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多方籌集,全力保障防控物資供應

(陶雪琴 翁勁報道)醫用防護物資就是醫務人員衝鋒向前的手中護盾。然而,在戰“疫”打響之際,江西省腫瘤醫院只有日常使用及應急保障醫療防護物資儲備,供應企業也因疫情及春節假期無法配送。面對嚴峻的疫情形勢,醫用防護物資供給壓力非常之大。

為保障防護物資供給,1月20日始,器械科副科長黃小華每日值守在醫院,沒休一天假,與全科同事一起,齊心協力,全力籌集,科學調配,將防護物資及時供應到全院醫務人員手裡。

一、多措籌集,保障防護物資供應

一是廣開採購門路。1月20日起,黃小華每天撥打上百通電話,聯繫每一家有合作關係的防護物資生產、配送企業,發動親朋好友同事,多渠道收集物資。這段時間,他24小時待命,生怕因未及時接聽電話而影響物資籌備。每日通話時間過長,甚至出現了耳鳴症狀。

二是快速配送物資。為保證防護物資順利拿到貨,院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特批允可先付款、後到貨方式採購。器械科易華香、梅林英、閻林洋,司機班趙軍等紛紛主動放棄假期,組成取貨快速反應小隊,隨時待命,前往企業取運物資。物資到庫後,庫房管理員立即清點物資、入庫出庫,第一時間配送給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的醫務人員。

未雨綢繆,多方籌集,全力保障防控物資供應

三是爭取上級支持。根據省衛生健康委的統一安排,我院須合理預判醫療防護物資需求量並及時報送省衛生健康委,然後通過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保障組調撥,並獲6批次醫用口罩40150只、外科口罩17200只、紅外線體溫篩查儀1臺。

四是啟動捐贈通道。1月29日,經醫院防控領導小組審定,決定開通社會捐贈通道,更開更廣打通物資籌集渠道,緩解物資緊缺現狀。捐贈公告發布以來,收到15家愛心企業、6家愛心組織、4名愛心人士及4位匿名人士捐贈的防護物資及食品30多個批次,尤其收到國外N95口罩200多個、護目鏡165個等,解決了燃眉之急。

未雨綢繆,多方籌集,全力保障防控物資供應

二、嚴格把關,守住質量安全底線

器械科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安全驗收管理。每收到一批防護物資都登記在冊,並仔細查看產品生產企業資質、產品出廠標準、生產日期、有效期,查驗防護等級,確保質量過關。

國外醫用防護產品的質量和防護等級甄別,是一項重要且困難的工作,陶雪琴通過查閱國家或省級衛健委官方發佈的防護用品規範、中國CDC發佈的口罩選擇與使用技術指引,以及醫療同行總結的防護用品選用原則,逐字逐句啃下生硬的英文、泰文說明書,仔細甄別物資的使用用途、防護等級、有效期等等,再將物資分類發給適用人員,為安全使用把好第一關。

未雨綢繆,多方籌集,全力保障防控物資供應

三、科學統籌,築起疫情防護屏障

一是規範調配。為把有限的防護資源發揮最大作用,根據實際情況,嚴格院感防護和消毒隔離規範要求,全院統籌、限時限量、分級供給防護物資,將醫用防護服、護目鏡、醫用防護口罩、面罩列入特定管制物資,由醫院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安排使用。

二是確保重點。以援鄂醫療隊和院發熱門診、隔離病房等一線部門為核心,保障醫療防護用品充足。以各臨床、醫技科室為重心,配備7天使用量的一次性使用口罩、免洗手消毒液和圓筒帽。以全院職工健康為底線,各科室發放10天使用量的一次性使用口罩,並給每位職工發放1根體溫表。

三是分級防護。隨著入院患者增多,疫情防控壓力逐漸增大。本著“應保盡保保安全,防止過度防護重節約”原則,根據分級防護標準,在保障基本防護物資的基礎上,以7天為時間間隔,限量供應外科口罩、圓筒帽、隔離衣、手術衣等用品。

未雨綢繆,多方籌集,全力保障防控物資供應

截止2月13日,器械科共調配一次性醫用防護服143件、一次性醫用防護口罩(N95-1860)275只、一次性外科口罩9260只、一次性手術衣5800件、一次性醫用口罩305400只、一次性防護帽32000只、護目鏡19副、防護面罩9個、額式體溫計30個、體溫表35000根、免洗手消毒液2586瓶等物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