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丨互聯網+購物中心,奏響冰與火之歌

“從大年三十到現在,這是閉店的第25天了。”甘樂打開手機上的日曆,1月24日那天被標記了“放假”二字,此後一直是空白。

甘樂是成都甘食記餐飲有限公司創始人,後者是本土一家連鎖餐飲公司,主營成都人愛吃的肥腸粉。十來元一碗的小吃,被甘樂做成連鎖店鋪,開在了成都十幾個購物中心裡。

餐飲業被視作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入駐在購物中心的餐飲企業更甚。即便以外賣為標誌的互聯網,為餐飲企業提供了銷售渠道,受購物中心壓縮營業時間的影響,紅星新聞從多家入駐購物中心的餐飲企業處獲悉,當前堂食加上外賣的一天營業額,甚至不足過去半天營業額的一半。

目前,成都購物中心的餐廳開業率處於偏低狀態。過去一週裡,合景·悠方只有約四成的餐廳恢復營業,而這一比例已經超過了大多數購物中心。

但一些“上線”的購物中心業態卻已經開始出現了令人振奮的現象。一家服飾店的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2月的前兩週,店鋪的營業額同比持穩,環比甚至出現了增長態勢。對他們而言,互聯網是“救命稻草”,據該店長表示,線下的顧客仍是少數,這期間近九成的收入,都是5名銷售人員在手機上賣出來的成果。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互聯網+購物中心,奏響冰與火之歌。為什麼?

“宅”经济丨互联网+购物中心,奏响冰与火之歌

悠方

火:“風口”來了

最近兩個月,鞋秀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簽約直播主小蠻突然火了。她的一場直播,觀看人數從年初的75人,很快增長到了22102人。

“宅”经济丨互联网+购物中心,奏响冰与火之歌

小蠻直播間

小蠻走紅的原因不難理解——這個春節,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人選擇宅在家裡,但他們的購物需求並未減少。小蠻的一場直播至少會推薦300多雙鞋,幾乎都來自入駐“中國女鞋之都”的商家。

“中國女鞋之都”不僅是成都女鞋生產商的聚集地,也專門設有零售板塊,周邊居民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這裡的鞋品性價比高,每個週末都會去逛一逛”。

爆發的疫情要求人們減少聚集,2月9日之前,這家商場選擇一直停業。線下渠道斷了,入駐的160多戶商家中,約有1/4都與鞋秀進行了簽約,從春節開始,他們的貨品在小蠻的直播間裡進行銷售。

“宅”经济丨互联网+购物中心,奏响冰与火之歌

中國女鞋之都

很長一段時間裡,線上購物一直都被購物中心裡的從業者視作“勁敵”。但這一次,互聯網成為了他們“活下去”的武器。

比如,直播的確為商家帶來了明顯收益——紅星新聞從鞋秀瞭解到,春節疫情期間,該公司約有10名直播主在營業,每日銷售量在900-1500單左右,比平日提升了5倍左右。

瞄準直播風口的不只是小蠻。在成都,一些商場和品牌聯合試水了直播。2月12日下午,成都萬象城利用官方抖音號,為即將來臨的情人節向粉絲推薦各個品牌的美妝好物以及優惠禮盒,彙集了上千位粉絲。

社群營銷,也在此刻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家購物中心的策劃部負責人表示,尤其在服飾、美妝品牌領域,此前已經在銷售中形成了會員圈,用微信群用以維繫忠誠度較高的顧客,並吸納新客戶。而這次疫情,讓品牌的試水快速成為了銷售的主力模式。

在此次疫情中最受關注的,則是商超的營業。在商場紛紛調整時間期間,可以注意到,成都市域的商超營業普遍趨於正常,而其銷售量受影響的程度也遠遠小於其他零售業態。

成都市樓宇經濟促進會商業運營專委會統計數據顯示,成都市購物中心、百貨等總體開業率目前保持在80%左右,位居全國前列。成都購物中心聯合品牌商開啟線上和線下雙軌並行的銷售模式,已有63家購物中心、重大品牌開通線上購物服務。

冰:互聯網“失效”

並不是所有商家都在此次疫情中享受到了互聯網的紅利。

比如,即便是有外賣小哥“無接觸”的配送,購物中心裡餐廳的復工率仍遠遠落後於服飾、美妝等零售企業。

2月17日,甘樂和同事開了一場會,會上初步擬定,如果一切正常,20號首先恢復成都市內的3家街麵店,而購物中心的店鋪還要繼續觀望,初步確定3月1日購物中心店復工。

理由很簡單——甘樂算了一筆賬,發現“開店比停業虧得還要多”。昨天他特地跑去商場已經開始營業的餐廳瞭解了情況,客流是大家面臨的最大問題,由於商場屬是密閉空間,不少商場要求商家停止堂食,僅提供外賣服務。

“宅”经济丨互联网+购物中心,奏响冰与火之歌

餐廳停止堂食服務,只提供外賣

但即使只完成外賣,營業時間也非常有限。目前,成都大多數商場的營業結束時間都在19點之前,而對餐廳而言,19-22點是晚上用餐的高峰期,也就是說,如果按照商場現有營業時間進行工作,餐廳幾乎和晚間大部分訂單擦肩而過。

甘樂預測,如果將購物中心的門店營業,來自外賣的收入預計只是平時的三成,“這還只是樂觀估計”。

不過,針對這一問題也有人在想辦法。比如,紅星新聞了解到環球MALL正在試圖聯結自有寫字樓物業和商家,幫助餐飲企業獲取訂單。

“2月10號後,寫字樓裡不少企業開始復工,如何用餐、在哪裡用餐,其實也是他們面臨的問題。”環球MALL相關負責人說。

目前,環球MALL嘗試了兩類模式——一是考慮快餐的備餐和用餐時間,允許部分快餐商家較小規模開放堂食。二是鼓勵企業訂購團餐,比如麥當勞目前就推出了“滿500減50”的活動,一次訂得越多,價格越優惠。

“宅”经济丨互联网+购物中心,奏响冰与火之歌

環球中心

和自帶外賣屬性的餐飲不同,體驗類消費則面臨更大挑戰。比如,立巢航空博物館就因為疫情原因暫停營業。作為國內首個開在商業綜合體裡的迷你型航空博物館,這裡的所有消費,都是基於線下航空文化、飛行體驗等場景化體驗的。

不過,疫情也在倒逼體驗業態發生改變。立巢航空博物館執行館長楊培萌說,目前該博物館也在研發線上培訓課程,並進行線上博物館的打造,“需要一個較長的研發週期”。楊培萌表示,對這家博物館而言,目前線下仍是關鍵,但未來線上平臺將是新的突破口。

未來:

全渠道購物,社區商業佈局

疫情發生,讓原本應是消費旺季的線下購物中心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的“對手”互聯網,成為了他們緊急自救的“稻草”,也幫助購物中心及品牌加速認知多元渠道的價值。

“當在較大系統性風險事件中,全渠道購物的必要性就愈加凸顯出來了。”仲量聯行華西區研究部資深董事朱建輝表示,過去,零售行業仍更多聚焦線下,但此次疫情讓線下整體失能,那些只有單一渠道的商家在抗擊風險時的抵禦能力較低。

比如,一些少以運營線上業務,或沒有線上平臺的品牌,很難在疫情期間迅速建立銷售渠道並兌現流量,而反而是那些擁有全渠道、或是快速反應建立線上渠道的品牌,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現相當搶眼。健身房關閉造成的健身需求可以被浸入式健身課程替代,線下輔導班停課被在線網課替代,線上醫療問診同樣可以解決健康管理、醫療機構停業造成的需求真空。

“宅”经济丨互联网+购物中心,奏响冰与火之歌

學生體驗直播教學 資料圖

成都零售商協會秘書長歐建瓴也注意到這一變化。她表示,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艱鉅,傳統零售企業短期內依然面臨巨大經營壓力,“我們也在呼籲各企業能借危機變轉機,積極拓展線上多元銷售渠道,加強數字化建設和改革,加速企業升級和轉型,增強企業危機免疫力。”

但疫情之後,如何平衡線上與線下的關係,朱建輝的回答是“不要厚此薄彼”。在他看來,兩者都是基於消費客群的培養,且有不同的側重點——

線下消費的優勢是“體驗”,雖然現在線上也可以完成比如化妝品試色,確認服裝尺碼、顏色等功能,但線下的場景化體驗、社交屬性的營造仍是無可替代的。

同時,比起線上購物的物流成本,線下購物的即時性也是其重要優勢所在。

尤其在此次疫情中,毗鄰社區的社區商業,也顯示了重要作用。朱建輝表示,過去,遠洋太古裡、成都IFS等購物中心,屬城市型商業,具備全市覆蓋的能力。

就距離而言,社區商業大多開在距離居民生活區的10-15分鐘生活圈裡,且提供了比一般市場更有質感的、但又在日常購買能力內的商品,因此頗受普通人歡迎。事實上,社區商業更容易在覆蓋範圍上佔據優勢,通過提升生活本身的品質感、便捷度和性價比,以及在本次應急情形下的出色表現,讓其商業勢能得以釋放併產生後燃效應。這也為城市商圈的規劃與層級定位帶來思考,將有利於推動城市商業的迭代發展,甚至對城市本身的治理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拉昇作用。

而互聯網背後的線上,將成為零售拓展銷售渠道的重要方面。“從商業地產科技迭代的視角出發,房地產科技在零售商業的應用須提速。”朱建輝表示,即使疫情結束,線上消費也可以抵消消費場景與消費者的空間分離,通過AR、VR等互聯網產品,消費者也可以進行長期消費。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鄒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