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一號方”療效良好,有效率超過94%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廣東加速研製“肺炎一號方”,其療效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點贊”。廣東省名中醫、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譚行華是“肺炎一號方”的主要操刀人,經過對上百個病例的臨床實踐,力證了中醫藥對新冠肺炎有良好療效。

“肺炎一號方”起到了怎麼樣的作用?中醫藥對新冠肺炎治療有哪些幫助?譚行華日前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回答社會熱點。

半數使用“肺炎一號方”的病例治癒出院

南方日報:“肺炎一號方”使用以來有哪些實際效果?

譚行華:“肺炎一號方”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使用以來,總體治療效果良好,臨床症狀明顯改善,有效率達到94.21%,目前全省有11家定點醫院申請了“肺炎一號方”的調劑。

我們對服用6天或以上的121個病例做了統計分析。在服藥之前,發熱病人有72例,伴咳嗽症狀的108例,肺部CT有炎症改變的108例。經過服藥6天后我們發現,84.72%也就是61例病人的體溫恢復正常,有72例咳嗽症狀消失,佔比66.67%;74.07%即80例病人胸部CT明顯好轉;同時病人的乏力、咽痛、納差等其他症狀都有明顯改善。

121例中有62例痊癒出院,同時另有7例病情加重,其中6例經治療明顯好轉,1例病情繼續惡化,已轉ICU搶救治療。

南方日報:不少人好奇“肺炎一號方”由哪些藥物組成,普通人群能用來預防嗎?

譚行華:華南地區新冠肺炎患者以熱為主,“肺炎一號方”用金銀花、連翹等十幾種疏風散熱、清熱解毒、益氣養陰的藥物,主要用於臨床救治,不用於普通人群預防。而且,我們也不建議在普通人群中開展固定中藥預防,因為每個人身體素質各不相同,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總的來看,中醫的預防作用可用“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來概括,主要是扶助正氣,提高人體的抵抗力,通過中藥調整人體的臟腑機能,達到人體陰陽平衡的一個生理狀態。對於普通人群來說,保持情緒愉快、加強身體鍛鍊也有異曲同工之效。

清熱解毒中藥可抑制肺部炎症

南方日報:中醫能不能單獨治好新冠肺炎,目前有沒有純中醫治療的病例?

譚行華:從疫情一開始,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就參與所有病人的中醫治療,這為我們早期觀察病人、及時制定“肺炎一號方”提供了條件。

純中醫治療是指沒有使用抗病毒藥物,我們大約有30個病例沒有使用抗病毒藥物,其中一些患者症狀明顯改善。例如一名30多歲的女性患者1月27日入住中醫病房,主要臨床表現是低熱,乾咳,口乾,有輕度咽痛,乏力納差,胸部CT提示雙肺多發炎症,核酸檢測陽性,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

入院後,她服用“肺炎一號方”,治療3天后體溫正常,咳嗽、咽痛明顯緩解,精神胃納好轉,複查CT提示肺部病變較前吸收好轉。經過兩週治療,患者臨床症狀消失,核酸轉陰,CT肺部病變明顯吸收大於50%,得以治癒出院。

南方日報:目前有人對中醫藥對新冠肺炎治療持懷疑態度,您怎麼看?

譚行華:新冠肺炎目前還沒有特效藥物治療,臨床上主要是對症處理為主,在這個過程中,客觀來說,中醫藥發揮療效應該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中醫藥可以快速改善臨床症狀,對病人預後有明顯幫助。例如持續高熱會加重缺氧狀態,導致組織細胞損害,如果能使用中藥迅速退熱,有利於患者身體機能恢復。

其次,可增強身體抵抗力。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人,容易併發細菌感染,中藥在扶正、增強人體抵抗力方面,可以降低感染的概率。

此外中醫藥還可以有效抑制肺部炎症。新冠肺炎加重與細胞因子風暴有關,很多臨床實驗都表明清熱解毒的中藥,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釋放,能減輕肺部炎症。

中醫藥對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也有作用,這恰恰對肺炎非常重要。治療過程中發現,保持大便通暢排除毒素,可減少細菌、真菌感染的概率。

南方日報記者 姚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