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癌症患者和家庭來說,隨訪和治療同樣重要,請千萬不要忽視

對癌症患者和家庭來說,隨訪是和治療同樣重要的問題。可惜,很多人都忽視了隨訪,從而影響了治療效果。

美國和中國癌症治療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隨訪的依從性。美國由於醫療資源豐富,患者教育到位,隨訪通常做得很好,醫生和患者長期保持溝通,遇到問題就能及時處理掉。但在中國,很多人以為治療結束就不用再管了,這是完全錯誤的。

對癌症患者和家庭來說,隨訪和治療同樣重要,請千萬不要忽視

尤其是肺癌,複發率較高,因此即使完成治療,甚至認為被治癒,也需要定期回醫院進行常規醫學檢查。如果身體良好,則可以讓大家放心,如果身體或情緒有問題,那隨訪可以及早發現任何潛在變化,儘早處理,把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

大家要知道,癌症治療的副作用可能會延續數月甚至數年,能對患者的身體或情緒產生一定影響,隨訪時可以核查,並和醫生討論如何處理這些變化。

隨訪方案的細節因人而異,與癌症類型、治療方案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有關。一般來說,癌症康復者在治療結束後的初期(2-3年),至少每隔3個月左右就應該回到醫生這裡做檢查,隨後檢查的頻率可以降為6個月1次或每年1次。

對癌症患者和家庭來說,隨訪和治療同樣重要,請千萬不要忽視

​那隨訪應該找什麼樣的醫生?

理想狀態下,最好選擇你的主治醫生,因為他/她最熟悉你的病情。但如果條件不允許(比如身在外地),那也可以就近找信任的專業醫生。如果是後者,建議提前找主治醫生要一份治療總結,隨訪的時候把這份總結帶給新的醫生,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避免誤會。

建議大家把總結和病歷放在一起。這樣一來,關於你的治療的所有關鍵信息就會一直集中在一處,很方便。

對癌症患者和家庭來說,隨訪和治療同樣重要,請千萬不要忽視

​隨訪需要準備哪些資料?

1. 確診患癌的日期和年齡。

2. 所患癌症的類型。

3. 癌症分期,分型,基因突變等報告。

4. 所用治療方案的地點和日期,包括:所有手術細節;放療的部位和總劑量;化療藥物的名稱和劑量;其它藥物(靶向,免疫等)的名稱和劑量;關鍵的實驗報告,比如X射線報告,CT掃描報告,核磁共振成像報告等。

對癌症患者和家庭來說,隨訪和治療同樣重要,請千萬不要忽視

​5. 生活中需要監測的指標(活動量,飲食等)列表。

6. 參與到你的治療和隨訪的專家信息。

7. 治療中或治療後出現的任何問題。

8. 你所接受的其它護理信息(比如特殊藥物、心理輔導或營養補充)。

當你與隨訪醫生會面時,一定要坦誠地告知你遇到的任何身體或心理問題,千萬不要隱瞞。大家不要自己判斷,任何症狀都值得重視,但不一定代表復發,也許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解決。

對癌症患者和家庭來說,隨訪和治療同樣重要,請千萬不要忽視

​隨訪時應該問醫生哪些問題?

1. 我應該做哪些隨訪?頻率多久?需要找哪些科的醫生(腫瘤科?營養科?)

2. 生活中哪些症狀是我特別應該注意監測的?

3. 如果出現了這些提到的症狀,我應該聯繫誰?

4. 我可以做些什麼來緩解治療後的疼痛、疲勞或其它問題?

5. 癌症及對癌症的治療可能給我帶來哪些副作用?該如何面對?

對癌症患者和家庭來說,隨訪和治療同樣重要,請千萬不要忽視

​6. 我要過多久才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7. 我的癌症復發概率多大?我可以做些什麼來預防癌症復發?

8. 本地有沒有我可以參加的患者互組社區,QQ群或者微信群?(醫生推薦的通常會比較可靠。)

大家會發現,把這些問題提前寫下來會很有很大幫助,能顯著增加和醫生溝通的效率和價值。當與醫生見面時,大家可以仔細作筆記或者錄下談話,以便日後參照。

對癌症患者和家庭來說,隨訪和治療同樣重要,請千萬不要忽視

​我強烈推薦大家重視隨訪,是因為它不僅能解決身體上遇到的問題,還能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很多患者都說,積極參與隨訪,參與到日常醫療護理和生活方式的決定過程,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很好的重拾對自身掌控感的辦法。

每個人都希望儘量掌控自己的生活,做出理性的決定。但這種掌控感,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通常會消失,大家會覺得很無助。因此,治療完成後,繼續積極學習防癌抗癌知識,積極做一個和醫生互動的夥伴,積極地從真正的專家那裡獲取幫助,是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的開始。

對癌症患者和家庭來說,隨訪和治療同樣重要,請千萬不要忽視

​溫馨提示

如您在出院後,遇到醫院科室隨訪中心的人員對您進行隨訪,請您積極配合,因為隨訪員是依據主診醫生給出的指示和要求對您進行隨訪,並且會及時向主診醫生彙報您的康復進展,祝您早日康復!

其實癌症也並不是很可怕,要得到科學的治療與合理有效的康復,帶瘤生存幾年,幾十年都不是難事,更腫瘤康復資訊,請關注“康復樂園腫瘤防控”公眾號平臺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