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對設計師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人工智能按照指令進行程序化設計,但設計師能真正解讀需求方的想法,挖掘他們都沒意識到的深層次需求,主動提供更好的設計方案。這種對人內心的敏銳感受、不斷創新的能力才是設計師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千鋒帶你一起了解人工智能對設計師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人工智能時代,對設計師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專才+創造力:創意和創造將成為設計師的核心競爭力。當機器能夠承擔更多工作後,人類設計師需要更聚焦於管理、創意創造、溝通工作,才能保持競爭力。智能工具再被輸入了明確的方向、限制、目標以及要解決的問題之後,可以產出無數設計方案,設計師僅挑選喜歡的方案,或者不斷重新組合。此時,設計師的工作是:給機器設定目標、參數、限制條件,檢車和微調AI生成的設計。

  需要極強的多領域理解力+溝通合作能力:人工智能還做不到像人一樣的深刻理解力和分析力,也做不到合作溝通解決問題。

  洞察力:關注人們沒有做的、傾聽人們沒說出來的。將注意力僅僅注意到用戶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很可能是對已知事物的確定,而不會帶來令人吃驚的新發現。

人工智能時代,對設計師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換位思考:真切體會別人的感受。“借用”別人的生活來激發新想法。喬布斯據說可以1s讓自己變成傻瓜,來檢驗產品的設計是否足夠好。

  “T”型人才:麥肯錫團隊中的“T型人”——在橫軸上知識領域寬泛,他們或許是學過心理學的建築師,學過工商管理的藝術家,具備銷售經驗的工程師等;在縱軸上則是具備一定深度專業技能,能夠保障為成果做出實際貢獻。這就要求我們既有專業深度,又有思維廣度,能夠跨界思考和探索;既能夠在一個點上專注、投入其中,同時又能夠對外部世界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不同的視角;既能夠對問題做根源思考,又能夠從系統的角度做整合解決方案設計。

  極高的人文素養和靈魂境界:設計師是對於生活更敏感,觀察更細緻的一批人,相對人工智能,作為人的感性將是我們的獨特之處,發揮這點主觀能動性可以帶來更多創新。

  “真正讓人恐懼的,往往是想象,而非事實”,與其擔心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會替代自己目前的工作,不如進一步優化自己現有的職業技能,延展自己的新技能,從而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