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解毒--蒲公英

葉如萵萱,花如單瓣菊花。四時有花,花罷飛絮。斷之莖中有白汁。鄭方升曰:一莖兩花,高尺許者,掘下數尺,根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

【處方用名】蒲公英 (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最早記載於《名醫別錄》。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甘。歸胃、肝 經。

【基本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


清熱解毒--蒲公英


【臨床應用】

1,用於癰腫療毒,乳癰,肺癰

本品苦寒洩降,能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主治內外熱毒瘡癰諸證,兼能通經下乳,為治療乳癰(乳腺炎) 良藥。用治:

① 癰腫療毒常與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銀花等同用,如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鑑》);

②乳癰 ,可單用本品濃煎內服,或以鮮品搗汁內服,渣敷患處,也可與瓜菱、金銀花、牛蒡子等同用;

③腸癰(闌尾炎)腹痛,常與大黃、牡丹皮、桃仁等同用;

④肺癰(肺膿腫)吐膿,常與魚腥草、冬瓜仁、蘆根等同用;

⑤咽喉腫痛,與板藍根、玄參等清熱利咽之品同用;

⑥毒蛇咬傷,鮮品外敷患處。

2,用於熱淋,溼熱黃疸

本品苦寒,既能清熱利溼通淋,又能利膽退黃。

用治: ①熱淋澀痛,常與白茅根、金錢草、車前子等同用; ② 溼熱黃疸,常與茵陳、梔子、大黃等同用。

此外,本品還有清肝明目之功,用治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可單用取汁點眼,或濃煎內服,亦可與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明目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 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燻洗患處均可。


清熱解毒--蒲公英


【藥理作用】本品煎劑或浸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腦膜炎球菌等多種細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對某些病毒、真菌及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其地上部分提取液有抗腫瘤作用;還有利膽、保肝、利尿、健胃及輕瀉作用。

【現代運用】現代臨床以本品水煎內服或製成片劑,內服或外用,可用治甲亢眼突、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尿毒症、便秘、多種感染性疾病。

本草摘要:

蒲公英

一名黃花地丁。瀉熱、解毒。甘,平。

花黃屬土,入太陰、陽明。脾、胃。

化熱毒,解食毒,消腫核,專治乳癰,乳頭屬厥陰,乳房屬陽明。同忍冬煎,少入酒服,搗敷亦良。療毒,亦為通淋妙品。諸家不言治淋,試之甚驗。擦牙,烏髭發。《瑞竹堂》有還少丹方,取其通腎。

東垣曰:苦寒,腎經君藥。白汁塗惡刺。凡堂郵諸蟲,盛夏孕育,遊諸物上,必遺精汁,幹久則有毒。人手觸之成疾,名狐尿刺,燥痛不眠,百療難效,取汁厚塗即愈,《千金方》極言其功。

搗汁酒服,治噎膈如神。


清熱解毒--蒲公英


附:現在很多人喜歡選用蒲公英泡水喝來去火,但需要注意的是蒲公英性寒涼,不可量大久服,尤其是脾胃虛寒類人群,長時間、大劑量服用會對脾胃造成損傷,引起脾胃虛弱,出現胃部不適、胃痛、腹瀉等症狀。

此文僅供參考,大家如有己見,可在評論中分享交流經驗。


持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