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多年,鲁迅仍对他感恩难忘,但对于他来说鲁迅只是一个中等生

分离多年,鲁迅仍对他感恩难忘,但对于他来说鲁迅只是一个中等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想必对于鲁迅,大家的印象都是这句话背后那富有才气,并且对于社会各类问题有着自己独到见解的样子。作为一代文豪,鲁迅输出的观点还有对社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的风格也是十分直截了当,观点辛辣却又独到。

但是在这些充满批判色彩的文章后面,却有一篇描写人物的文章,叫做《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充满温情还有温馨记忆,包含着深情可以说是读者都可以体会到的浓浓思念。

分离多年,鲁迅仍对他感恩难忘,但对于他来说鲁迅只是一个中等生

他用少有饱含温情的笔墨去描述对于恩师——藤野先生的情感及怀念。已经在厦门大学国文系的鲁迅,在1926年写下了对恩师的怀念还有关于在日本求学的青春岁月。虽然文章看似清淡,但是对于自己恩师的怀念却是无法掩盖的。

文章中,藤野先生一丝不苟地为鲁迅批改文章、改讲义。那张有着惜别二字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无一不是真挚的师生之情。也让不少在课本上读到这段的中国学生,感慨和唏嘘。

对于鲁迅来说,藤野先生毋庸置疑是恩师,是自己最感恩也难以忘怀的老师。那么对于藤野来说呢,鲁迅是否也是一个难忘的学生?回答可能会让大家大失所望,对于藤野来说鲁迅这个赫赫有名的作家却只是一个中等生。

分离多年,鲁迅仍对他感恩难忘,但对于他来说鲁迅只是一个中等生

藤野教学之路

在鲁迅的描写里,藤野先生是一个性格十分温和宽容的人。当时的日本社会动荡不堪,他是极少数反对战争的日本民众。因为藤野是亲中反战的思想,受到了不少排挤,教书育人的工作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藤野先生原名叫做藤野严九郎。当时鲁迅已经返回东京,而他却因为学历不够为由被降职,甚至后来被解雇。

藤野看到鲁迅画的医学图纸不够准确,就立刻为他纠正。当时的鲁迅年轻气盛,对于老师的指正是非常不服气的。可是后来想想,这不就是老师的严格教育才有的现在的他吗?之后每每想到就特别感激,心里也是一阵暖意。

分离多年,鲁迅仍对他感恩难忘,但对于他来说鲁迅只是一个中等生

藤野先生教学一丝不苟,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抓的非常紧。甚至希望中国也能够发展解剖学,之后能够将这个技术还有现代学科发扬光大。如此的国际主义情怀,真是叫人无比佩服。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崇高的医者,却因为当时学历不够被迫在六月底提出“请求免职”,到七月降为临时讲师。临时讲师的职位仅仅维持了一个月就彻底失业,之后任职于一个慈善医院的耳鼻喉科。

藤野先生之后回故乡开私人诊所来维持生活,直到战争结束藤野才被认为对于两方友好做出了贡献,为他建立了纪念碑来缅怀他。而他和鲁迅之间的情谊,也使得鲁迅的故乡与藤野的故乡结为友好城市,再续两者师生之缘。

分离多年,鲁迅仍对他感恩难忘,但对于他来说鲁迅只是一个中等生

真挚师生情

在鲁迅去世之后,一个日本学者偶然找到了藤野先生。那时候的藤野已经回到了乡下,终日在诊所里忙碌奔波。于是人们拿出《鲁迅全集》的翻译本,告诉他关于鲁迅去世的消息。

藤野先生对于鲁迅去世这件事十分震惊,并且悲痛不已。回想起过去种种,还有和鲁迅一起钻研医术的回忆,藤野专程为鲁迅写了一篇文章,回忆纪念鲁迅,这篇文章名叫《谨纪周树人君》。这位被鲁迅尊称为藤野先生的恩师,也是这样的想念还有爱护自己的学生,两人的情谊真挚可贵,也让人无比羡慕。

当年的鲁迅给老师看自己的笔记,而藤野就为他修改。红色的水笔在本上密密麻麻地批注,提醒鲁迅遗漏的地方还有语法的错误等等。一个好学,一个严谨又负责,这样一对师生也是充满情谊。藤野的不少做法也让鲁迅倍感温馨。无数理论还有观点的输出,让鲁迅认识到自己国家的不足和落后的现状。也正是因为如此,鲁迅才会对和蔼的藤野如此尊敬。

分离多年,鲁迅仍对他感恩难忘,但对于他来说鲁迅只是一个中等生

中等生鲁迅

鲁迅可以说对于学习非常刻苦了,经常会给老师看自己的笔记讨论学业上的问题。但是即使这么用功,鲁迅在期末考试的时候也只是一个中等水平。就连鲁迅自己都说,学生百余人,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在关于回忆鲁迅的文章《谨纪周树人君》中,藤野先生这样写到:他(鲁迅)上课时非常努力,但是在我的记忆里,

他不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

鲁迅的成绩单也显示他的各科学习分数只是刚刚及格,相对于成绩优异还是有不少差距。全班一百四十二个人,排到六十八名的名次。这样的成绩也是刚刚可以称为中等生的样子。从这份成绩单来看,当时鲁迅的确在医学领域不够出色。努力学习但也没有达到不错的成绩。一方面也和他本身文化差异有关,除了学习医学知识,还有理解日语语法,这样的工程量也是不轻松。

分离多年,鲁迅仍对他感恩难忘,但对于他来说鲁迅只是一个中等生

另一方面他的确不擅于医学,志不在此,难怪之后会弃医从文。可就是这样的成绩后来还被同期的日本同学指责是否藤野先生提前泄题。这样的暗示也表露出当时弱国学子海外求学的艰辛状况。

在藤野眼中鲁迅就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学生,成绩中等资质也不是很高。但是非常努力,并且有志向为中国的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孩子后来弃医从文成为了一名作家,也是让藤野十分吃惊。藤野坦言,当时的周君确实不是一个出色的学生。但是关于过去的记忆里,他只记得孩子在教室里十分努力地记着笔记,努力学习医学还有各种语言。当时鲁迅的日语也是既说不清楚也听不懂的状态。

鲁迅在自己老师眼里虽只是一个中等生,但是他一直在努力,他的付出都是为了中国不再落后,一改过去弱国的现象,可以说也是非常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对于学生的指导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不同国籍却没有让两人情谊疏远。多年未见藤野依旧可以想起鲁迅上学时候的场景,让人感叹二人的师生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