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進入2月以來,有關戰略轟炸機的新聞接連不斷。就在2月1日,美國空軍再度公開了B-21轟炸機的機庫渲染圖。隨著B-21的細節越來越多地被公佈,這款在美軍轟炸機部隊中定位類似F-35的新一代遠程轟炸機如期首飛應該沒有懸念。僅僅過了兩天,俄羅斯的新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圖-160M2也完成了首飛,並於2月6日對外公開了首飛畫面。預計這款轟炸機在2027年前將至少裝備10架,總訂單或將達到50架,這意味著圖-160機隊的數量屆時將得到大幅擴充。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這個“首飛”乍看有點莫名其妙,因為這架圖-160M2其實是在蘇聯時期未完工的0804號機體的基礎上製造完成的,早在2017年11月16日就已下線,2018年1月25日,這架被命名為“米哈伊爾•傑伊涅金”號的圖-160M2就已經為普京進行了飛行展示。但結合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來看,那次飛行高度很低,僅為300米,持續時間也僅為7分鐘,應該被視為一場為普京專門準備的驗證飛行,而不是正經的首飛。同樣,YF-16原型機在高速滑行時遭遇人機耦合振盪,飛行員直接駕機起飛然後落地,也不被視為是一場正式的首飛。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作為目前起飛重量最大的轟炸機,圖-160基本型的性能並不算落伍。由於在設計時考慮到搭載重達4.5噸的Kh-45大型空射導彈的需求,彈艙長度達11.28米,寬度達1.99米,可以在9A-829-K3旋轉掛架上掛載6枚Kh-55或Kh-101巡航導彈,最大載彈量達到可觀的40噸,此外還能掛載類似“炸彈之父”這樣的大型燃料空氣炸彈。而看起來十分邪惡的前輩圖-95只能在翼下外掛Kh-101,此時航程會大幅縮水,同時圖-95還不具備掛載各種制導或非制導炸彈的能力,只能使用巡航導彈進行作戰,使用靈活性遠不及“白天鵝”。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作為一種為高速突防而生的超音速轟炸機,圖-160採用了與美國B-1B轟炸機近似的可變後掠翼佈局,但是體積比B-1B大了一圈,在速度上更是佔據絕對優勢,高空最大速度超過2馬赫,而B-1B因為進氣道取消了調節機構,改為S型雷達吸波屏障,在四臺F101發動機的推動下僅能飛到1.25馬赫,只能算一種跨音速轟炸機,安裝F119發動機的改進計劃也因為F119和F-22戰鬥機的停產而取消。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雖然外形看起來相近,但進行了大量隱身化改進、進一步提高低空突防速度的B-1B和原來的B-1A和圖-160相比,實際上已經走上了另一條技術路線,雷達反射截面積僅為1平方米上下,同時取消核打擊能力,成為專職的“炸彈卡車”;而圖-160則強調高空高速突防,對敵人實施防區外(核)打擊,其在恢復遠程巡邏飛行任務後,經常依靠出人意料的高速性能出沒在世界各地,與西方空軍上演追逐遊戲。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2009年,就在俄羅斯恢復戰略轟炸機巡航任務後不久,圖-160在遭到挪威F-16AM攔截時,突然加力全開、突破音障迅速逃逸。掛著導彈和副油箱的F-16AM本身也無意緊追不捨,隨後被甩開。2018年,兩架圖-160在訪問委內瑞拉期間,在委內瑞拉空軍蘇-30MK2的掩護下,徑直向北進行超音速突防演練,進入了美軍在墨西哥灣劃設的防空識別區,並一度抵近佛羅里達州。在美軍前來攔截的F-22戰鬥機面前,圖-160高達140噸的最大載油量再度發揮了關鍵作用,再度依靠腿長的優勢甩開了天生航程不足的F-22。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而在2019年,網上再度傳出圖-160甩掉挪威空軍F-35的消息,聲稱圖-160利用加速性能甩掉了F-35。儘管挪威空軍再度成為主角,但這條消息最後被俄羅斯媒體證明不過是一條來自中國的“出口轉內銷”謠言。平心而論,雖然F-35的機動性能屢遭詬病,但加速性能依然優於推重比僅為0.37的圖-160。即使對方依靠極速高、航程遠的優勢擺脫,但此時戰鬥機也已達到攔截目的,並且能夠通過雷達保持長時間的跟蹤,還可以通過接力攔截的方式實現不間斷的跟蹤監視。跟蹤類似的超音速大型飛機對西方來說並不困難——“協和”超音速客機唯一一張2馬赫速度狀態下的飛行照片,正是來自一架英國空軍的“狂風”ADV截擊機。何況,在需要時截擊此類目標並不困難,畢竟轟炸機飛得再快,也很難躲過迎面而來的導彈。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圖-160M2真正的意義,是減緩俄羅斯戰略轟炸機部隊實力下滑的進程。圖-160作為蘇聯研製的最後一款戰略轟炸機,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EPU-24鈦合金真空電子束焊接設備等方面都打破了美國長期保持的優勢。但由於蘇聯的解體,原定生產100架的圖-160最後留在俄羅斯手裡的只有16架,並且隨著NK-32發動機的停產,相關的零配件供應和維修保障也愈發艱難。因為大修發動機所需的重要零部件的缺乏,俄羅斯的圖-160機隊一度只有4架能夠飛行,在2010-2011年間,俄羅斯只完成了兩臺NK-32發動機的大修,而要維持圖-160機隊的正常飛行,每年至少需要提供5臺發動機。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作為圖-160M2 的一個重要升級,新的NK-32-02發動機採用了改進的壓氣機和葉片表面冷卻設計,在維持245.1千牛推力的同時降低了耗油率,使圖-160M2的航程增加了1650千米,達到13950千米。然而,這款所謂的新發動機早在1987年就已開始研製,直到近年才開始進入生產階段,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近年才開始大批量裝備於伊爾-476運輸機的PS-90發動機,這款所謂的新型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同樣是一款早在蘇聯時期就已完成研製的產品。就算這樣,這架剛剛完成首飛的圖-160M2安裝的仍然是早期的NK-32-01發動機。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相比三十年磨一劍的動力升級,圖-160M2主要的改進還是體現在航電系統方面,包括用“諾維拉”NV70雷達替換現役的“奧布澤爾-K”雷達,並且升級了“玻璃座艙”和全新的電子戰套件與導航系統。同時配套的Kh-BD遠程巡航導彈和Kh-SD中程巡航導彈也在研製之中。圖-160M2儘管擁有諸多升級,但主要還是更新了一些過時的系統,其航電的真實水平可能還不如轟-6K,而且圖-160的主要作戰方式也未發生變化,仍然是以高空亞音速巡航與末端超音速衝刺併發射遠程巡航導彈為主,在隱身性能上沒有多做考慮。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相比於時下流行的隱身突防,這種“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突防思路造成的直接問題就是:造價瞬間爆炸。比如速度更快的XB-70,造價就達到了驚人的7.5億美元一架,幾乎達到了同時期美軍小鷹級航母的2倍。而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因為採用了8座核反應堆造價也同樣空前絕後的企業號航空母艦也不過9.83億美元。相比之下,很多人驚為天人的B-2單價也不過7.4億美元(1997),而同期的羅納德里根號航母的造價已經超過了85億美元。因此,在突防效能大致相當的前提下,隱身突防的成本要遠低於高空高速突防。而這對於本就缺錢的俄羅斯來說,更是難以承受之重。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此外,隨著西方各國空軍防空網的更加完善,高性能預警機的大量裝備,毫無隱身能力的圖-160M2即使以2馬赫的速度衝刺,也難以突破由遠程防空導彈、高性能戰鬥機和完善預警體系組成的防空網。雖然戰略轟炸機依託己方強大的電子戰體系,在對手的防禦半徑外發射巡航導彈的戰術仍然具備一定的可行性,但對於軍用電子技術本來就落後於西方,並經歷長期停滯的俄羅斯來說,實現這一點並不容易。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對於俄羅斯遠程航空兵部隊來說,保持戰略威懾能力的唯一出路就是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這款採用飛翼佈局的轟炸機早已有風洞模型的模糊照片曝光,俄羅斯為這款隱形轟炸機研製的發動機也已經開始臺架測試。儘管俄羅斯未透露PAK-DA所用發動機的型號,但從外形上看,這款發動機與庫茲涅佐夫科研生產聯合體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NK-56發動機如出一轍,儘管同樣有“舊瓶裝新酒”之嫌。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但如果能夠研製成功,就算PAK-DA的隱身處理比較粗糙,總體隱身能力和蘇-57以及“獵人”-B無人機一樣都是半吊子,但對於只需在遠距離發射巡航導彈的戰略打擊任務來說,縮減對方雷達的探測距離,突防概率同樣也會有顯著的提升。但隨著圖-160M2的批量生產,在2027年前,俄羅斯本就緊張的資金和研發生產能力會優先用於圖-160M2,PAK-DA的生存空間將會被進一步擠佔,這一項目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實質進展,俄羅斯空基戰略威懾能力的持續退化將會不可避免。

出鞘:俄圖-160M2兩度首飛背後有何玄機

不過對早已放棄與美國保持軍力全方位平衡的俄羅斯來說,這並不是一個不可接受的結果。圖-95MSM、圖-160M2雖然在高強度戰爭中的突防能力有限,但在日常進行的諸如“東京急行”等遠程巡航飛行中卻仍然能發揮不小的威懾作用。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期間,普京就曾說過“抗議一萬次,也不如戰略轟炸機的翅膀扇動一次。”在俄羅斯戰略核威懾能力向戰略核潛艇和陸基機動洲際導彈傾斜的趨勢下,PAK-DA也只能無奈讓位於更加短平快的圖-160M2。未來堪與美軍的180架B-21轟炸機比肩的新一代戰略轟炸機,或許只有目前仍在“THE NEXT”狀態的中國轟-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