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援專家唐偉:疫情陰霾下的“補心人”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關注
專注為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接到命令,退掉機票,原地待定,隨時出發。”除夕夜的前一天,唐偉在朋友圈寫下了這句話。

那是臘月二十八(1月22日),疫情逐漸展露出它的尖牙厲爪。有著醫生天生直覺的唐偉預感演變勢頭不對勁,立即退了機票,在醫院待命。

唐偉,國家心理危機干預專家組成員、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康寧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溫州醫科大學心理危機干預中心主任。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1年的溫州動車事故,都曾有他的身影。屢次置身於危難現場,有著豐富心理危機干預經驗的他深知,一旦小範圍的傳染病演變為公共衛生事件,傷害將不會仁慈地止步於對人們肉體的侵蝕。

退掉機票,籌措物資,安排人手,準備預案。世事真如他所料。1月26日,唐偉接到醫院通知,微醫集團在其應對疫情火速上線的“新冠肺炎實施救助平臺”上開設了“心理救援專區”,邀請康寧醫院等醫生入駐,開展公益心理援助,主要針對疫情給民眾帶來的心理問題。他欣然領命:“等候多時。”

在心理救援專區,唐偉看到了熟悉的同事和經常切磋的同仁,隨後的日子裡,陸續又有“守衛騎士”加入隊伍,近1600餘名精神科醫生、心理諮詢師攜手,劍指夢魘,舉盾護心,築起精神之牆。

甫一上線接診,諮詢量就讓唐偉感受到了微醫公益心理援助專區上線的必要性。疫情陰霾之下,撲面而來的疫情信息令人窒息,再輔之人們響應少出門的號召,每日兜兜轉轉於方寸之間,精神壓力和空間桎梏引起了一些人心理上的波動。

1月27日開始接診時,唐偉平均每天的接診量在80~100人次之間,且一直持續增加。取消機票後,唐偉主動承擔起了春節期間的醫院值班職責,因此上班時間還要完成查房等值班任務,只能利用閒暇時間或下班後才能接診。為了更多地解答患者問題,唐偉連上下班的路上時間都不放過,只要閒下來就“抱著個手機”,被妻子和女兒心疼地“嗔怒”過好幾次。

“但是,能多回答一位是一位啊。”唐偉抱歉地向妻女“討饒”,得到無可奈何的回應後,轉身再次一頭扎進了線上問診中。

僅1月29日、1月30日這兩天時間裡,唐偉就在線進行了300多人次的心理援助。睜眼醒來,第一件事是開啟接診,然後才去刷牙洗臉。從早上六點一直忙到凌晨兩三點,除了吃飯睡覺和正常上班,基本都在抱著手機回覆用戶諮詢。

“我們國家現有的心理專業疏解力量嚴重不足,我能多幫助一個人,醫院裡就可能少去一個人,也算間接幫助一線醫院的戰友們減輕壓力了。”醫者,韌也。鑑險阻於青萍之末,受命於危難之間。

心理救援專家唐偉:疫情陰霾下的“補心人”


承重任於大廈將傾 盡心力於大愛細流

縱是辛苦,但唐偉“累並快樂著”。讓他略感欣慰的是,接診患者中大多數無既往心理疾病或者身體疾病,純粹是因為這一次疫情引發了一些心理問題,通過專業的心理輔導能較好地疏導。更讓唐偉牽掛的是那些曾患有焦慮、抑鬱、精神分裂、雙向障礙等既往心裡病史的患者——在疫情的重壓下,再一次滑入精神的沼澤,岌岌可危。

有一位是身居武漢的母親。封城後,她和丈夫、兩個孩子守在家中。武漢的疫情讓她常常懷疑自己是否被傳染,也更害怕傳染給孩子們和丈夫。緊繃、焦慮的情緒控制了這位母親,她不敢觸碰家人,將自己反鎖在房間內,每十幾分鍾量一次體溫、每30分鐘洗一次手,因極度焦慮引發的強迫行為而畫地為牢。

“我會不會傳染給孩子和丈夫?如果我死了怎麼辦?我死了我的孩子怎麼辦?”電話問診中,母親反覆詢問著這幾個問題,哭聲傳遞了她的無措。

唐偉不斷地通過電話給這位焦慮的母親普及新冠肺炎的知識,同時貼心地讓她知道,這種焦慮很正常,許多人都會有,因為焦慮產生了一些身體反應也是正常的,不用過分聯想。同時,他也教了她一些緩解焦慮的方法,比如腹式呼吸、蝴蝶拍、冥想等等。

兩個小時的電話諮詢中,唐偉溫柔而堅定的聲音通過電波傳遞到患者耳邊,一如深淵中的亮光。結束後,問診對話框裡彈出一句話,讓唐偉嘶啞的嗓子似乎也被甘泉潤澤。“謝謝你醫生,聽您說完之後我不那麼緊張了,也不太害怕了。”

十多天的診斷中,與之相同的故事層出不窮,更甚者亦有之。有患者產生瀕死感,高喊“醫生快救救我,我馬上要死了”;有患者因焦慮而產生類似新冠肺炎的典型身體機理反應,進一步加劇了惡性循環……

“感同身受”與“身臨其境”,在疫情蔓延的日子裡,已不僅僅是兩個成語。心理映射下,善良的人們將苦難投射、內化在自己身上,過於關心疫情而讓自身沉淪於負面信息的汪洋。疫情傳染的特性,也讓這些善良的人們不敢與愛人相擁,越是深愛,越是遠離,心理情緒阻礙了釋放的渠道。

焦慮、驚恐發作、軀體化障礙、抑鬱、睡眠障礙、強迫症、應激性障礙……當病毒在窗外齜牙咧嘴、無法入侵,便派出它的黨羽入夢侵擾,投下一片陰影。而唐偉所代表的心理醫生,正是他們的稻草之一。

除了專業的語言舒緩輔導,唐偉還綜合運營運用“安全島”“保險箱”“蝴蝶拍”、瑜伽、冥想等多種肢體治療手段。在疫情期間大門緊鎖的特殊節點,這位通過互聯網醫療陪伴身畔的“知心朋友”春風化雨,用專業、耐心和溫柔為盾,用“心”抗“疫”。醫者,仁也,承重任於大廈將傾之時,盡心力於大愛細流之間。

2月9日,唐偉領命赴武漢一線。他說,實際上被疫情傷得最深的心,可能是此時正奮戰在一線的同仁們。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補心人,在一線。

心理救援專家唐偉:疫情陰霾下的“補心人”

疫情期間,出現心理問題怎麼辦?為你推薦:

想要了解更多專業、好玩、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歡迎關注專注為您推送心理學精選內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