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隻有“茴香豆”有四種寫法 一所寺院的名稱讓本地人懵了一臉

上學時讀到魯迅先生的課文“孔乙己”,印象最深的就是孔乙己為了顯擺自己有學問,知道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那麼我告訴你,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個字遠不止四種寫法。

不是隻有“茴香豆”有四種寫法 一所寺院的名稱讓本地人懵了一臉

廻龍寺

在黔北遵義市,有那麼一所寺院,當地人也因它的名稱而懵了一臉,因為沒有幾個本地人能真多搞清楚這個寺院名稱的真正寫法。可能因為是“茴香豆”它家親戚,這個字就像寺院裡的菩薩一樣,擁有多種化身。

遵義市的八景之一“廻龍鎖水”,上有梵鍾佛號的廻龍寺,下有橫江而臥的獅子橋。遵義人通常稱獅子橋畔的這所寺院為“回龍寺”,也有寫作“迴龍寺”的。

那麼到底哪一個寫法正確,我們先從字典中去查閱。

“回”,釋義:

  1. 旋轉、環繞。
  2. 調轉、返回。
  3. 迴避。
  4. 曲折。

“迴”和“廻”:

皆是“回”的異體字。

異體字:

即除一個字的正體寫法之外,字音和字義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組字。

不是隻有“茴香豆”有四種寫法 一所寺院的名稱讓本地人懵了一臉

廻龍寺山門​

既然“廻”和“迴”在用途上和“回”沒有什麼兩樣,那麼在使用中,是不是可以混用呢?

我們來看看山門上的匾額,匾額是由居士贈送,上面書寫的是“廽龍寺”,“廽”同樣是“回”的一個異體字。

再來看看寺院的logo,書法字體仔細辨認,應該是“廻龍寺”。

不是隻有“茴香豆”有四種寫法 一所寺院的名稱讓本地人懵了一臉

除了上面提到的,“回”字還有“”、“徊”、“違”、“韋”、“囬”、“佪”、“逥”、“囘”等多種寫法,其實它都是一個意思。

由於漢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記號所組成的,意符選取的角度因人而異,音符又不同於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現象在漢字的歷史上比比皆是。

需要注意的是,異體字並不等同於繁體字,所以在使用中,也並沒有違反簡體字的使用規範。

不是隻有“茴香豆”有四種寫法 一所寺院的名稱讓本地人懵了一臉

黔北禪林廻龍寺山門

在那麼多的寫法當中,寺院的師父最終在最近選擇了“廻龍寺”這個字形作為logo和公眾號等對外宣傳的統一名稱。

logo承載了寺院對外第一印象的展示任務,通過其形象特徵展示寺院的文化內涵,視覺化的標識符號,也可以方便寺院形象在人們心目中的持續傳播,從而產生心理上的認可與共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