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意义

信仰是西方宗教名词,宗教信仰的作用在于四个方面:价值体系、道德教化、心灵抚慰和社会整合等。

1.价值体系

宗教是人们认识宇宙、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一种意识形式,因此有一整套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在这些看法和态度的基础上,产生对事物价值的根本观点,这些观点按照主次、轻重排序,构成价值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行为的心理基础。宗教通过信仰的方式维护这种价值体系,使其牢固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2.道德教化

宗教伦理是宗教对社会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宗教伦理强化了某些道德规范的功能,并借助神圣意志的名义,将某些世俗道德的内容纳入信仰领域,使普通的伦理规范成了宗教戒律,平凡的道德准则变成超凡的道德律令。这种道德教化对于信徒就具有很强的约束、自律作用,对其他社会成员也产生一定影响。

3.心灵抚慰

宗教能满足人们心灵抚慰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物质的安慰和社会的安慰有不能够到达的地方。比如生老病死,不是物力财力等社会条件能够根本性地解决的。人们一旦有心灵抚慰的需求,有可能会诉诸宗教来解决。宗教的心灵抚慰能够使信仰者比较平静地对待生老病死,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对痛苦、恐惧的解脱。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不平等现象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缺少爱的人总是有的。宗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平等的渴望、对爱的渴望。宗教一般都是“泛爱”的,宣扬神平等地爱每一位信众,满足人们对平等和爱的渴望,这也是一种心灵抚慰。

4.社会整合

宗教将不同的个人、群体、社会势力等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各要素,通过信仰联系在一起,在共同的组织形式、共同教义和共同礼仪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存在的价值整合,增强和促进共同体内部的团结和一致。同时,宗教通过自律与他律的方式,对社会个体进行行为整合,实现成员的一体化,形成凝聚力。宗教在统一社会意志、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社会关系、降低社会内耗、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说,宗教有价值体系、道德教化、心灵抚慰和社会整合等四方面的作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的哲学信仰,这个哲学信仰能不能达到和西方宗教信仰同样的作用?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乾卦》通过论述太阳的运作,阐述仁的思想和规则;《坤卦》通过讲述大地的职能,阐述义的思想和养成。仁的思想从爱亲人到爱众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此推演,伦理秩序就形成体系。义的思想是奉献自己成就别人,“义当生则生,义当死则死,眼前止见一义,不见有生死”,这是义的极致发挥,是对社会角色的最高要求。这种价值是由内而发的,具有自觉自愿的特征。所以说,中华民族的哲学信仰能够建立严整的价值体系,也能够使这种价值体系稳定地发挥作用。

第二,太阳能够循环往复运行,是符合某种规则的缘故;大地能够成为万物生长繁衍的依托,也是符合某种规则的缘故。行云施雨、承载万物,伟大如天地,也需要按照规矩运行,人在社会中,岂能没有规矩?这个规矩就是法律和道德,古人称之为礼,“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所以说,中华民族的哲学信仰的道德教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乾坤就是阴阳,阴阳是循环运作的,所以生死是相互依存的。中华传统文化认为,死去的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并且对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影响;每一个人最终也会逝去与祖先汇合,死亡就成为一种转化,这就大大减少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我们不能直接感受到神的平等慈爱,却时时刻刻能够感受到天地日月的平等施与。

第四,乾为仁,坤为义,天生而地成,仁与义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泛指一切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整合的纲领,仁是这个纲领的灵魂,义是使众人联系在一起的内在力量。《大戴礼记·本命》:“盗窃,为其反义也。” 反过来讲,义就是奉献,是付出,是成全他人。《左传·隐公元年》:“不义不昵,厚将崩。”传统文化如果没有“义”的理念,中华民族不可能在经受重重历史磨难中一步步壮大,也不会在历经五千年的跋涉还能够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中国人用历史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哲学强大的社会整合能力。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能够替代宗教信仰的社会作用。中国人没有信仰是一个伪命题。不可否认有些当代中国人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丢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灵魂就像无家可归的孩子一样,整个人变成随波逐流的浮萍,这就是没有信仰的人。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哲学基础思想的一种表述方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的凝练总结。

宗教对社会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说宗教宣扬救赎,却在历史上引发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与战争,充当殖民扩张的工具;宗教的心理抚慰有麻醉的作用,使宗教沦为统治工具;宗教教义解释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难免使宗教成为某些机构和人的玩物等。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信仰来自哲学,这是一个公开、开放的理论体系,每个人都可以独立思考和自愿接受,类似宗教信仰的消极作用是不存在的。

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的发展壮大依靠“自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民族的延续依靠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华民族的信仰,永远充满着进取的活力和温厚的关爱。

信仰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