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掐斷”人類兩萬年前通往美洲的路線


如果“掐斷”人類兩萬年前通往美洲的路線

我們可能會經常不滿意今天的生活,總想著假如在曾經某個時刻做了對的選擇,現在就會生活的更好,自己就會更成功,愛人就不會離去或者會和誰在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

可這都是假設,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選擇。但是否考慮過,其實並沒有“選擇”,在曾經的那個時刻我們只能走唯一的那條路,它是必然。

假如,我只是說假如,我們回到想回到過去的某一時刻,去選擇不同的路,那麼在後面發生的每一秒,就都會不同。

可惜的是,這條新的路,還是唯一的,你並沒有可能去與曾經選擇的路進行對比,來驗證你這次終於走對了。

但這種“想象”卻很上癮,我們可以用它來創造一個新的世界。

今天,我就想做一個能改變全世界的話題:

如果幾萬年前人類沒能從亞洲遷徙進入美洲,今天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只需將第四次冰河期提前一萬年結束即可

我們知道第四次冰河期持續了兩百多萬年,在一萬到兩萬年前這段期間結束。

通過古人類遺骸的碳檢測,美洲大陸的人類祖先的存在時間在1.5萬年以前,也就是說人類祖先大概在這時候到達美洲。

而同樣通過碳檢測亞洲大陸的人類祖先存在時間最早是從3.5萬年前開始的,中東歐洲大陸在4萬年前。

這樣我們就可以推導一條路徑,人類祖先漫長的遷徙過程,美洲人類是從歐亞大陸遷移至此的,歷經了兩三萬年。

為什麼從中東走到亞洲只需五千年,而從亞洲遷徙到美洲,卻需要幾萬年?

因為歐亞非大陸相連,人類相對容易遷徙,可到達美洲緩慢原因有兩個。

一個原因是他們只能從白令海峽穿過,這是一個佔地狹小的通道而並不是寬闊平坦的大陸便於找到和通過。

第二個原因是由於白令海峽遠離赤道,生存環境寒冷艱苦。

因此遷徙至美洲的進程很緩慢。

可是亞洲大陸與美洲大陸被海水相隔,幾萬年前的人類連語言都沒有,不可能能造船通過啊?

這是因為第四次冰河期間,海平面比今天低70米,同時海水結冰,人類得以從這片狹長通道進入美洲,而且白令海峽是唯一的通過路徑。

那回到正題,如果在3.5萬年前人類到達了亞洲,不等他們通過白令海峽冰河期就提前結束,我們僅需將冰河期結束期間提前一萬年,這樣海平面上漲、冰川融化,人類只能滯留在亞洲。

這樣我們的故事就可以開始了。

美洲將變成動物天堂,直至被歐洲人發現

沒有人類,美洲大陸的其他動植物將沒有天敵,這裡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天然動物園”。

我們也做過一項調查,在幾萬年前,地球上大量的大型動物大量滅絕,而奇怪的是在這幾萬年間並沒有可怕的天災,科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

經過人類遷徙的時間對照,我們清晰的發現人類遷徙到一個區域,其他動物會大量的滅絕,這就是說人類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在開始大遷徙階段開始,已經登上了食物鏈的頂端,幾乎沒有天敵,他們有語言、會製作和使用工具,能大規模靈活協作。

比如澳大利亞,在人類4萬年前進入這片大陸之後,大型動物幾乎在幾千年間滅絕了80%。

這就可以判斷,沒有人類的美洲大陸,會變成一個封閉的“天然動物園”。

同時,因為沒有人類進駐,美洲也會被森林大面積覆蓋,因為17世紀的歷史資料表明,歐洲人通過殖民美洲,帶來了可怕的瘟疫,導致美洲原住民大面積死亡,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尤其是北美的森林植被迅速擴張。

人類真正意義上的發現美洲,是在1492年由西班牙探險家哥倫布發現的。

在這個時間節點之前,美洲只是默默的存在,它不會對外面的世界產生任何影響。

1492年之後,世界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沒有美洲文明,很多農業奇蹟將消失

首先,我們要正視美洲原住民所創造的人類文明。

從地理和自然條件來看,美洲大陸幾乎是地球上最好的陸地,平原廣闊、河流密集、山地少、礦產豐富。

這種條件當然非常適合發展農業文明。

而歐洲人和美國人往往會貶低原住民所創造的文明價值,但如果隨便說出一些例子,我們會驚訝的發現,印第安人創造的農業文明是何等的偉大。

印第安人獨創玉米種植,今天在世界各種糧食的總產量中,玉米產量佔1/4。僅次於小麥、水稻的產量,如果沒有玉米在世界較普遍的種植,今天許多國家是否會產生糧荒。

印第安人獨創天然橡膠,他們很早就懂得割取橡膠樹的汁液製造工具。18世紀,白人偶然看到印第安小孩在玩弄能彈跳的圓球,才發現了這個“寶貝”。後來被廣泛用於工業部件及商品,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

印第安人獨創可可種植,可可是他們傳統的日常飲料。他們還吃褐色的糕餅,其實就是將可可同玉米粉合成的“巧克力”。目前世界年產可可300萬噸左右。

同時,馬鈴薯、西紅柿、黃瓜、南瓜、西葫蘆和辣椒等,都是印第安人貢獻給全世界的禮物。如果沒有印第安人為我們培育出這些蔬菜,很難想像我們今天的飯桌上會如此豐富多彩。

但是,由於這些美洲原住民沒能從亞洲遷徙過去,這些農業奇蹟,可能根本就不會在地球上出現了。

美洲被開發進度會延緩至少幾十年

歐洲的強大是從”文藝復興”開始的。

它並不是指達芬奇、拉菲爾、米開朗基羅這些藝術家的復興。

實際上文藝復興是從12世紀開始,歐洲人重新用拉丁文把阿拉伯翻譯的古希臘文獻翻譯回來的過程,它們尋求找回丟失了兩千年的古希臘哲學科學文明。

到達文藝復興中後期,歐洲各國的經濟、文化和政治體制都在進步,他們正在熬過黑暗的中世紀,因此在十五世紀末自然而然開啟了“地理大發現”。

這是也是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他們開始向南探索非洲,向東探索亞洲,向西發現了美洲。

歐洲國家非常多,地理條件並不優越,多山,被海包圍,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就是這種生存條件,因此逼迫他們通過貿易,將自己的商品與非洲和中東交易換回糧食。

因此是生存環境使歐洲在兩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一個崇尚自由、具有冒險精神和契約精神,並且非常開放的民族。

1492年,到處化緣的哥倫布終於得到西班牙國王的贊助向西探險,他相信向西航行可以創建一條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經過兩個月的航行,終於,他發現了美洲大陸。

期初的一百年,歐洲各國首先要在美洲建立要塞,站穩腳跟才可以進行開發,可是這一過程卻非常艱難並且發展緩慢,據統計,當時到達美洲的人們因為水土不服,死亡率達到70%。這還是在美洲原住民幫助之下的數據。

如果沒有美洲原住民,歐洲將如何對待一塊完全沒有任何文明痕跡的荒野大陸?

我們分幾方面來看。

第一,歐洲人發現新大陸,都是抱著投機心態,只想發現金礦並馬上帶回國內。但是茂密的叢林會讓探索難度加大。

第二,由於沒有印第安人的協助,到達新大陸的歐洲人口死亡率進一步提高,這就會導致政府和商人無法在國內尋找到願意去新大陸探索和生活的勞動力和志願者。

第三,由於沒有任何農業文明,他們不會快速尋找到可以運回去變現的商品。比如不會快速出現種植園,就不需要大量的黑奴;不會大範圍的殺死原住民搶奪他們的財富運回國內,這些客觀的利益都不會出現。這將會導致國內對其航海探索的投資中斷,貴族會失去耐性,停止對美洲的“發財夢”探索。

第四,美洲有可能會成為歐洲的“逃難者天堂”,即使面對蠻荒可能會死,但在歐洲被宗教和生活所迫的窮苦百姓,會砸鍋賣鐵湊足船票到新大陸上碰運氣。

如果發生這些情況,美洲的被開發進度會至少延緩幾十年。

亞洲會被提前“開發”,八國聯軍會提前到來,康乾盛世可能不會出現

16世紀開始,歐洲東邊的鄰居,穆斯林民族誕生了兩個極其強大的帝國,這就是橫跨北非和中東的奧斯曼帝國,另一個則是波斯的薩菲帝國。

他們對歐洲產生了巨大的衝擊,這兩個帝國在16-17世紀快速的領土擴張嚴重威脅歐洲各國的核心利益。

他們擁有非凡才華的君主,擁有完備的行政制度,擁有強大的現代化軍事力量,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擁有廣闊土地來發展農業,同時還非常富有。

這兩個帝國的穆斯林商人,壟斷著對南亞貿易的控制,佔據路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

如此強大的鄰居,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向其投出橄欖枝來結盟或尋求庇護,根本不可能產生侵略的想法。

因此,對利益如飢似渴的歐洲列國,他們無法從陸地向東開拓,美洲開發擱置,他們只能一路向南。

其實,葡萄牙在1497年就探索出來繞過西非,從好望角直通印度的商道,當沒有了短期開發美洲的動力,歐洲必定會加速對亞洲的商路開發。

值得一提的是,在亞洲,在16世紀出現了與其他兩個穆斯林帝國同樣強大的帝國,就是印度的莫臥兒帝國。

他們富得流油,歐洲人對於香料的熱衷願意承擔任何危險。同時,印度能織出令人難以置信的紡織品也讓歐洲和中東人垂涎欲滴。

可惜,印度帝國同樣軍事能力出眾,至少在短期內,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有想把印度作為殖民地的念頭,從現實與假設進行對比,殖民印度的時間差估計不會相差太多。

那歐洲人由於沒有美洲持續輸出利益,雖然大力開拓與印度的貿易,這對於迫切需要資本積累的歐洲列國來說,遠遠不夠,那該怎麼辦?

他們大概率將在通商印度的同時,繞行繼續向東,直至中國。

16世紀中國在幹什麼?這一時期正好是大明王朝的鼎盛時期。

“群狼”聞著腥味兒穿越千山萬水,發現了一塊大大的肥肉,將會發生什麼?

其實中國文明對於歐洲列國來說並不神秘,因為13世紀馬可波羅的遊記在歐洲廣傳,16世紀葡萄牙人克魯士當時就在中國。

我們試想,如果16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提前與中國進行貿易,將會發生一系列的矛盾。

眾所周知,中國自古重農抑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封閉地貌導致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可耕種面積卻相對缺乏。

如果不抑制經商,大量的糧食作物會被交換出去,饑荒在所難免,統治階級必定限制。

由於沒有美洲農業作物輸入歐洲,當發展至17世紀,歐洲各國實力普遍大增,勢必使經商的主要貨物成為糧食,一個大買家碰到一個強大的糧食大戶,可這個大戶又不願意賣糧,怎麼辦?

現實中,早在1517年葡萄牙就開拓中國地區的貿易,派出了歷史上第一支來華的歐洲艦隊。

但明朝對外國貿易毫無興趣,態度堅決,拒絕一切談判,導致之後的一百年裡,被逼急了的葡萄牙、荷蘭和英國屢次侵犯沿海城市,大明水師卻形同虛設屢次被虐,雙方的博弈並沒有實質進展。

由於美洲開發放緩,歐洲對於中國的貿易訴求勢必加強,歷史也會很不一樣,可能性從幾方面考慮,時間順序呈遞進關係:

第一,葡萄牙、荷蘭、英國會佔據一個補給港,比如殖民臺灣的可能性極大,因為現實中在17十七世紀初由於荷蘭突然封鎖廈門,導致福建政府同意荷蘭船隻在臺灣駐紮。而這個時間也許能提前三四十年發生,臺灣將會變成歐洲在亞洲的重要據點,作為軍事及貿易補給站,戰略意義重大。

第二、內憂外患的明朝會交給清朝一個沒那麼繁榮的一眾南方城市。我們知道清朝於1644年入關推翻大明王朝,可南方正在發生的“貿易掠奪”將是清政府的大麻煩,一個沒有多少軍力的遊牧民族在短期內無法從政治和經濟上快速切換朝代,這就給歐洲侵略國創造了有利條件,貿易封鎖局面會在17世紀中葉功虧一簣,大批沿海城市被迫開放。

第三、陸地戰役不會全面開展。由於歐洲各國要的主要是貿易收益,至少在18世紀之內還沒有想法佔有中國土地,因此海上戰爭在所難免,但形同虛設的中國水軍會不堪一擊,這會加速歐洲侵略者對中國各沿海港口與商品的掠奪企圖。

第四、香港、澳門的佔領會提前150-200年。由於朝代切換作為契機,歐洲列強會加速貿易侵略,快速膨脹的利益會驅動歐洲各國派駐更多的艦船前來貿易與軍事威脅,導致除臺灣作為後援補給要塞以外,他們會迫切尋求屬於自己的中國重要港口方便通商,因此可能會在1700-1750年期間佔領香港、澳門,甚至更多港口。

第五、鴉片戰爭將不會出現。因為不需要出現鴉片戰爭,歐洲對中國的通商需求已經全面打開。

第六、康乾盛世將不會出現。由於清朝建立在一個豪強侵略時期,一切內功都沒有修煉完備,政治、經濟、文化體制都不會調整完善,導致清朝從建朝開始就疲於應付貿易侵略,而且將一直持續下去毫無喘息。最艱難的事情,當然是接見歐洲列國的貿易會談,如果清政府強硬拒絕,英國荷蘭葡萄牙等國將變本加厲的侵佔港口;如果清政府軟弱,割地賠款將提前到來。

第七、“八國聯軍”會提前到來。中國將提前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階段。

世界上再無美國,美洲定位將變成歐洲的“後花園”

歐洲從零起步建設美洲,目的將非常單純,獲得金礦。佈局上當然不會先產生大面積的種植園,然後從非洲販賣黑奴到此開墾,而是快速從金礦周邊建立要塞,為歐洲各國輸入金銀,直至亞洲龐大的利益輸入讓歐洲列強荷包豐滿以後開始加速開發美洲。

如果這樣發展,會使歐洲將強有力的控制派駐美洲的管理者及殖民人口,不可能會出現殖民者搞獨立的事情發生。

如果殖民者不會獨立,也就不會再出現美國,而美洲將會徹頭徹尾的變成歐洲列強的“後花園”。

當然,不只是美國,還包括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一切國家。

中東局勢會加速轉變

也許沒有美洲文明,歐洲的發展會更加迅猛,因為被逼無奈提前開發亞洲的印度及中國,在18世紀以後,和逐漸發展起來的美洲雙重利益輸入,也許會讓穆斯林三霸加速衰落。

首先,現實中英國在18世紀中葉侵略印度直至19世紀初成為戰勝國。

如果沒有美洲文明,當19世紀印度帝國被消滅的同時,亞洲也許將全部陷落。

其次,由於17世紀歐洲各國開始提前開發中國,導致走西非至亞洲的航線太長,倒逼歐洲列強提前開啟挑戰中東兩大帝國,這一進程也有可能將在18世紀中葉完成,蘇伊士運河也將至少提前幾十年完成修建,使歐洲到印度的航線節約40%航程。

除此之外,我們知道中東地勢平坦,適合發展農業,同時擁有很好的礦產和石油資源,歐洲由於快速發展,也許會對其有所貪念,如果像我們假設的那樣,在17世紀或者可能再延至18世紀歐洲列國全面侵略中東,對這塊擁有悠久歷史的地域來說,災難可能是毀滅性的,因為如果假設成真,也許今天就不會存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這些國家,它們都會成為歐洲的殖民地。

歐洲的全球化可能

開墾一片處女地艱難而漫長,佔有一片弱於自己的文明將易如反掌。

由於美洲這塊沒有文明的處女地被英國16世紀的放緩開發,世界將會產生極大地變化。

歐洲列國會快速尋覓到中國作為弱於自己,利益卻取之不盡的文明會加速佔有。

之後會同步發展美洲,侵略中東,侵略印度。

如果假設成立,我相信在20世紀來臨之際,會迎來一個不同的“全球一體化”進程,這個全世界,可能都是歐洲的。

當然,由於戰線鋪的太廣,控制力減弱,加上歐洲列國之間的戰爭會發酵放大,諸如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會重新洗牌進行互相吞併,從而形成新的全球瓜分態勢,在之後,會迎來新的各大洲之間的國家分裂,產生新的國家,形成新的局面。

因此,如果沒有美洲文明,歐洲很有可能將統治全世界。

這就是今天我們靠想象力創造的全新世界,是不是很刺激?

但我們是否可以沉澱下來,再重新回想。

無論是現實世界,還是我們想象的世界,

無論是歐洲列強,還是我們自己,

我們會有很多願望,我們希望過得更好、穿漂亮的衣服、買更棒的車、去更遠的地方旅行、換更大的房子,

同時,我們也會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獲勝,或者失敗。

但就像這個故事一樣,無論是否出現美洲文明,人類的慾望都不會改變。

世界雖然大不同,但世界的本質卻沒有變。

那是否,我們可以靠想象,靜下心來審視自己,

到底自己想要什麼,到底我們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