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小孩子的心情很難被控制,通常他們的好心情說來就來,但是有時也是

莫名其妙的就鬧起了小脾氣。

大人們往往對於孩子鬧脾氣的時候束手無策,面對那麼小的孩子,武力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但是去和小孩子講道理,他們也不能明白。

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樓下王阿姨的女兒小華今年五歲,性情陰晴不定,及其不穩定,有的時候乖巧懂事,是鄰居眼中的乖孩子,老師眼中得好學生。

但是小華有時候也會莫名其妙的鬧小脾氣、哭鬧不停,王阿姨完全不知道小華下一秒的心情,有時候和小華去小區公園散步,前一秒還乖巧懂事的女兒,下一秒就突然大爆發,哭鬧不停。

王阿姨為此也是特別苦惱,每天都特別擔心小華,送去學校老師也對小華感到很頭疼。

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為什麼會鬧脾氣?

  • 孩子不會表達自己

幼兒時期的孩子,在受到委屈的時候,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當父母給孩子安排孩子並不需要的娛樂活動時,孩子為了表達自己的反抗與拒絕

這時孩子會下意識的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孩子在有需求時,會通過哭鬧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告訴父母,孩子的現狀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與幫助

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 不愉快的情緒

隨著年紀的增加,孩子會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人與物,孩子收穫到的快樂開心越來越不容易,面對父母老師的期望值,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讓父母老師開心滿意。

而在努力的過程中,孩子很難收穫到喜悅,並且有不少孩子努力了也很難讓達到父母的期望,在生活中還會受到來自父母之間的攀比炫耀,更加讓孩子壓力大。

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 健康問題

當孩子感到身體不適的時候,例如,感冒發燒,卻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的時候,孩子通常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舒服

另外,當孩子受到不如意的事情時,也會容易失去自控能力,情緒變得不受控制,孩子們的控制能力通常不如大人們那樣堅定,能夠自我控制。

孩子們通常都比較隨心所欲,內心的想法都會選擇通過情緒外漏出來,或者表達自己的不滿,或者是渴望引起父母的關注,得到父母的關心理解

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遇到孩子鬧情緒時,父母如何安慰平復孩子的情緒?

1、表達對孩子的愛

當孩子鬧情緒,哭鬧不停的時候,父母應該充分的理解孩子,要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一個不成熟不懂事的小孩,武力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反而會讓孩子的惡劣情緒加劇

父母應當充分的關心體諒孩子,和孩子好好交流溝通,耐心的詢問孩子為什麼會哭鬧,當孩子情緒稍有平復時,可以抱抱孩子,給孩子鼓勵,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

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因為得不到某些東西,例如,想要商場裡可愛的小玩具時,因為得不到來自父母的滿足時,父母可以適當的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告訴孩子前面還有更有趣的玩具。

或者是給孩子聽音樂、講故事,讓孩子感到輕鬆愉悅,暫時忘記不愉快的事情。

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3、暫時不理會孩子

有時候孩子只是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而苦惱,或者是不想接受父母的某些安排的時候,會用哭鬧來進行反抗,這時候只要父母堅持自己的立場,孩子覺得不能動搖父母的決定時,便自然的會停止哭鬧。

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飛飛為大家推薦一套《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其被評為寶寶的第一任老師!引導孩子的良好行為,通過繪本故事引導孩子的行為,告訴孩子應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貼合生活故事,通過繪本教育孩子,比說教效果好不少,這套書一共12個主題故事。

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同時還有這套《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

共6冊,這套書裡邊包括《講衛生的小兔子》、《學會分享的小豬》、《不再哭鼻子的小鱷魚》、《愛整潔的小松鼠》、《勇於道歉的小猴子》,內容豐富、故事貼近實際,用連環畫的方式,培養孩子的情商和好習慣。

寶寶愛發脾氣,父母要從這3方面找“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