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佳坡建村历史达637年

(稽考:苏玉敬 2020年2月17日)

点开☞

广西南宁那坝——中华大地,人杰地灵的地方。我的家乡那佳坡始从那坝村迁居,于明洪武(朱元璋皇帝)十六年(公元1383年)迁入并开基立业,已有637年历史,而那坝老村则从始祖苏宸公开基创业,历经28代有652文明史。心中一直惦记着家乡的那山那水,还有老房、古石(木)皿器等。为了表达对家乡热爱与思念,笔者将搜集史料、古迹、家谱、皿器等老物件,包括世代相传的故事,写成文章,供热情关心和研究广西南宁那坝村历史的同仁参考,以飨家乡的父老乡亲,更以此纾释心中缅怀祖德和那永远抹不掉的浓浓乡愁。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广西南宁那坝村始祖苏宸三世先公祖墓)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苏东坡生活的现广西合浦,原属广东管辖,现常乐镇北城村宗祠记载最早的开基始祖为孔经公,苏龙、苏宣、苏宇、苏宸为二世祖)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广西南宁那坝村三世善升公墓碑)

碑文稽考:明故顕考①处士苏公墓。光绪十五年(公元1883年)年头房贰房叁房众裔孙绅老重修立。

①注解:处士多指不入仕途的读书人,只是读书人。

2019年12月,笔者得到由那坝苏永德收藏保存《苏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的手抄本原件。

根据《族谱》的序文记载,那坝村的开基始祖为明朝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间。《续序》文云:“自本宗族始祖苏宸三世,后裔移居那坝村起,本宗族自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1993年),经历了625年聚居”;“先公原籍江南苏州人氏,前来南宁府宣化县,知县出身,居住卯冯圩,后移居上南乡浪边村欧屋园,用价纹银76两,置得房屋30余间,至今抛荒,人将种蔗矣,然相传犹称苏屋园云,洪武元年,始迁来细苏屋,即那坝村,皆三世先公之后裔也”。

苏氏得姓始祖:黄帝的六世孙共有六人,长孙樊居于昆吾(今山西运城东北),史称昆吾氏。夏朝中期,帝槐(或帝芬)封昆吾氏后裔于有苏(今河南辉县西的苏岭),史称有苏氏,建苏国。商末苏国灭,族人以苏为姓,开始向四处迁徙。但留在苏岭的苏姓族人归顺了周朝,首领苏忿生入朝做了周武王的司寇,被封于苏地,国都温(今河南温县)。苏忿生被后人尊为苏姓始祖。苏氏受姓后至西周时期,苏氏出现苏忿生(司寇),他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与周公、召公齐名。

苏氏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家族。苏氏家族源远流长,人才荟萃。苏氏始祖之父昆吾,名樊,是黄帝之孙帝颛顼高阳的后代,在夏代被封为诸侯伯。昆吾之子苏,夏代末年为诸侯伯,是苏国的始封君。进入西周的苏忿生,是西周的开国功臣,与周公,召公齐名,是朝中执政的六卿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苏姓第一人。苏忿生之后代,苏、苏公、苏甫人、苏貉、苏成公、苏子,西周晚期都是苏国国君。可以说,西周晚期苏氏家族已开始进入兴盛时期。

历史圣贤:苏姓是一个光耀史册的古老姓氏,人才济济,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有:战国时纵横家苏秦,苏代;西汉名臣苏武;东汉冀州刺史苏章;东晋名臣苏峻;南北朝西魏大臣苏绰[chuò];隋朝大将苏威;唐朝大将苏定方,诗人苏源明,唐朝宰相有苏良嗣、苏瑰、苏味道、苏颋、苏检五位之多,这在姓氏历史上是少有的;宋代任过相职的有苏颂、苏易简;北宋文学家兼书画家苏轼,散文家苏洵,苏辙,文学家苏过,诗人苏舜钦,天文学家兼药学家苏颂;南宋画家苏汉臣;元朝名臣苏天爵;明朝篆刻家苏宣等;清末捻军将领苏天福;湘军领苏元春;民国时中共早期领导人苏兆征;当代化学工程学家苏元复,流行病学家苏德隆。

广西南宁那坝村清朝登科芳名:乾隆已酉科副举人:苏调元;道光五年乙酉科正举人:苏含英;同治四年乙丑科岁贡生:苏遇荣;光绪三年丁丑科进士:苏遇荣;光绪廿一年乙未科进士:苏常熙(二房第十六世)。

同时对明清苏氏发展源流概况进行考证:明清以后从新安派中分出澄江(今江苏江阴)一派。闽派在同安芦山堂的苏氏子孙又散布于仙游、兴化、泉州、晋江、永春、龙溪、台湾各处。眉山派苏轼子孙繁衍发展,分布于无锡、苏州、宜兴、镇江、扬州等地,成为毗陵派。又有子孙从常州迁居浙江四明、奉化、慈溪等地,成为四明派。此外,有迁于河南许昌、太康、安徽太平、江西九江、瑞昌,湖南浏阳、长沙等地。还有迁居于广东乐昌、南雄、新会、三水、开平、顺德、碧江、番禺、廉江、湛江、高要、新宁、广西玉林、贵港、桂林、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柳州、河池、梧州、藤县、合浦、容县、博白、横县等地,形成广东广西的苏氏家族。

2020年1月,笔者得到由那佳头房苏玉进世代相传收藏保存的《年生簿》《斋书》【明洪武癸亥年八月十九日(公元1683年)出】和肆房苏玉华世代相传收藏保存的《年生簿》、《武功郡》【明洪武癸亥年(公元1683)印】手抄本原件。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武功郡》年生簿及斋书)

经考证:《斋书》【明洪武癸亥年八月十九日(公元1683年)出】与《武功郡》【明洪武(朱元璋皇帝)癸亥年(公元1683)印】手抄本原件相互印证,均属世代相传、历史久远。《武功郡》其行书写顺序、“郡” 的右耳旁,为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陰”即为“印”字和金黄色纸质材料均与明洪武(朱元璋皇帝)癸亥年(公元1683)史料记载相符。而同步对比分析史料记载和对文物遗迹(那佳开基始祖墓、宗祠、苏惠仁故居、苏惠仁老祖墓、平天山、丘球山、炮台)等进行全面考查,对砖块、瓦片、陶瓷、门槛、门墩、门石柱子、石磨等年份、用材进行比对分析。按那佳坡从南宁那坝老村始祖(宗支图为有字辈,但具体名字需进一步考证)迁居开基创业。同时结合我们祖先迁移习惯,均居住在河道附近(那坝、三岸都如此),这很可能当年交通工具是小船和方便生活考虑。按族谱宗支图推算,与那坝老村时间相差仅15年。这与那佳坡世代相传:那佳坡从那坝村迁移,是相符的,世代相传那佳坡先到桥头坡生活才迁移那佳坡风水宝地,历史也是相吻合的。现可以确定那佳坡【苏玉华世代保存的《武功郡》,斋书(敬斋齐父苏彩仁、斋母余氏。斋主:苏义才、苏义菁、苏义澄。斋书上标名的大清国:广东省廉州府(辖境相当今广西北海、钦州及合浦、浦北、防城、灵山等市县地,属广东省,1912年废)】灵山西乡司(今灵山县太平镇)工宁(甯)乡第三团那佳坡,已有文字记载共有21代,而其那坝分出的宗支则已有24代(宗支世系表:宥能富贵进成朝 国忠达仁义礼信(茂) 玉建荣华永世祥),是续接那坝村、广西合浦常乐镇北城村宗支世系表:善、惠、宸、经等4代世系表,可以推算,从开基始祖苏宸公至今,历史跨跃28代达652年。这充分说明,明洪武(朱元璋皇帝)元年(公元1368年)前就有我们祖先在那坝村这个福地繁衍生息。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那佳坡苏玉进保存世代相传的旧本斋书)

广西南宁那坝村苏氏历史脉络逐渐清晰可追还,现已可以明确广西南宁那坝村苏氏已有652年历史,共经历28代(含苏宸公前二世)繁衍锦长。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出土的那佳宗祠门槛石)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珍藏的铜先、门锁、出土的陶瓷碎片)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清朝著名乡绅、状师、武术宗师苏惠仁习武之石锁)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苏惠仁故居厅前的石柱子)

据尊“苏东坡为一始祖”的聚星堂(毗陵苏氏族谱》所记载:苏过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江苏、浙江、广东、广西。

苏过(1072——1123年)字叔党,后妻王闰之生于杭州。苏轼贬岭南,苏过一直随侍身边。苏轼去世后,苏过闲居颍昌十年。40岁时出监太原税,三年后知偃城县,1123年权通判中山府,卒于镇阳(今正定)行道中,年五十二岁。娶妻范氏,范镇孙女,范百嘉之女。苏过能文,有《斜川集》二十卷行世。亦能书画。苏轼把他的画与文可的画相提并论:“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宋徽宗曾宣召苏过入宫作壁画。葬于河南郏县。生男七人:籥、籍、节、笈、簟、篴、竺;孙男二人:峤、岘。

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在苏北地区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

“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周行陶舍村等也有苏姓分布。

结合那个年代“人均寿命40—60岁、三代同堂为占最多数,四代相见均很少”的历史考证。经考证和推断,从苏过过世,约经至少12—15代共245年,方进入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我们先祖,出于缅怀祖德及对祖籍的思念,对原郡号、堂号均用诗词作于族谱和祠堂,故宗祠堂联多以景仰苏轼为主题。据江苏常州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苏慎考究:各地的宗祠都新立堂号,但祖祠不忘,对联上有记载,如“眉山家声远,XX世泽长”,阳山苏氏宗祠的堂联中有“琼海纪鸿勋,且喜祖先传事绩,基开阳邑;眉山开骏业,还期后世绍箕裘,系接武功”。英德白沙苏氏宗祠的堂联中有:“苏氏衍宗枝,许国衣冠今未旧;宗祠馨发叶,眉山俎豆又重新”。而广西南宁那坝在迁居开基始祖苏宸公墓刻有“武功世族扬西越 眉山宗裔播南疆”,宗祠:“武功列宿扬南疆 眉山圣贤播神州”, 宗祠门槛联则写:“豹山苍苍千古秀 邕水涛涛万年青”,而族谱则有:“巍涛先威 巍涛祖范 苏武之常 族功风存”。而族谱《简述略序》洋泮洒洒548字,字字都有浓厚苏东坡教育子孙后代的遗风,十分传神,令人难忘并从中受启发、教育受益,是难得的心灵鸡汤。

简述略序

混沌初分乾坤奠,太极两仪四象现。

洪荒之世少人烟,子天丑地人寅出。

还古之人乃祖先,共工氏头撞窮天。

女娲练石补青天,劈地开天盘古先。

轩辕划野分都邑,夏禹治水奠山川。

三皇五帝位让禅,夏商周家天下传。

五霸主盟七雄出,嬴秦一统六雄绝。

春秋礼乐婚姻联,宜家宜室结良缘。

育儿育女接灯烟,儿孙繁衍神州遍。

世上难得者兄弟,同气连枝手足情。

兄和弟睦亲为贵,互爱互敬家道兴。

猪朋狗友非亲故,大难临身谁为亲。

期盼后辈勤和奋,勤练苦学古圣贤。

孟母教子断机杼,负薪苦读朱买臣。

苏洵廿七始发愤,针锥刺股乃苏秦。

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谦。

卫青为牧猪之奴,樊哙为屠狗之辈。

越王勾践啖粪便,知晓夫差之病源。

忍辱含辛羞国耻,卧薪尝胆终灭吴。

昔有田氏分家产,阶前荆树瘁树根。

田氏兄弟相和好,荆树花叶似如春。

君子之身能大小,丈夫之志能屈伸,

英雄豪杰之气概,永不坠青云之志。

玉不啄而不成器,人不学而不知义。

笔尖能生金和玉,书中藏有娇和粟。

黄金哪有乌金贵,说古道今读书人。

十载寒窗苦中苦,鳌头独占仁上人。

凤凰藏在深山里,闹市何曾有圣贤。

文人墨客本无种,男儿努力而自强。

尔曹众者诸后裔,立志发奋苦中求。

一旦若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名俱扬显而父母,光宗耀祖显门楣。

苏氏宗族家声远,武功万载世泽长。

神州华裔由一体,华夏炎黄同一源。

在宗支世系表中也有所体现,如对武、祖、宗、眉、澄、东、义、云等,如那佳坡祖先起名:苏祖义,苏澄发,苏东山等,可见我们先祖都有思念家乡、故土和先人的情怀。以上均可看出与苏轼有十分密切的文化脉络渊源。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2013年12月7日那坝苏氏宗祠重建落成庆典仪式)

自宋以来,苏氏家族遍布于祖国各地。明清以后从新安派中分出澄江(今江苏江阴)一派。闽派在同安芦山堂的苏氏子孙又散布于仙游、兴化、泉州、晋江、永春、龙溪、台湾各处。眉山派苏轼子孙繁衍发展,分布于无锡、苏州、宜兴、镇江、扬州等地,成为毗陵派。又有子孙从常州迁居浙江四明、奉化、慈溪等地,成为四明派。此外,有迁于河南许昌、太康、安徽太平、江西九江、瑞昌,湖南浏阳、长沙等地。还有迁居于广东乐昌、南雄、新会、三水、开平、顺德、碧江、番禺、廉江、湛江、高要、新宁、广西玉林、贵港、桂林、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柳州、河池、梧州、藤县、合浦、容县、博白、横县等地,形成广东广西的苏氏家族。以上各派子孙约在百万人以上。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世代相传苏姓图腾)

注:象形苏(稣)字。图上为苏草符号(苏草即为紫苏,是一种中草药);图下,左为吊于火上之鱼(鱼眼不闭,义在清醒);右为一株谷物。显示出神农氏半农半渔,苏氏先民以苏草醒人的意象。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2016年恢复重建有300多年历史广西南宁那坝村遊天府)

武功郡南宁那坝苏氏祖源稽考

(笔者与广西方志专家邓敏杰考察那坝村里的豹子头遗址)


注:广西南宁市豹子头贝丘遗址位于南宁东郊那坝村西南约1公里的邕江北岸第一阶地上。灰窑田贝丘遗址位于南宁东郊7公里的邕江北岸的灰窑田岭下。已采集到大量的螺、蚌壳、陶片和一批石器。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1万年左右。有考古、科研价值。

最后结论:经过调查,考证宗祠、祖墓和社神、为纪念和弘扬苏东坡诗词文化而兴建的“武功诗祠”以及轩辕庙。结合考古出土地的相关物件和族谱文字记载,结论是:广西南宁那坝从江苏苏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迁居,那坝村苏氏确是苏东坡之幼子苏过的后裔。

_

_

1.四川〔眉山〕《苏氏族谱》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苏洵编撰。明嘉靖刊本1卷,内刊苏洵著谱例、苏氏族谱、族谱后录、大宗谱法、族谱亭记等内容。存宁波天一阁。清顺治三年宛委山堂刻《说郛》本,存首都图书馆、北京师大、大连图书馆、湖南师大、云南大学。清康熙三十七年安乐居刻《苏老泉全集》本,存福建省图书馆。清道光十三年眉山三苏祠刻《三苏全集•嘉祐集》及民国十四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三苏全集•嘉祐集》,存福建省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光绪二十四年重刻苏洵《嘉祐集》,存天一阁、首都、大连、云南大学图书馆。民国十八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四部丛刊•嘉祐集》,存福建省图书馆。民国二十三年中华书局铅印《四部备要•嘉祐集》,存福建省图书馆、华中师院等。

2.江苏〔常州〕《毗陵苏氏宗谱》清光绪二十三年文海堂木活字本12卷。该谱主系苏轼长子苏迈后裔,分居在常州市西部的新闸镇、薛家镇、安家舍以及常州市城内,世称“西苏”。谱内除有眉山世家、世表;毗陵总世系、世表一至三十世以及保留有历代序文外,并记述了苏轼与常州的史实和遗迹等。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苏慎藏。

3.江苏〔常州〕《苏氏族谱》不分卷,民国聚星堂木活字本,记事至民国二年。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常州市图书馆存二卷。

4.江苏《毗陵苏氏族谱》民国四年聚星堂12卷,苏应琛、苏纲元、苏纲正等续修。始祖苏轼,七世苏耀宗为常州分祖、苏振宗为姑苏洞庭祖,八世苏止华(振宗次子)迁苏州吴县太湖洞庭西山慈里,九世苏良迁扬州。十世苏乾行四子分迁曹村、兰溪、阳湾、苏家渚。存北京图书馆。

5.江苏〔常州〕《毗陵苏氏宗谱》民国十二年文海堂木活字本四册,苏兰森修。始迁祖苏迈十一世孙允武,散居潞城钱家桥。该谱系《毗陵湖庄苏氏宗谱》分修。常州家谱提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苏慎藏。

6.江苏〔常州〕《毗陵湖庄苏氏宗谱》民国二十年文海堂木活字本八册,苏志洵主修。该谱为《毗陵苏氏宗谱》分修谱,保存了前谱的有关资料。始祖苏轼,二世苏迈,九世大安迁武进前舍;十二世苏继先于明永乐间迁居常州湖庄(今沿河苏家村)。常州家谱提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苏慎藏。

7.江苏《毗陵苏氏宗谱》民国二十年重修,文海堂木刻线装本,系光绪丁酉二十三年版的重修本。常州苏慎存十四卷。

8.江苏〔常州〕《苏氏族谱》18卷。明万历三十六年苏轼十八世孙苏国珍初修。民国三十七年苏辛伯、苏清泉、苏凤岐等续修。该谱主系苏轼幼子苏过后裔,元末明初衍为无锡曹村、兰溪、阳湾、苏家渚四支。后世复迁常州城乡及无锡、苏州、宜兴、江阴等地。因居住在常州东部,世称“东苏”。卷一有原序、谱例、源流、崇祀、家训五部分;卷二录有诸多文献;卷三为眉山派世系世表、毗陵总世系世表;卷四至卷十七为七世祖苏耀宗(常州支)及其后裔世系,传十世苏乾行有四子分为曹村、兰溪、阳湾、苏家渚四支;卷十八为苏耀宗之弟苏振宗(常州支)及其后裔世系。常州市图书馆存卷一、卷二;上海图书馆存十三卷;武进郑陆镇存十六卷;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苏慎存全卷。

9.(注):〔毗陵〕《苏氏族谱》有两种藏版:文海堂藏版记苏迈后代族属,聚星堂藏版记苏过后代族属。原为合修谱,明正德间倭寇侵袭沿海,谱牒散失,后遂各自分修。万历三十六年苏轼十八世孙苏国珍、苏明毅同修族谱;康熙六年续修族谱;乾隆七年二十一世苏再渔续修族谱五卷;乾隆四十五年族人苏觐臣、苏玉田续修族谱;道光六年苏辛伯、苏清泉等续修族谱;光绪三年二十四世苏应琛续修族谱;光绪二十三年苏瑞丹等重修族谱;民国四年苏纲元、苏纲正等续修族谱;民国三十七年二十八世苏辛伯等再次续修。

10.江苏〔江阴〕《澄江苏氏族谱》光绪二十六年22卷,八册,忠孝堂排印本,苏宗振等纂修。苏易简二十三世孙苏霖来到江苏江阴,迁葬祖父功弼于黄土坝,奉功弼为始迁祖,接续至三十三世,编为支谱。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存苏州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保定河北大学图书馆。

11.江苏《江阴苏氏宗谱》。本谱系常州《苏氏族谱》的分修谱,以苏轼十八世孙苏国珍为始迁祖,族人居江阴市三塘河口。民国十年聚星堂重修,8卷。常州苏慎藏。

12.江苏〔江阴〕《苏氏宗谱》4卷。民国十七年毅忠堂藏木活字本四册。苏汝林等修。始祖为苏轼三子过,迁无锡兰溪,明末苏国卿由兰溪迁武进三河口,清康熙时灿玉从三河口迁江阴申浦。该谱系聚星堂谱分修谱。常州家谱提要、存常州市名人研究会。

13.江苏〔江阴〕《苏氏族谱》,眉山系,孟庄公澄江后裔。宣统三年印。无锡陈学初藏。

14.江苏〔江阴〕《苏氏族谱》,眉山系,孟庄公澄江后裔。民国二十三年印,十四册。江阴苏仁岐、苏文年藏。

15.江苏〔江阴〕聚星堂《苏氏族谱》江阴支谱,眉山系。民国三十七年印。江阴苏锦生藏。

16.江苏〔江阴〕《苏氏宗谱》12卷,民国三十七年聚星堂木活字本。苏世桂修。始祖苏轼,十一世太和自毗陵白云尖,迁无锡青城乡兰溪里,十六世苏新民自无锡迁江阴,为江阴苏氏始迁祖。常州家谱提要、存常州市名人研究会。

17.江苏《苏氏重修族谱》12卷,民国四年聚星堂活字本三十八册。苏齐盛等修。常州家谱提要、藏北京图书馆。

18.江苏〔常熟〕叶溪苏氏世系图,民国三十七年手抄。无锡苏宜诜藏。

19.江苏〔武进〕《苏氏宗谱》无锡兰溪苏纲兴,乾隆间迁礼嘉乡后庄村,为后庄苏氏始迁祖。藏礼嘉乡志。

20.江苏〔常州〕《毗陵苏氏宗谱》清光绪二十三年文海堂木活字本12卷。该谱主系苏轼长子苏迈后裔,分居在常州市西部的新闸镇、薛家镇、安家舍以及常州市城内,世称“西苏”。谱内除有眉山世家、世表;毗陵总世系、世表一至三十世以及保留有历代序文外,并记述了苏轼与常州的史实和遗迹等。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苏慎藏。

21.江苏《毗陵前舍苏氏重修宗谱》清光绪二十三年文海堂木活字本十二册,苏瑞丹等纂修,文海堂木活字本。始祖苏轼,原籍四川眉山,晚年置田常州,并终老于常州,子孙因入籍毗陵(常州古称毗陵)。传至十一世苏大安,元末明初自郡城迁于青山门外前舍里,是为前舍始迁祖。族人分居城内、前舍、苏家村、新闸、寨桥、丹阳里庄。卷一序例、世系源流,卷二至七分派世系图表,卷八、卷九传记,卷十至十二诗文。内有欧阳修、司马光、苏轼、苏辙、曾巩等撰文。上海图书馆家谱提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苏慎藏。

22.江苏〔常州〕《苏氏族谱》不分卷,民国聚星堂木活字本,记事至民国二年。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常州市图书馆存二卷。

23.江苏《毗陵苏氏族谱》民国四年聚星堂12卷,苏应琛、苏纲元、苏纲正等续修。始祖苏轼,七世苏耀宗为常州分祖、苏振宗为姑苏洞庭祖,八世苏止华(振宗次子)迁苏州吴县太湖洞庭西山慈里,九世苏良迁扬州。十世苏乾行四子分迁曹村、兰溪、阳湾、苏家渚。存北京图书馆。

24.江苏〔常州〕《毗陵苏氏宗谱》民国十二年文海堂木活字本四册,苏兰森修。始迁祖苏迈十一世孙允武,散居潞城钱家桥。该谱系《毗陵湖庄苏氏宗谱》分修。常州家谱提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苏慎藏。

25.江苏〔常州〕《毗陵湖庄苏氏宗谱》民国二十年文海堂木活字本八册,苏志洵主修。该谱为《毗陵苏氏宗谱》分修谱,保存了前谱的有关资料。始祖苏轼,二世苏迈,九世大安迁武进前舍;十二世苏继先于明永乐间迁居常州湖庄(今沿河苏家村)。常州家谱提要、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苏慎藏。

26.江苏《毗陵苏氏宗谱》民国二十年重修,文海堂木刻线装本,系光绪丁酉二十三年版的重修本。常州苏慎存十四卷。

27.江苏〔常州〕《苏氏族谱》18卷。明万历三十六年苏轼十八世孙苏国珍初修。民国三十七年苏辛伯、苏清泉、苏凤岐等续修。该谱主系苏轼幼子苏过后裔,元末明初衍为无锡曹村、兰溪、阳湾、苏家渚四支。后世复迁常州城乡及无锡、苏州、宜兴、江阴等地。因居住在常州东部,世称“东苏”。卷一有原序、谱例、源流、崇祀、家训五部分;卷二录有诸多文献;卷三为眉山派世系世表、毗陵总世系世表;卷四至卷十七为七世祖苏耀宗(常州支)及其后裔世系,传十世苏乾行有四子分为曹村、兰溪、阳湾、苏家渚四支;卷十八为苏耀宗之弟苏振宗(常州支)及其后裔世系。常州市图书馆存卷一、卷二;上海图书馆存十三卷;武进郑陆镇存十六卷;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会苏慎存全卷。

28.江苏〔江阴〕《澄江苏氏族谱》光绪二十六年22卷,八册,忠孝堂排印本,苏宗振等纂修。苏易简二十三世孙苏霖来到江苏江阴,迁葬祖父功弼于黄土坝,奉功弼为始迁祖,接续至三十三世,编为支谱。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存苏州图书馆、北京图书馆、保定河北大学图书馆。

29.江苏《江阴苏氏宗谱》。本谱系常州《苏氏族谱》的分修谱,以苏轼十八世孙苏国珍为始迁祖,族人居江阴市三塘河口。民国十年聚星堂重修,8卷。常州苏慎藏。

30.江苏〔江阴〕《苏氏宗谱》4卷。民国十七年毅忠堂藏木活字本四册。苏汝林等修。始祖为苏轼三子过,迁无锡兰溪,明末苏国卿由兰溪迁武进三河口,清康熙时灿玉从三河口迁江阴申浦。该谱系聚星堂谱分修谱。常州家谱提要、存常州市名人研究会。

31.江苏〔江阴〕《苏氏族谱》,眉山系,孟庄公澄江后裔。宣统三年印。无锡陈学初藏。

32.江苏〔江阴〕《苏氏族谱》,眉山系,孟庄公澄江后裔。民国二十三年印,十四册。江阴苏仁岐、苏文年藏。

33.江苏〔江阴〕聚星堂《苏氏族谱》江阴支谱,眉山系。民国三十七年印。江阴苏锦生藏。

34.江苏〔江阴〕《苏氏宗谱》12卷,民国三十七年聚星堂木活字本。苏世桂修。始祖苏轼,十一世太和自毗陵白云尖,迁无锡青城乡兰溪里,十六世苏新民自无锡迁江阴,为江阴苏氏始迁祖。常州家谱提要、存常州市名人研究会。

35.江苏《苏氏重修族谱》12卷,民国四年聚星堂活字本三十八册。苏齐盛等修。常州家谱提要、藏北京图书馆。

36.江苏〔常熟〕叶溪苏氏世系图,民国三十七年手抄。无锡苏宜诜藏。

37江苏〔武进〕《苏氏宗谱》无锡兰溪苏纲兴,乾隆间迁礼嘉乡后庄村,为后庄苏氏始迁祖。藏礼嘉乡志。

38.江苏〔泰兴〕《苏氏族谱》,眉山系。民国十年手抄,十六册。上海苏盛余藏。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苏氏信息平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