蘭滯留在湖北親戚家。為了響應“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承擔自己班級即將推出的網課,又因為當地交通管制沒辦法用車坐車,她走(步行)了20多里地,想盡辦法買了一臺新電腦來為接下去的網課作準備。儘管我們和她說過,已經安排好同組老師來頂她的課帶她的班了,但這位五十多歲的女教師說,這是她分內事。

師秀蘭老師說的“分內事”,讓我想起責任,想起擔當。責任就是做分內應該做的事情,是他律,也是自律;擔當是敢於承擔責任,關鍵時刻敢挑擔子,責任面前不迴避,不推諉,不退縮。

也許,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做英雄的機會,但所有人都應該且必須做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人。

這一課就講到這裡。老師給大家留個作業:疫情當下、人生未來,你的責任和擔當是什麼?

我期待著同學們用行動做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