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最年輕的女博導,落選院士評選赴美任教,卻入選了美國科學院

曾經,一條學術界的新聞長期登上了熱搜榜第一,那就是一位曾經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評選的清華女博導,選擇赴美任教,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就是顏寧。

清華最年輕的女博導,落選院士評選赴美任教,卻入選了美國科學院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追溯。

1977年,顏寧出生于山東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雖然家境平凡,但是顏寧從小就展露出了非凡的才能。

這個小女孩文科成績非常優異,也對文科很感興趣,她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去文學氣息最濃郁的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憑她的成績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但是陰差陽錯的是,在高中文理分科的時候,她被老師堅持建議去學理科,當時國家正處於建設的爆發期,理工類人才非常缺乏,一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正是當時的現狀。

就這樣,她懵懵懂懂地進入了理科的世界。

雖然沒有選自己實力更強的文科,但是憑藉自己的底子,她1996年參加高考,依然考上了清華大學。

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她選擇了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這個選擇可以說改變了她的一生,也鑄就了她未來的輝煌。

清華最年輕的女博導,落選院士評選赴美任教,卻入選了美國科學院

到了清華之後,她依然在同學中表現出了非凡的學習成績,堪稱"超級學霸中的學霸"。而且更厲害的是,除了學習成績優秀以外,她其餘活動也樣樣精通,還曾經擔任過學生會主席一職。

2000年,顏寧本科畢業,之後她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的著名高等學府普林斯頓大學讀書,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她就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2005年到2007年,這兩年的時間裡她都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逐漸聲名鵲起。

清華最年輕的女博導,落選院士評選赴美任教,卻入選了美國科學院

令當時美國醫學界不解的是,僅用了2年時間,顏寧就做出了一個讓同事們非常不理解的舉動,她決定回國,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回到自己的母校清華。

回國那年,顏寧才30歲,就因為在醫學界的成就被聘為清華大學的教授,也是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

在清華工作十餘年,顏寧不僅在教學上勤勤懇懇,同時科研工作也沒有落下,她發表了30多篇高質量論文,各種獎項更是拿到手軟。

2014年,她帶領自己的研究團隊,破解了國際生物學界50年沒有破解的大難題,首次解析了GLUT1的三維結構,全世界的生物學家用了十幾、二十幾年的時間都沒有解決,沒想到被顏寧這個平均年紀還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了。

清華最年輕的女博導,落選院士評選赴美任教,卻入選了美國科學院

2017年,顏寧迎來了對自己而言最大的挑戰,她參選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眾所周知,兩院院士是我國學術界給予科學家們的最高榮譽,挑戰難度極大,只有極少數的科學家可以入選。

顏寧在評選兩院院士的終審時沒有通過。

同一年,顏寧選擇離開清華大學,離開祖國,前往美國自己攻讀博士學位的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

2019年,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有的人猜測她是因為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中落選才負氣出走,有的人猜測她是因為忍受不了中國學術界的環境,也有的人猜測她是因為追逐外國更好的科研條件和薪資待遇。

對此,顏寧曾經在微博上澄清過,她表示自己只是希望促進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也希望能夠在新的環境收穫靈感,取得突破,她希望自己可以在科學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清華最年輕的女博導,落選院士評選赴美任教,卻入選了美國科學院

另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於人才的吸引力度和支持力度都在逐漸增加,許多城市也推出了人才落戶和人才扶持計劃,小編希望類似顏寧這樣擁有才華的人,能夠在國外學有所成後早日歸來,畢竟這些流失國外的年輕一輩人才不是小數目。

人才的損失,才是我們最大的損失。

無論如何,鄉土情是我們永遠都割捨不了的,作為中華兒女,我們一定要儘自己最大努力讓祖國更加強大繁榮,讓科技更加先進。

對顏寧落選院士後選擇赴美任教,並且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你是怎麼看的?歡迎在評論中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