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三)文化纵横:中国画“以形写神”的创作思想

  “以形写神”出自东晋顾恺之的《论画》:“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趣失矣。”这句话是说通过画人物的形象来传达人物精神,如果没有了具体描绘对象作为参照,就无法得“神”之趣了。以顾恺之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画家注重人物画的“传神”理念。关于“神”的认识,在先秦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儒、道两家皆认为“神”是一种客观存在,虽无形、无状但妙引万物。而人之“形”和人之“神”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淮南子》里讲:“故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形”为生命之载体,“神”为“形”之主,“形”为“神”之从,但“神”的风采要靠“形”来彰显。绘画要通过描绘人物外表之“形”把握住对象的内在精神气度和个性,这样表现才深刻。这种绘画理念重视表现人作为一个生命整体而显露出的神韵和风采。也就是通过对“形”的表现,传达出“神”。后代的画论家虽围绕着“写形”与“写神”的关系多有发挥,但大都也认同“写神”与“写形”是相统一的,但“写神”更加重要,毕竟一味“写形”只是孤立地描绘表象,“传神”才能够表现对象之本质。

中华传统文化|第十讲(三)文化纵横:中国画“以形写神”的创作思想

顾恺之

  那么绘画要怎样传神呢?顾恺之又有一段话:“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也就是说画人物要想传神应着眼于人体的某个关键部位,在他看来就是“阿堵”(眼睛)。顾恺之画人物常常很久不画眼睛,他觉得眼睛刻画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传神”的效果。“写神”至要之处,还要慎之又慎。有记载说顾恺之为裴楷作画,总觉得不满意,思考了很多天,后来在画中人面颊上添了三根毛,就使人物传神起来。这就说明,通过画家精微观察,把所画人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捕捉入画,对“传神”是至关重要的。

  “以形写神”是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要旨,也许与西方写实绘画如实地描绘人物形象结构、空间透视相比,中国的古代人物画似乎不那么“写实”,这首先就是基于东西方画家在人物画上的追求不同。西方画家所执着于表现的在中国古代画家看来属于“形”“似”范畴,这不是中国人物画家的追求。为了“传神”,彰显“神”,甚至是可以“忘形”的。所以我们中国古代有那么多人物画,形象极其简率,甚至“逸笔草草”,但所表现人物都是神采飞扬、活灵活现的。欣赏中国人物画,首先就要看他是否能传递出形象的“生动”之态,看是否有神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