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如何做到“早發現、早報告”?

為什麼要提倡“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個人如何做到“早發現、早報告”?

  “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也稱為“五早”,是目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流行的關鍵措施之一,能夠有效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疑似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傳染他人,避免引起更大範圍的流行。

  傳染病在人群中的傳播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形成新的感染和流行。所以對傳染病的預防和管理措施可以分為三類,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五早”原則是針對傳染源管理的具體要求。所謂“傳染源”是指體內帶有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等,並能傳染給其他個體的人和動物。目前新冠肺炎的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具有傳染性,成為傳染源。

  做到“五早”,一方面是為了及時發現並救治患者,另一方面是可通過儘早隔離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達到控制傳染源的目的,進而降低疫情更大範圍傳播和擴散的風險,保護更廣大人群的健康。

  那我們個人在這場防疫保衛戰中應該如何做到“早發現、早報告”,需要發現什麼,報告什麼呢?首先每個人都應該加強自我健康監測,及時發現自己是否出現發熱、咳嗽、乏力、腹瀉等症狀,除此之外要主動配合醫務人員的問診或社區工作人員的詢問,提供可疑暴露史,如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曾接觸過以上地區或社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有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史。發現有以上情況時,應正確佩戴口罩,並按要求前往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或向所在社區報告就診。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任何單位、個人都是傳染病的義務報告人,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患者均應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醫療機構報告。

  早發現、早報告不僅可使傳染病患者本人得到及時的救治,也可為衛生健康部門及早對疫情進行科學研判,精準施策,防止疫情擴散,贏得寶貴的時間。

2020年2月20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