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事救回來了,有的同事不幸離開了”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急診科ICU主任 李樹生/自述 健康時報記者 範洪巖 整理)

早上7點到醫院開始工作,查房、會診,一直到晚上9點左右回到酒店。從去年12月底武漢發熱病人開始增多,一直到今天,這就是我的工作狀態。

我目前負責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棟12樓重症監護病區。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收治的是武漢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現在這裡還有十幾支國家醫療隊,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北大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吉林、江蘇等醫療隊都在這裡開展救治工作。

“有的同事救回來了,有的同事不幸離開了”

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監護病房第一批進入的醫護人員

有的同事救回來了,有的同事不幸離開了

我們武漢同濟醫院的醫護人員,在戰“疫”的一線,直接與冠狀病毒交手,一些同事也不幸感染。

我們科的年輕大夫陸俊,本來在外科輪訓,去年12月底,武漢市發熱病人數量大增,我就把他從外科抽調到急診科門診來幫忙。上夜班的時候,他不幸感染了,1月2號下夜班,1月5號就發燒了,1月10號左右發生了呼吸衰竭,之後上了呼吸機,轉到了金銀潭醫院。

當時我的壓力非常大,科裡的年輕大夫如果不幸去世,是非常大的損失。好在經過20多天治療,陸俊現在被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了,肺也基本上康復了。這是好的病例,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但是我們的醫護人員也有不幸去世的,器官移植研究所的林正斌教授,從開始發病到病重,直到去世,用了很多的方法,上了ECMO等手段治療,我也參與其中,最終依然無法挽救他的肺,實在是令人惋惜。

再過一兩個星期,重症病人的預後可能會更好

目前ICU對重症病人的所有治療,包括ECMO(體外膜肺氧合)等,都只是支持治療。很多重症病人的病程是一個自然的病程,不管怎麼幹涉都會發展到嚴重的程度。就像流感,全世界每年因流感死很多人,不是每一例流感都會致命,但有些人確實會發展到很重的程度。

儘管說年紀大的人、有基礎疾病的人更容易變得不好,但是病毒攻擊人的時候沒有選擇性,年輕人也可能感染。病毒不會選擇性地攻擊某一個人,它是隨機地,病程的輕重也千差萬別。

作為一個重症醫學的大夫,我希望重症病人越少越好。目前武漢重症病人的死亡率一直下不來,跟早期很多病人居家隔離有一定關係,他們自己隔離在家,很難得到有效的指導。

新冠肺炎患者在家隔離時,血氧飽和度下降到百分之七十、八十,還可以耐受,就像我們去到海拔四五千米的地方,血氧飽和度只有百分之七、八十,雖然覺得難受,但還可以呼吸。但是如果情況加重,得不到及時救治,病情就會急轉直下,死亡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現在“應收盡收,不漏一人”,所有發熱病人都到方艙醫院等收治,讓我們看到了曙光。早期所有該收的、該篩查的都集中收治,對早期發現重症病人是很好的一個方法。這樣一來,再過一兩個星期,重症病人的預後,可能會比早期收治的一批病人更好。

那些年輕勇敢的同事讓我動容

早期防護物資不到位時,很多醫生“沒有子彈上戰場”。那時,我和同行打電話時都會流眼淚。但我們的醫護人員很勇敢,在那樣困難的情況下,他們為了患者,即使防護不到位,也沒有任何人退縮。

作為科主任,我特別心疼這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這些年輕的醫護人員,沒穿上白大褂時,是父母疼愛的子女,穿上了白大褂,他們就成了與病毒廝殺的戰士。

我今年50多歲,看到這些年輕的醫護人員,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內心不恐懼嗎?他們私下裡和我講,看到很多病人以及同事生病、去世,內心肯定害怕,但是穿上防護服進病房時,瞬間就轉換了角色,忘記了心裡的害怕。

為了讓重症病人吃下一小碗飯,護士端著碗在床邊餵了半小時。這個病人戴著呼吸機面罩,而吃飯時又需要把面罩取下來。護士喂一口,病人嚥下去,再把面罩帶上喘口氣,再吃下一口飯,護士就站在旁邊,飯涼了就再熱,熱了再喂病人吃。

每天四個小時一班進去,出來的時候他們的臉、手累成那樣,連續四五十天沒有休息了,我內心是既感動又心疼。

醫生,我今天終於可以說話了

我們每天接觸重症病人,看到有人去世、有人病情變重,心情確實很沉重,但看到一個病人情況好轉,也非常高興。

有些病情很重的病人,前一天戴著呼吸機,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第二天情況好轉,流著眼淚說:醫生,我今天終於可以說話了,可以給我家裡人發個微信了。我們也很欣慰。

今天有個病人過生日,我們病區的大夫和護士,在隔離病房給他唱了生日快樂,走到病人床邊拉著病人的手對病人說:你一定會好的,一定要有信心。

因為這次疫情,全國重症醫學領域的大牌專家,也是我的好朋友們,比如北京協和醫院的杜斌教授、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管向東教授、中日友好醫院的詹慶元教授等都來到武漢,全力救治病人,我特別感謝他們。不管住在哪一個醫院裡、哪一級醫院裡,醫生和護士都在想盡辦法讓病人好起來。病人一定要有信心。

“有的同事救回來了,有的同事不幸離開了”

“有的同事救回來了,有的同事不幸離開了”

來自全國的專家查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