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有人說,人的一生,就是一場西遊: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少年就像孫悟空,懷著“齊天”的豪情,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只為天不遮眼,萬事隨我;

青年如同豬八戒,懂得“知足”的難得,及時行樂、享受貪歡,只為不負青春;

中年靠近沙悟淨,知道“平凡”的可貴,踏實肯幹、甘於平庸,只為負重前行;

老年越加像唐僧,懂得“爭與不爭”的抉擇,不爭一時榮辱,爭一份不忘初心。

01少年時期,活出“齊天”的志氣

李白說“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少年時期身負壯志,將來自有奮發激烈的日子。

年少時期,就應該活出孫悟空“齊天大聖”的凌雲志氣。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初見美猴王,他是從石中孕育而生的野猴子,雖然出生略微不同,但是和花果山其他猴子也差得不遠。

於是,他在花果山整天與群猴歡宴,無憂無慮,不知時光流轉。

但突然有一天他開始暢想未來:

想著自己現在雖然不受人間道德法律束縛,也不怕豺狼虎豹野獸相逼。

但暗中卻有閻王老子管著,自己的一旦身死,可不就白白來這世間走一遭了?

西方有一句諺語,叫“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因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世界之大,生死輪迴,哪裡輪得到一隻小小的野猴子平添質疑?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所以,在《西遊記》原著裡的第二回就寫道:

“眾猴聞此,一個個掩面悲啼,俱以無常為慮。”其他那些猴子,都知道生死無常的道理,但也無可奈何,只能掩面哭泣。

孫悟空卻決定,遠渡重洋,尋找那個只存在於傳說中的“長生不老之術”。

就是這一決定,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從此世間少了一隻野猴子,卻憑空多出了一個“齊天大聖”。

於是,就有了孫悟空手持金箍棒,腳踏筋斗雲,對著漫天神仙叫囂“玉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必然場景。

今何在的《悟空傳》裡,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前,有這麼一段對話——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是啊,人生不過是一條有去無回單行道,來到人間這一遭,誰都沒曾想過活著回去,少年意氣應若此。

正如五月天在《倔強》裡所唱的那樣:“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若一去不回?那便一去不回!”

02青年風華,活出“知足”的快樂

都說“人生得意須盡歡”,但其實,“人生失意,更需盡歡”。

在大眾的印象中,豬八戒就是一個膽小怕事、好吃好色的傢伙。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但其實仔細想想,在整個取經隊伍裡,豬八戒的身份地位卻是最高的——

唐僧是如來佛祖的弟子,但卻需要在人間求取真經來晉升成佛;

孫悟空是天生石猴,自封過的齊天大聖未曾得到過正式承認;

沙和尚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只是一個侍從之類的角色;

而豬八戒,卻是天蓬元帥,實打實地統領著天河十萬天兵天將。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卻因為調戲嫦娥,被貶到人間,變成了一隻野豬。這中間的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

但他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在他下凡投胎到高老莊附近後,也曾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

他到高老莊做苦力打工,因為力大無窮又吃苦耐勞,一度受到高老莊主的喜愛。

雖然只是個苦力,但高老莊主,竟然願意將心愛的女兒高玉蘭許配給他,可見他的努力和上進。

但後來卻因喜宴上飲酒過度,現出了原型,多年勤勞的付出一朝葬送,心有不甘的他決定搶親。

卻又被路過的唐僧和孫悟空降服,收為弟子。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可是,縱使被取經斷送了嬌妻美夢的他,也沒有對孫悟空和唐僧產生過怨恨心理。一路上充當著活躍團隊氣氛的歡樂角色。

等得到了西天,取得真經,功德圓滿,靈山大殿接受如來佛祖封賞的時候。

面對師父和大師兄都成了佛,他頗有不滿道:“佛爺爺,憑什麼他們成了佛,我卻只是個什麼淨壇使者?”

話雖這麼說,但他的這份委屈只持續了短短一瞬間,便被拋擲腦後。

他甚至想到了做一個自由自在的淨壇使者,到哪吃哪,還受人尊敬,實屬美差!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從至高的天蓬元帥變成一文不名的野豬,從勤勞致富到一無所有,從歷經辛苦到被封使者。

他這一生歷經了太多的坎坷曲折,卻能保持“得意盡歡,失意也歡”的知足常樂。

而我們,進入青年後,面對現實的打擊,失意總是難免,在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的,是豬八戒那一身“且行且樂”的滿足感。

畢竟,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未到來,人生苦短,不如及時行樂、享受現在。

03中年不惑,活出“平凡”的踏實

很多人都說,“少年不懂沙悟淨,讀懂已是中年人”。

在整個取經隊伍裡,沙僧出身最低:

他不像唐僧一樣,有個可以編纂的前世;

也不像悟空一樣有個與眾不同的出身;

更比不上八戒那天蓬大元帥的位置。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對於自己的身世,他曾在《西遊記》原著第二十二回裡說:

“我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蟋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貶下界來,變得這般模樣;

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我胸脅百餘下方回,故此這般苦惱。沒奈何,飢寒難忍,三二日間,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

他的前身是捲簾大將,說是“捲簾大將”,其實就是一個捲簾子的侍臣,屬於玉帝身邊的專門伺候起居的人,沙悟淨沒什麼本事,唯一的本事就是捲簾子。

他其實也沒犯什麼大錯,只是在蟠桃大會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盞,就被玉帝打八百下,貶下人界,每七天就要受到飛劍穿胸百次的懲罰。

但他不是孫悟空,練得一身鋼筋鐵骨,他那點所剩無幾的仙力,在殘酷的刑罰下只能自保。

於是,飢寒交迫的他,只能變成吃人的妖怪。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所以,其他師兄弟都是被觀音勸服,保唐僧西天取經。

只有他,是主動跪著請求觀音菩薩給機會,去護送唐僧的。

起點不一樣,應對方式肯定也不一樣:

孫悟空和唐僧吵架,就一個筋斗雲回花果山。就連豬八戒也時常嚷嚷“不行就散夥,回高老莊找玉蘭”。

只有他,挑著最重的擔子,卻一直默默無聞,因為他知道自己退無可退,只能咬牙堅持。

像極了現實生活中的中年人,奉養老一輩、護持下一代,周圍都是依靠的人,不能倒下,不能後退。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但正如南懷瑾說“學問最難是平淡,安於平淡的人,什麼事業都可以做。”

所以,中年不惑時期,你我都是沙悟淨,靠著不敢鬆懈的堅持,終究會功德圓滿,成為金身羅漢。

04老年知命,活出“不爭”的恬淡

作為取經團隊裡的靈魂人物,唐僧的武力值是最弱的,不要說面對妖魔鬼怪、豺狼虎豹,就是面對幾個人間強盜,他都無可奈何;

但他心中卻藏有大智慧、大堅持,哪怕曾被流沙河的沙僧吃過九次,也不改初心。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他不爭權利浮名:

在觀音找到玄奘之前,玄奘因為勤敏好學、悟性極高。

所以,年紀輕輕的他,便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召見,並委以重任,主持“水陸大會”。

等到觀音點化,唐太宗又將他封為“御弟”,這樣無上的殊榮,不但沒有消磨他的決心,反而讓他更加堅定。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他不重錢財金銀:

唐太宗李世民欽賜紫金缽、觀音菩薩賜予的錦襴袈裟,在觀音院被黑熊精聯合老住持偷盜的時候,他想的不是失去多少錢財,而是看重這寫物件中代表的意義。

所以,在取經的最後一難中,他將紫金缽送給了守經人,換取進入藏經閣的資格。

他不愛美色美人:

一路上,幾乎所有的女妖怪都在考驗,從四聖試禪心、到孔雀公主贈情,直到女兒國三拒女帝垂青。

但他卻曾發誓:“要捐軀努力,直到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墜沉淪地獄”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為了這份堅持,他摒除了人性中絕大部分的慾望,而他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

更是時時提醒他,讓他能夠不忘記自己是誰、來自哪裡、要去哪,所以他才會完成這一件看似不可完成的壯舉!

人生行進暮年,會更加懂得他對這份“爭與不爭”的抉擇:不爭一時榮辱,是放過自己;爭初心不負,是成全一生。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正如“幸福四法則”裡說“心中無怨、腦中無憂,過而不悔,方能得而無憾”。

有詩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如果人的一生就是一年又一年的四季輪迴,那享受好每一個季節,就是對生命最大的尊重。

因為,無論是少年時期孫悟空的“抗爭”、青年時期豬八戒的“知足”、中年時期沙僧的“踏實”、還是老年時期唐僧的“不爭”,都是生命本該有的模樣。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正如毛姆所言:“人這輩子最大的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所以,無論你現在是處於哪一個人生階段,面對的是哪一種生活狀態,坦然受之,活好當下,就是最好的選擇。

《西遊記》中的四種活法,每一種都很高級,看看你是哪一種?


作者:聆音 有詩書為伴,不覺人生苦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