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這4點若能做到位,寶寶往往說話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遇到過一個頭疼的情況,快要2歲的孩子遲遲不肯開口講話。

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而那些同樣有孩子說話遲緩的困擾的家長們,我發現在他們日常與孩子的相處中,有兩個共同點:

■在孩子咿咿呀呀說話的時候,很少能夠得到家長的回應;

■家長很少帶孩子進行對話式或者講故事之類的訓練。


父母這4點若能做到位,寶寶往往說話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 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更強的表達能力?

國外著名兒童教育學家說過,孩子在9個月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語言萌芽期,這時候需要家長以互動性高的語言教學模式,來幫助提高孩子說話的慾望,讓孩子自發性的說話。

讓孩子能開口講話、學會表達,這只是一個成長過程中最基礎的問題,更關鍵的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內心所想。

其實很多成年人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strong>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內心的想法和情緒,甚至有些男孩子在談戀愛的時候,無法向女孩表達愛意,導致很多有意思的誤會發生。

所以表達能力要從小抓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就要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

父母這4點若能做到位,寶寶往往說話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1、父母要聲情並茂的給孩子講故事

拿來一本童話書,用盡可能豐富的語言和詞藻給孩子講故事,動作和表情也要跟隨故事的內容做出變化來。

因為在嬰幼兒時期的時候,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強。

這種做法的<strong>核心作用是:能夠幫助孩子對家長的語言進行理解,同時還能夠讓孩子跟著家長一起掌握大量詞彙量。


父母這4點若能做到位,寶寶往往說話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2、父母要學會跟孩子表達感情

父母心情好的時候,可以跟孩子具體描述,因為某件事,自己的心情是怎樣的,越具體越好。

比如:“寶寶,今天你吃了一大碗米飯,看到你在慢慢的茁壯成長,媽媽真的好幸福啊!”

這樣可以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語言萌芽時期的孩子如果<strong>經常鍛鍊其表達能力的話,他會更容易掌握簡單的溝通。

父母這4點若能做到位,寶寶往往說話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3、唱兒歌、背古詩、說繞口令

不論是兒歌、古詩詞還是繞口令,都能夠很好的鍛鍊孩子唇齒舌,讓他們具備說話的生理條件。

同時,像這種比較有趣味的活動,能夠提高孩子對講話、表達的興趣。

孩子對於乾巴巴的教學其實是沒有多少興趣的,<strong>而兒歌、古詩這類的,會讓孩子產生濃厚的興趣,打開他們學習語言的興趣點。


父母這4點若能做到位,寶寶往往說話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4、說錯話不要急於指責,多一點耐心

孩子在說話和表達的萌芽階段,犯錯是必不可少的,畢竟他們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要求完美對孩子來說太不公平,所以如果孩子犯錯了,一定不要指責,而是反覆多次去糾正,耐心對待。

這樣,孩子心中就會建立起自信機制,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好的,也願意反覆去做。


父母這4點若能做到位,寶寶往往說話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最重要的是鼓勵,鼓勵就是動力,孩子在聽到了父母的誇獎和鼓勵後,會為了還想聽到,從而努力的去學習如何說話和表達。要知道,一個能夠精準表達自己的孩子,對他的成長來說,有多麼的重要。楠哥推薦<strong>《寶寶語言啟蒙讀本》與《唐詩三百首》,不用擔心孩子學不會,唐詩的韻律會讓孩子更容易掌握語言。


父母這4點若能做到位,寶寶往往說話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strong>《寶寶語言啟蒙讀本》結合了寶寶語言發展規律和生理發育特點,用能夠引起寶寶閱讀興趣的形式,讓寶寶愛上閱讀,從而達到語言啟蒙的效果。

父母這4點若能做到位,寶寶往往說話比較早,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