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家庭、學校缺一不可,家校合作打造孩子高起點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孩子的教育,家庭、學校缺一不可,家校合作打造孩子高起點

為了促進家園的溝通更加有效,為家長們提供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改進了家長會的形式,將以前由老師講家長聽的模式,改為家長座談會、主題家長會、家長沙龍、經驗分享會等形式,以此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大家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孩子的教育,家庭、學校缺一不可,家校合作打造孩子高起點

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溝通方式有很多,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已經進駐千家萬戶。目前我園為教師配備了計算機設備,實現了與互聯網的信息鏈接,教師在隨時利用休息時間通過網絡直接與孩子的父母進行交流.還建立了班級QQ群,家長、老師在QQ群裡能自由暢聊有關幼兒教育方面的問題,每天都能快速地解決家長心中的困惑;班級可以將孩子在園不同的活動情況用文字、照片或視頻的形式上傳QQ群裡,讓家長們更全面、細緻地收集到孩子更多信息以及在幼兒園的表現情況;電訪的溝通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的教育,家庭、學校缺一不可,家校合作打造孩子高起點

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瑞吉歐教育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

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更改了以往的觀點——"怕給家長添麻煩",在爭得家長樂意參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了家長資源,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協助完成教學任務。

孩子的教育,家庭、學校缺一不可,家校合作打造孩子高起點

組織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是家園共育的重要方式。讓家長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參與幼兒園的活動:如:邀請在交通大隊工作的家長來園為幼兒介紹交通規則,讓幼兒學習簡單的交通指揮手勢,教幼兒學看交通標識,教育幼兒要遵守交通規則,學習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

組成家長委員會,協助幼兒園的工作,及時反映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參與幼兒園民主管理,從教育教學、衛生保健到食品的安全管理等各項工作全方位參與監督。

孩子的教育,家庭、學校缺一不可,家校合作打造孩子高起點

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多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要實現家園共育除了要提高認識,掌握必備的理論知識外,還要通過恰當的方式與家長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