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只有兩種人,一種說一切都是美好的,另一種說一切都是糟糕的


天下只有兩種人,一種說一切都是美好的,另一種說一切都是糟糕的

錢鍾書在《圍城》中寫到:“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好的;第二種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壞的。

“樂觀是樂觀者的通行證,悲觀是悲觀者的墓誌銘”

這句著名的名言名句,看上去似乎好理解,其實不然。為什麼樂觀就是通行證,而悲觀就是墓誌銘呢?難道說悲觀是不對的,悲觀者註定孤獨終老?

凡事都有兩面,

盲目樂觀很容易被現實打臉。

過度悲觀會使自己情緒低落。

面對同樣的半杯水,悲觀者會傷心於杯子一半是空的,而樂觀者會滿足於杯子一半是滿的。


天下只有兩種人,一種說一切都是美好的,另一種說一切都是糟糕的

你認為自己能夠做一件事,或是認為自己做不了一件事,你都是對的。

樂觀是一種主動的情緒,往往能夠藉助周遭環境的力量達成目標。

樂觀的人豁達自信,心態淡定。他們對一切都充滿希望,認為世界是美好的,一切都是友好的。

悲觀是一種保守的情緒,往往會找出若干理由藉口。

悲觀的人往往心態不佳,做事消極。感覺世界是殘酷的,面對很多事情,他會先去想最糟糕的結果。

面對同樣的情境,樂觀者會看到生活中積極的一面,因而感到愉快、開心;悲觀者則只會看到生活中消極的一面,因而感到傷心難過。所以要想得到快樂,我們就要樂觀的面對生活帶給我們的種種考驗,要做生活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奴隸,不要讓外在環境和他人來決定和控制自己的喜怒哀樂。

天下只有兩種人,一種說一切都是美好的,另一種說一切都是糟糕的

人的是需要快樂的,所以當它沒有快樂時,它就得自己製造快樂。 而對於一個悲觀的人來說,他需要在每件可能令他產生負面情緒的小事中找到其積極的影響,也就是我們說的:凡事都往好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