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一座城市解除樓市“兩大”限售!重點關照“這類人”的需求

就在今日10點29分,蘇州發佈土地新政,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調整超過市場指導價報價規則,住宅(商住)地塊不統一要求設置竣工預售許可調整價,超過市場指導價的,不統一要求項目工程結構封頂後申請預售許可,進入一次報價的,不統一要求工程竣工驗收後申請預售許可。這則公告主要意思就是

取消封頂銷售,取消現房銷售。

對於樓市而言,說明此前對期房的限制十分嚴格,比如此前超過市場指導價的樓盤,想要申請預售證必須封頂,而進入一次報價的,想要申請預售許可,需要求工程竣工驗收後,意味著開發商的束縛更少,原本要走的程序一下解除,可以省下不少麻煩事,給自身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就是資金週轉更加活躍。

剛剛,一座城市解除樓市“兩大”限售!重點關照“這類人”的需求

圖片來源於蘇州自然資源和規劃觀局官網


先來看看蘇州目前的房價趨勢


剛剛,一座城市解除樓市“兩大”限售!重點關照“這類人”的需求

從去年5月份開始,新房的價格按月間隔上升,上漲幅度最大的是12月,均價從21530元/㎡漲到了22706元/㎡,同比上漲5.46%,但是從12月份開始房價整體下跌,我們知道全國樓市都受疫情影響嚴重,別說漲價,就算降價也沒人冒生命危險去買房,為了促進交易,以價格優勢吸引客戶的方式也未能奏效!


剛剛,一座城市解除樓市“兩大”限售!重點關照“這類人”的需求

但是二手房就不一樣了,跟新房相比,其價格就遠超不少,從成交套數來看1月份成交量最多的區縣房價為27180元/㎡,其二手房的均價在27000左右,對比新房來看,一月份的新房均價為22617元/平方米,每平方米足足高出4383元/平方米,比新房價格高出19%,如果按照價值兩百萬的房子計算,二手房比新房多出38萬元,按照投資回報率來看,新房在過去的交房期限是2年左右,也就是說每年的平均增長率為9.5%,可見投資房產的利潤非常可觀。

如果這種現象持續發展下去會怎麼樣呢?按照目前市面上風險較低的投資產品來看,銀行表現最為穩妥,但是其投資回報率也不過3.4%左右,並且設定的期限更久,顯然沒有房產投資來得快,這樣的差距持續維持的後果只有一個:人們會將精力放在炒房中來,最終加劇樓市“泡沫”形成,雖然國家重申“房住不炒”,但依舊存在以炒房為生的人群,與其任由市場發展下去,還不如鼓勵人們購買新房,對此出現這次調控,筆者認為對開發商企業和剛需群體更具有優勢,一方面企業有足夠的資金週轉能力,保障房子如期竣工交房,另一方面買房人在購買新房時承擔的壓力相對二手房更小,預示著房貸有所減輕。

剛剛,一座城市解除樓市“兩大”限售!重點關照“這類人”的需求


“這類人”有福,另一類“受限”!

針對這則樓市新政,可以值得肯定的是,對今年有置業計劃的人群是福音,重點關照“這類人”的需求,主要有三點:

1.政策偏向於開發商,能調動房企開發的積極性。

2.新政策注重扶持新房,開發商之間也存在競爭,相互牽制,將市場走向的“選擇權”移交給市場,買房者選擇新房佔據價格優勢。

3.新政與國家調控不衝突,比如二套房首付比例、貸款利率等,說明炒房現象並未放鬆。

從新政和國家調控結合來看,加上目前政策利於剛需群體,樓市的走向已十分明顯:解決最後一批剛需購房需求問題,對炒房行為絕不姑息,猶如一張網,買進容易賣出難,畢竟重重關卡設立在炒房者面前,想要繼續前進勢必會留下一身“傷痕”!

剛剛,一座城市解除樓市“兩大”限售!重點關照“這類人”的需求


房地產主基調依舊保持不變:房住不炒。

目前出臺樓市新政的城市中,沒有任何一個城市放鬆了“房住不炒”調控方針,大部分以解決房企因疫情受到的壓力展開。例如延期繳納稅費、土地出讓金分期支付、國有物業免租等,故此房價方面已翻不起浪花,還是以平穩為主,大漲大跌的現象很難出現。

當然隨著房地產快速發展步入尾聲,房企之間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房多人少成為不爭的事實,據統計,目前我國的人均住房面積已達39%,而控制率也已超過國際公認的20%以內,若房價持續增值,房屋空置率持續提高,其後果便不堪設想,所以房子最終還是得迴歸居住本質,樓市崩盤的歷史一次次的證明,將房價作為投資產品只會加劇“泡沫”形成,這樣遲早會有“破滅”的一天。

剛剛,一座城市解除樓市“兩大”限售!重點關照“這類人”的需求


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城市住房的交易率同樣會陸續降低,想通過買賣房子“淘金”還是別抱有太多期望為好!

更多房產、商業地產資訊,歡迎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