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選:面對疫情,關於高考備考的一點思考

受疫情影響,全國中小學開學時間推遲,陝西省目前執行“全省各級各類學校3月2日前一律不開學”的政策。“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工作雖在有序開展,但返校時間的不確定性及網絡教學客觀存在的侷限性,以及眾多家庭對學生學業的較高期待,不可避免地催化或加劇了廣大師生、尤其是高三學生與家長的不安情緒。疫情到底會對高考產生怎樣的影響?我與大家分享一點思考,或許對高三的老師、同學們會有一點點啟示。

一、對高考時間的影響。

“高考是否會推遲”是大家頗為關注的一個話題。在12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教育部表示,“將密切關注疫情發展變化,會同相關部門和各地評估疫情對組織考試可能引發的問題,審慎研究制定今年高考方案”。

客觀來講,教育部的回答是符合實際的,是當前能夠做出的對民眾關切的最佳回應。但對廣大高三師生及家長來講,這個回答是不能滿足心理預期的,因為聽了之後心裡還是沒底。我認為,我們目前應當完全按照高考不推遲來安排我們的備考、學習和生活。當然,這種主張,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

首先,從教育部的回應看,影響高考時間的最大因素是疫情發展變化情況。從目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來看,上下一心,措施得力,效果顯著。湖北以外全國其他地區新增病例連降14天,全國每日新增疑似病例數也連續多日低於確診病例數。在不放鬆警惕,繼續做好全民抗“疫”工作的基礎上,對疫情防控我們是可以作出樂觀判斷的。

其次, 2003年“非典”,與現在的情況類似,但最終高考還是按原計劃如期進行。這個不能當“先例”理解,但總是有一些參考價值。

第三,高考是“選拔性”考試,從全國範圍來講,高考時間推遲與否對整體的錄取結果沒有影響。高考錄取,國家計劃,名額到省,各地的計劃是有保障的。從學生個體來看,推遲時間肯定會影響個別學生的考試成績及錄取結果,但客觀地講,讓高三的孩子在強度較高的備考火爐中再多鍛造二三十天,對他們的學業完善和終身發展的意義是非常小的。

綜合這幾個方面考慮,我認為今年全國高考推遲的可能性比較小(湖北有可能例外)。廣大師生也需要一個較為明確的說法,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高考是否延期”這個問題造成的實際困擾與不安心理。當然,按照不推遲的思路,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以積極的狀態來面對將來可能推遲的結果,對孩子們來講,也是有益而無害的。

二、對高考命題的影響。

(一)對命題難度的影響。嚴峻的疫情,確實對高三同學的複習備考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從網絡教學實際、考生情緒、社會穩定等方面綜合考量,我認為今年試題的總體難度會保持穩定,起碼不會加大,極有可能降低。這就對我們當前的備考有個提醒:一是要指導學生夯實學科基礎,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要高度重視。對典型例題要反覆揣摩,融會貫通,瞭然於胸;對學科主幹知識的提取與運用要熟練,形成規範的一般性解題答題思路。學生如果真正學有餘力,可適當做一些難度較高的題,以突破思維瓶頸,獲得更優的思維品質。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對難度高的題偶有涉及即可,千萬不可求難求怪。二是要注意,在試題難度保持穩定或可能降低的情況下,閱讀量、運算量、書寫量應該不會小,在作答細節上的要求會比較高。所以,學生在近一段就要有意識地訓練答題速度,充分注意規範用語、規範解答、規範步驟、規範書寫等作答規範性問題,精細審題,提高速度,嚴謹作答,減少失分。

(二)對考查內容及形式的影響。教育部網站元月7日消息,教育部考試中心研製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出版發行,該體系由“一核四層四翼”組成,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回答“為什麼考”的問題;“四層”為高考的考查內容,即“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回答“考什麼”的問題;“四翼”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回答“怎麼考”的問題。文件最後指出,“高考評價體系……主要供高考命題人員、高考研究人員、教育考試管理人員以及廣大師生學習參考使用。”疫情背景下,我們應給予這份文件充分的重視。

“一核四層四翼”構架中涉及的這些關鍵詞,老師都不陌生,相當一部分老師應當還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在疫情的背景下,按照“一核四層四翼”的內在導向要求,我們一定要能把學科與抗“疫”的偉大人民戰爭聯繫起來,深入挖掘二者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運用學科中的理論、原理去理解、分析抗“疫”戰爭中的人、事、現象和重大舉措。可以說,所有學科都可以從這次疫情中發現與本學科準確對應的關鍵點、某幾個學科的交叉點,都會發現本學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獨特價值。各學科除具體內容與疫情的諸多聯繫,考查形式方面也要注意,比如理科試題的情境設計、文科試題的材料選取等都可以從疫情中的某些方面入手,這一點,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早做一些準備。更為重要的是,圍繞高考“立德樹人”的核心功能,教師一定要教育、引導學生關注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科學防治,眾志成城的偉大事實;關注義無反顧、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和英雄人物,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感受“集中力量辦大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堅定四個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進一步增強愛黨愛國情懷,將報效祖國、實現中國夢的宏偉志向轉化為自覺行動。

三、對不同學生群體的影響

不管我們為線上教學與答疑作出了怎樣的實踐努力,我們都不能否認這種教學方式存在的諸多缺陷。它必然會對不同特點的學生群體在備考方面產生不同的影響,也會加劇原來存在的一些學業分化並造成一些新的分化。

(一)學習成績優異、學習能力很強且高度自律的學生,幾乎不受負面影響。甚至由於擁有了較多的可支配時間,根據個人實際理性分配於各學科,在老師提供的個性化指導下,梳理、歸納、運用、查漏補缺、針對性訓練,他的學習能力可能還會得到一次較大的提升,並轉化為學業成績的提高。這部分同學如果利用好了這個非常時期,或許會得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且自我管控能力不強的同學,受到的影響肯定會大一些。家庭環境沒有學習氣氛,自己缺乏學習主動性,身子坐不住,心靜不下來,課聽不進去,題也懶得做,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習效果一定是很差的。這部分學生一定要得到我們教師的充分關注,家長更要主動擔責,積極作為,履行家長與老師的雙重職責,努力促進其轉變。否則,這部分學生與前面同學的學業差距會進一步加大。更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其在網絡教學期間不負責任的鬆散行為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糾正,會對這部分同學的成長、成人產生極消極的影響。

(三)過多依賴教師講授、探究精神不強、學習方法單一的同學,無論其成績如何,都可能會受到一些影響。教學方式的改變,會令這部分同學無所適從。這類同學,一定要積極調整,主動適應,與老師保持密切聯繫,在老師的指導和家長的參與下,擬定學習計劃,安排學習任務,合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儘快調整好節奏。

還有大量的學業成績中游的同學,千萬不能鬆懈。網絡教學期是一個極易產生分化的時期,比的是自律、拼的是堅韌,這一點,同學要心中有數。

在這個非常時期,備考與疫情疊加的雙重壓力,全部落在了高三同學尚顯單薄的肩膀上,孩子真的很不容易。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密切合作起來,各盡責任,幫助孩子走好這一段特殊的人生旅程。對老師來講,三方面的工作最重要:一是加強高考研究,堅持科學、高效的備考策略和正確的備考方向;二是關注個體,“授之以漁”,給予每個孩子個性化的指導;三是持續激勵鼓舞,溫暖關懷,在這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孩子持續、旺盛的求知慾望和正方向的情緒、能量,勝過了一切美好的教學設計。對高三學生家長來講,要兼顧家長和老師兩個身份,用心觀察,發現問題;多方溝通,尋求解決;溫情陪伴,給予動力;嚴格約束,保證規範。近幾日,有家長抱怨孩子不努力、不好管,我想,孩子在家裡,家長再抱怨,你讓我們老師怎麼做呢?不怨不躁,冷靜智慧,主動與老師協作起來,明責擔責盡責,才是目前這個非常時期一個優秀家長應有的姿態。

楊選,高級教師。陝西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個人,渭南市師德先進個人、第四屆“十大道德楷模”、教學質量提升先進個人,首屆臨渭區“十大道德楷模”。現任陝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學常務副校長。

楊選:面對疫情,關於高考備考的一點思考



中國法制西部網 法治陝西

總監:李思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