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疫情”,我頻繁測體溫的"後遺症”

自從肺疫防控封城以後,出行每過一個關卡都得測體溫。每個關卡一進一出就得測量兩次體溫,一天下來少則4-6次多則一天10多次。這次肺疫爆發後,每天體溫測量次數累加起來,數量已經超過大表姐我前幾十年的總和。

經歷過“疫情”,我頻繁測體溫的

向駐紮在鄉村一線的工作人員致敬

體溫測多了沒想到還有“驚人發現”。剛開始,每每臨近到關卡心裡就發毛了,生怕超過37度要被“請”到帳篷裡去'複查’。因而,每行到關卡前段路,我就要打開車窗提前透透氣,吹吹冷風降低一下車內溫度清醒一下自已的頭腦。然而,最近幾日測量,我的體溫都徘徊在34-35度左右,一問工作人員,“正常”,似乎只要不超過37.3度那是阿彌陀佛!

經歷過“疫情”,我頻繁測體溫的

村裡的小朋友在家選豆豆

果真正常嗎?得空我百度一通,收穫不小:

1、 人類基礎體溫在36-37度,體溫34-35度,屬於體溫不升,是比較嚴重的情況。體溫不升,首先應該看看是否有營養不良或者是環境溫度太低所致。

2、 基礎代謝率高的人體溫越高。

3、 蝙蝠可以封印上百種病毒正是因為蝙蝠長期發著“高燒”,體溫高達40度。蝙蝠的高體溫正是因為它的高代謝率。

終上所述,看來我的體溫低還是不正常的。回想一下,前幾天吃多了生冷水果以致腹瀉了兩天,身體體能下降是造成體溫下降的主要原因吧。

經歷過“疫情”,我頻繁測體溫的

嚴格 認真

習慣成自然,現在每次出小區,我都主動上前去測量一下體溫,不然心裡總覺得有些忐忑。這恐怕就是肺疫防控留下的“後遺症”吧。唉,這該死的肺疫都還沒結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