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積水潭醫院發熱門診的生死時速

2月11日凌晨,經過專家組的討論後,發熱門診值班人員把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送到急診治療原發病,醫生還沒有來得及片刻休息,發熱門診又來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患者男性,55歲,發熱伴喘息7小時,體溫37.8度,按說屬於低熱,對於這種病人在發熱門診屬於常態,沒什麼特殊。說他特殊,是他喘息7小時的症狀。病人既往有肺間質纖維化,肺大泡,支氣管擴張病史。這次突發的喘息比以往重了很多,指尖脈氧飽和度只有75%-80%。雖然病人沒有任何與新冠肺炎有關的流行病學史,但此時已沒有機會再把病人轉到急診救治了。

接診醫生是感染科的張雪梅,瞭解了病人情況後,不能除外原發病引發的喘息,她迅速開出相關檢查,及時給予病人吸氧、茶鹼和強的鬆口服,但症狀沒有絲毫緩解。化驗結果血白細胞16000,PaO2 53mmHg,患者存在I型呼吸衰竭。但因為病人喘息無法進行肺CT檢查,因此是否有肺部感染,不得而知。

時間就是生命。張雪梅醫生當機立斷,第一時間請示了醫院會診專家組田巍副主任,雖然已是凌晨,但田巍副主任在沒有影像學資料的前提下,耐心地幫助張雪梅醫生提出指導建議。

負責發熱門診醫療的程洋主任助理,內科二線何鳳醫生、呼吸科三線張平驥副主任醫師迅速趕到現場看病人。病人左側胸廓飽滿,根據病史不能除外氣胸,在不能外出做CT的情況下,緊急聯繫放射科行X線胸片檢查。

北京積水潭醫院發熱門診的生死時速

病人左側氣胸,肺壓縮90%。一系列組合拳後,結果出來了。胸腔閉式引流是解決病人呼吸困難的首選,在平常時刻,胸腔閉式引流對於胸外科醫生是一項常規操作,但此時此刻它就不是一項簡單的處理了。程洋主任助理與張平驥副主任醫師在床旁給病人進行胸腔閉式引流,消毒,穿刺,放管,不一會看著氣泡在封閉的水瓶裡咕嚕嚕地響個不停,病人的焦躁情緒消失了,氣也喘均勻了,血氧回到了正常。病人和家屬安心了,醫生和護士放心了。

在這個特殊時期,醫務人員的責任感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體會。當然,張雪梅醫生在看到病人露出的微笑,她的心境是幸福的,溫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