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行為導向法在技工院校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德育課是目前技工院校學生必修的公共課程,對提高技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技生對德育課的學習熱情不高,甚至出現厭學情緒。本文就如何運用行為導向法,提高學生學習德育的積極性, 優化德育課堂教學,論述了行為導向法在技工院校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行為導向法 技工院校 德育課教學 運用

近年來,隨著技校規模的擴大,生源競爭的激烈,學生素質逐年下降,上課睡覺、看雜誌、玩手機等現象普遍存在,教師教學難度和壓力也越來越大。針對這些現象,學校多次召開研討會議,積極探討教學改革思路,尋求一條能適應當前技工教育現狀的教學方法。經過多年的德育教學實踐,我認為,行為導向教學法能夠以學生為中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能夠較好的解決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德育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良好。本文借鑑行為導向法所倡導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結合教學規律和技校學生的特點進行大膽的嘗試,在實際教學中運用基於"行動導向"而發展起來的教學方法,激活課堂,發揮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當今技工院校學生特點對德育課教學提出了挑戰

1、當今技工院校學生特點

現在技校生大部分都是00後出生,多是獨生子女和留守入學的多,一般跟爺爺奶奶長大,缺少父母的管教,吃的是添加劑較重的零食,穿的是低腰牛仔褲,理的是各種怪異的髮型,都是在蜜缸裡泡大的一代,這些因素使他們變得自私、好吃懶做、不思進取、怕苦怕累,經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獨立生活和社會適應能力。從技校生源上來說,來校就讀的學生大都是中小學階段的差生,在學習、能力、素質等方面普遍低於普通高中生,很多學生把許多不良行為帶進校園,如上課遲到、趴著睡覺、玩手機、看電子小說、吃零食、亂扔垃圾、隨地吐痰、說髒話、抽菸、曠課、逃學、聚眾鬥毆和違反規章制度的現象普遍發生,這給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2、對德育課教學提出的挑戰

(1)技校學生對德育課不重視。一直以來,技校生普遍存在著"重技能,輕人文"傾向,許多學生認為德育課不重要,內容更是老生常談。大多數技校學生喜歡上實訓課,但對純粹在課堂進行的理論課學習積極性不高,興趣不大,如果老師上課時不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上課爬著睡覺、玩手機、看小說、隨便說話的學生就會較多,能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學生較少。

(2)德育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將德育課劃入了可有可無的"豆芽科"之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德育課在德育中的地位充分表現出來,而是沿用"先讓學生看一看,再由老師念一念"的單一教學手段,忽視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造成學生對德育課無興趣,不可避免地導致:"教師講得累,學生聽得煩;你講你的課,我幹我的活"的尷尬局面。

綜上所述,德育課教學一度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行為導向教學法的誕生,無疑為技工院校德育課教學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基於行為導向法在技工院校德育課教學中的實踐

1、行為導向法簡介

行為導向法(Handlungsorientierte Methode)是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職業教育教學理論中湧現出的一種新思想,它是以創造實際工作情景,建立與勞動組織相似的學習小組,完成工作任務,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工作目標,以學生職業活動和培養關鍵能力為中心的現代教學方法。行為導向教學法確切地說更是一種指導思想。正如德國職教專家特拉姆所講"行為導向是一種指導思想,培養學習者將來具備自我判斷能力,懂行和負責的行為,這一途徑可視為主體得以持續發展的過程,也就是說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所獲得的知識和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得以展現"。 因此,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導向,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各種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方法的統稱。其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積極主動地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2、行為導向法給德育課教學的啟示

(1)行為導向教學要求教師只做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調員,體現學生中心原則,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符合技工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助於優化德育課堂氣氛。

(2)行為導向法注重綜合職業能力培養,更有助於發揮技工院校德育課對專業課教學、學生個人發展的作用,對教師重新認識德育課教學產生良好的借鑑作用。

(3)行為導向法強調不囿於教材的侷限與教師的行為,更注重學生作為人的存在。提倡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強調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教學理念及其對應的教學方法順應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技工院校的培養目標,適合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學中應用。

3、行為導向教學模式

行為導向教學模式

4、行為導向法在技工院校德育課教學中的運用

(1)大腦風暴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大腦風暴" (Brainstorming)原意是"突發性的精神錯亂"簡稱"BS"法。"大腦風暴"教學法是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問題自由發表意見,並對其意見的正確性或準確性教師不進行任何評價的方法。也是一種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工作方法。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愛因斯坦也說:"指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種方法是一種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獲得最多的思想和觀點的方法。通過鼓勵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給他們以成就感,激發其學習的強大動力。例如,在《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的選擇》一課的教學時,我運用大腦風暴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想,儘可能多寫出長遠的、近期的發展目標,列出備選方案。如何從眾多目標中確定好自己的長遠目標?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瞭解"預測、衡量、比較"三步決策分析的含義與程序,根據下表,嘗試運用生涯發展目標決策分析程序,確定本人長遠目標。

(2)項目教學法,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項目教學法(Projektmethode)是通過師生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行為。教師事先設定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任務,交給學生自己進行處理。從信息的收集,資料的整理,方案的制定,項目的實施及最終的評價,都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生在整個項目的推進和完成過程中體驗和感受,瞭解並掌握整個過程及每一環節中的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基本要求及所需的必備能力。這種方法猶如一個完整的單元項目,學生通過項目,學習和掌握每一環節的基本知識和了解必備能力。比如在用《職業生涯》教材時,我拋棄教材自身的章節邏輯,以公司運作的邏輯為紐帶串連整學期教學內容。具體言之,即公司成立( 學習寫企業文化)——生涯準備( 學習寫市場調查報告、專業分析書)——生涯目標( 學習怎麼確定職業生涯的長期和階段性目標以及目標的可行性分析等)——生涯規劃( 科學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我將教學資源整合出貼近學生在校實際、貼近學生專業,並將這些問題作為載體,進行項目式教學。由於學習項目的實踐性,極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通過與所學專業緊密相連的合作學習、實踐,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效果,培養了獨立開展工作的能力,同時加深了對德育課的理解,提高了德育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而且使課堂教學更富有吸引力、感染力。

(3)案例教學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知識領悟能力。案例教學法(Fallstudien)是通過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掌握相關知識,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在案例的分析過程中,通過案例所反映出的問題,學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識,分析、討論,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除了教學外,我還兼任班主任工作,與學生打交道多,上德育課,不是脫離實際地高談闊論,而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我經常用我校優秀畢業生的典型事例教育學生,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有說服力。如學習《職業生涯規劃》時,我沒有直接去講授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方法、步驟,而是我先讓同學們看了兩個往屆畢業生的對比照片,並把他們倆給我發的短信讀給學生聽、網上QQ聊天截圖展現給學生看,把學校成功畢業生的成功經歷講給他們聽,讓在校學生克服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毛病,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明白不論從事什麼職業都需要精業、勤業、敬業、愛業、樂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提高他們應對挫折,適應社會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職業道德與法律》第九課"預防一般違法行為"中有一個案例:一個青年工人小興在公交車上不但不給一位孕婦讓座還搶座位,發生糾紛後甚至口出穢語並且揮拳打人,致使孕婦倒在車廂內。小興後來被處於行政拘留五日。這個案例中的當事人小興的行為是不是違法行為?是一般違法行為還是犯罪行為?違反了什麼法律?學生去思考、討論、分析這一系列的問題,將內在的學習動機激發出來,通過分析、思考、回答等環節,學生沉浸於重要問題的探究中,最終提升科學探究、問題解決的技能與批判、反省的思辨能力。

(4)模擬教學法,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職場實戰能力。模擬教學法(Simulation)是模擬真實的學習、生活或職業活動中的某些場景,組織相關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在模擬環境中學習職業必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教學方法。通過模擬教學,一方面可以解決中實驗實訓設備不足的缺陷,同時模擬實際工作狀態的工藝。德育課也是一門指導生活的課程,如果教學脫離了生活基礎,學生就無法產生相應的情感體驗,所有的教育內容對他們來說也就成了外在的東西,教育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藉助各種教學手段,再現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每個學期初,我會把班級學生根據學習小組人數來成立模擬公司,每個班分成5-8個模擬公司, 每個公司7-9人,設董事長1人,總經理1 人, 人事部長1人,辦公室主任1人,秘書1人,員工3-5人, 崗位實行每月輪換制。模擬公司的運作發展,要求有公司的名字、公司的標誌(每節上課要擺放出來)公司之歌、公司的口號、規章制度等等。別具一格的模擬公司,使小組成員有了共同的期望和目標,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格局,增強了學生的職場意識。

(5)角色扮演教學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角色扮演法(Rollenspiel)是一種讓學生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來影響學生個體心理過程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在課堂上進行角色互換表演,親身的體驗,就會更容易去理解所扮演角色的心理狀態,從而充分展現出現實社會中各種角色的"為"和"位",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社會能力和交際能力的目的。角色扮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應變能力,學生承擔不同的角色,面對不斷地出現新的情景,不斷地做出新的應答。在角色扮演中,學生的參與程度大大地提高,使教學內容更加活潑和更加明確。

①虛擬情景的扮演。通過模擬某個特殊情境中的人物或角色來學習相關課本知識,形成關鍵能力。比如我在講《正確對待人生》時,很多同學有著錯誤的幸福觀和生命觀,認為有錢就會有幸福,人變得很冷漠,對社會弱勢群體缺乏同情和幫助。因此,我在教學中設計了"換位思考,角色互換"的遊戲,讓學生扮演啞巴與人對話,從而明白殘疾人的不便;讓學生扮演盲人,明白了擁有黑暗的麻煩;讓學生扮演孕婦,明白身懷六甲是怎樣的滋味。讓學生在角色互換後,暢談角色扮演中的感受,很多同學有了切身體會後,語言表達也變的自然和流暢了,學生也感受到了他人的艱辛和不容易,從而珍惜眼前的幸福和擁有的一切。

②學生自創情景劇的扮演。德育課程中有許多內容可以通過學生自創情景劇表演的形式讓學生理解教材。如在講《成長的煩惱》這一章節的時候,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闡明小組的角色及要求:每個小組負責寫"我的青春,我做主"的心理劇本。內容的選擇、角色的確定、道具的設計和最後上臺的表演等等都由小組完成。我設置"最佳劇本獎"、"最佳表演獎"等獎項,激勵學生認真對待自己的表演,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形成為一個共同目標努力工作的良好氛圍,培養學生之間溝通與交流的能力,使學生既能適應團隊工作要求,又能充分展現個人才華,為今後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6)任務驅動教學法,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任務驅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任務"來統領整個教學過程,調動學生探索、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思想和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最根本的特點就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定學"的被動教學模式,創造了"以學定教"、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任務驅動教學使學習目標十分明確,適合學生特點,使教與學生動有趣、易於接受。例如:在講《禮儀教育》 "座次禮儀"時,我採用分角色任務的方式學習,即把全班分成四個任務組,四個組分別接到不同的學習任務,討論組織好後,各組做好自己的工作內容,一組是參觀考察團組,學習任務是宴會禮儀和座談禮儀;二組接待辦公室組,學習任務是接待禮儀和照相禮儀;三組客人拜訪組,學習任務是坐車禮儀;四組主人接待組,學習任務是用餐禮儀,我對各組佈置不同的任務進行討論、學習和角色扮演,讓學生知道禮儀在不同的職場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場合禮儀的運用也是不一樣的,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7)引入教學法,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德育的積極性。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是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據技校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好的教學導入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能增強德育課教學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因此,我利用別出新裁、引人入勝的情境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參與熱情,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例如:在講《樹立正確價值觀》時,我給學生們放了一首傅笛生的《眾人划槳開大船》:"一隻竹篙耶,難渡汪洋海;眾人划槳吆,開動大帆船;一棵小樹耶,弱不經風雨;百里森林吆,並肩耐歲寒,耐歲寒……"通過這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使學生們明白了,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宏偉目標僅憑一人之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家心連心手挽手,才能最終實現。

綜上所述,行為導向法的探索應用,對改善技工院校德育教學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同時,作為一名技工院校德育課教師更應與時俱進變革教學內容,開發課程資源,使德育課教學面向現實,在教學中聯繫學生的生活、工作實際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德育思想,能用德育課的有關內容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技工院校學生願意主動的去學習德育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