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在2月19日晚播出的《新聞1+1》節目中,主持人白巖松連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王辰。對於是否有可能要做好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王辰表示,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因為SARS的傳播性和致病性都很強,它的病毒也是這樣的特點。對於這樣兼具很強傳播性和很強致病性的病毒,它是不容易存活和在人間持續傳播的。要麼把宿主殺死了,它由此也就不在了。而像這個病"新冠病毒"我們就是說有可能轉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樣長期在人間存在的病。

這樣看來,這個在2020年新年伊始,就攪得我們全國不安的新型冠狀病毒還不走了。而且,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病毒們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比我們人類還早

不過,你千萬不要因為這個而上火。要知道,病毒們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比我們人類還早,約在45億年前,它們就已經存在了。

那麼,病毒到底是什麼東西呢?真的有那麼令人恐怖嗎?今天,就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吧!

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以複製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它很可能是我們已知最小的生物體,絕大多數要在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比如,引發感冒的鼻病毒直徑大約只有20納米,如果你把它排成列,大約需要五萬個才能跨過直徑大概1毫米左右的針頭。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

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一旦離開活細胞就不表現任何生命活動跡象。因此,從嚴格意義上說,病毒不能算是活著的,非生非死,存在於生命與非生命的邊界之上。若是處在細胞外,病毒只是存在而已,什麼都不會發生,一旦病毒進入細胞,就變成了"特洛伊木馬"。

在自然界中,病毒可能存在數千萬種。如果我們從大海中取一杯500毫升的水,其中病毒的數量大約有300億個,病毒種類可能超過10萬種。它們無所不在,無論是極端的乾旱、嚴寒環境裡,或者是酷暑中都能存活,甚至在真空中存活,還能懸浮在空氣中。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中,就存在各種病毒,它們太小了,幾乎和水蒸氣無異。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在自然界中,病毒可能存在數千萬種

病毒滲透在每一種生物中,人類也不例外,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攜帶幾種病毒,人類在一生中時時刻刻都會受到病毒的侵襲。一個普通的健康人體內含有約3×10^12個病毒,如果你把全世界所有人身上的所有病毒聚集到一起,可以填滿大約10個原油桶(1桶大約159升)。

這就是病毒,它無時無刻、隨時隨地、無孔不入地都存在著我們周圍……

也許,你會說:太討厭了吧?這麼多的病毒,我們該怎麼生活得下去?

別急,在數千萬種病毒中,能感染人類的病毒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絕大多數對人類是無害的,這就是我們在海里游泳時,偶爾會喝下幾口海水,而不會生病的原因。而且,病毒存在並不是多餘,也是有意義的。雖然,病毒會帶來疾病和死亡,但也會帶來新的生命。它們是生物演化的重要推手,放眼演化的歷程,不管哪一種動物,植物或微生物,它們的演化都離不開這些微小卻威力無邊的病毒。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在數千萬種病毒中,能感染人類的病毒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

比如在海洋中,病毒主宰著海洋的生態系統,它們感染海洋的浮游生物,每天會殺死海洋中20%的生命物質,釋放其營養物質供其他生物使用。如果海洋中沒有病毒,一切就會戛然而止,沒有東西能生長,其他生物不會有食物。

還有,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樣性,很大一部分就蘊藏在病毒之中。我們呼吸的氧氣很大一部分是在病毒的幫助下生產出來的,連地球的溫度,都和病毒的活動息息相關!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病毒有著驚人的複製能力

病毒有著驚人的複製能力,它進入細胞後,會殺死細胞,在六小時能複製10萬次還多,當細胞被清除殆盡時,病毒用更具有毀滅性的方式,使細胞破裂,並釋放出百萬計的新病毒顆粒。

不同種類的病毒攻擊人類宿主的方式不同,比如艾滋病毒通過血液和性接觸傳播,非典和流感病毒,在呼吸道和肺泡裡進行復制,引起人的免疫反應。當免疫反應逐步增強時,就會造成身體不適,免疫反應會阻塞肺部,造成肺部不能正常工作,感染的人們就會死於肺炎,每種病毒都會有自己入侵的辦法和複製的方式,人們也會產生不同的免疫反應……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不同種類的病毒攻擊人類宿主的方式不同

儘管病毒會感染我們所有人,但人類的生命還在延續,當病毒在我們的身體停留一段時間後,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適應,並建立起防護措施,這種病毒就不能對我們造成危害了,能對我們造成巨大危害的,一般都是新型病毒。而這次襲擊武漢造成重大疫情的就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是一類RNA病毒,其病毒顆粒表面有許多規則排列的刺突,整個病毒像一頂皇冠,因而得名"冠狀病毒"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這次襲擊武漢造成重大疫情的就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目前,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六種,其中四種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但另外兩種——大名鼎鼎的SARE病毒和MERS病毒(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可引起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而引起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不同於這六種病毒,國家衛健委認定它為一種屬於冠狀病毒亞科β屬的新型新型冠狀病毒。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

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隨病患打噴嚏、咳嗽、說話產生的飛沫以及飛沫形成的氣溶膠,通過近距離呼吸或接觸傳播,病毒能輕易進入其他人的口腔、鼻腔、眼睛粘膜等,傳染性明顯高於17年前肆虐中國的SARE。許多專業人士對基因序列的分析結果顯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屬於SARE病毒的近親,可以理解它是SARE病毒的兄弟姐妹。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對於人類感染的冠狀病毒,還沒有真正的特效藥或疫苗

目前,對於人類感染的冠狀病毒,還沒有真正的特效藥或疫苗。

有驚無險的是,病毒也並不想殺死人類,人類死了,病毒就無法複製,對病毒也沒有好處。因此,每個病毒都必須找到一個精確進化的平衡點,一方面儘可能成功繁殖,一方面保證不致宿主於死地。幾乎所有的病毒,都會在適應了新宿主之後,逐漸沉澱下來,變得對宿主來說,不那麼危險,因為這能讓它們存活和傳播更長時間。這也是許多流感病毒變異後,與普通流感越來越像的原因。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預防大於治療,儘量避免自己被病毒感染

但是,對於病毒感染,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戰勝病毒,需要做到兩方面:

第一、努力提高自己身體的免疫能力

預防大於治療,儘量避免自己被病毒感染。我們人體先天有各種能力的,比如抗菌能力,抗病毒能力,抗過敏能力,抗癌能力……如果你生活習慣差,不當的飲食習慣和熬夜,天天燒烤或者各種美拉德飲食,天天攝入各種垃圾飲食,會造成從血脂到血細胞到身體各個器官功能下降。當你的身體這些能力逐漸下降,就基本屬於找死的節奏了。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懂得敬畏,正和博弈才能和諧共存

第二、懂得敬畏,正和博弈才能和諧共存

我們的抗病毒疫苗、先進的治療手段,科研的長足進步,緩解疫情的策略,高效的溝通協作等,多管齊下讓我們能夠防止疫情傳播和蔓延,但歷史的悲劇總是會重複上演……

病毒以人類為宿主寄生,但對於地球來說,人類又何嘗不是一個寄生者?人類文明相對於地球的漫長進化史只是滄海一粟。火山,地震,颱風,海嘯,傳染病等,各種自然災害都可以看成是地球的一種調節手段。

做好準備!新冠病毒沒有那麼容易就消失,我們可能要與它長期共存

我們需要剋制,需要尊重,我們需要愛護環境,保護動植物

當我們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時,是否應該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我們需要剋制,需要尊重,我們需要愛護環境,保護動植物,愛護地球這個人類共同生存家園,與大自然合諧相處,才是人類的生存發展之道。如果我們不懂得主動收手,病毒就會迫使我們止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