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專家共識

專家推薦意見:

建議對顱內壓(ICP)增高實施分層管理策略。在尚無足夠證據表明高滲鹽水和甘露醇哪個更優的情況下,甘露醇仍然是目前最常用的滲透治療藥物。

儘可能保持甘露醇使用劑量0.25g/kg。避免滲透壓失衡和嚴重的脫水,維持血漿滲透壓和腦血流動力學的穩定。

甘露醇的輸注方式建議脈衝式給藥,初始劑量為0.25~1 g/kg體質量經外周或中心靜脈導管在10—20 min的時間內靜脈輸入,其後推薦每4~6小時給予低劑量0.25-0.5g/kg維持。

1.0~2.0 g/kg劑量用於單次或者短時間降低顱內壓,為外科手術創造時機,或0.25-0.5 g/kg劑量給藥後無法達到目標ICP值。

應結合臨床狀態、ICP監測、影像學檢查來評估甘露醇的治療效果。血漿滲透壓目標值應維持在300—320 mOsm/L。

不合並ICP增高病理改變的疾病應避免經驗性使用甘露醇,有適應證使用甘露醇時注意慎用的情況,避免過量使用。

01

顱內高壓的管理

❶ 頭位抬高30°,保持頸部和軀幹軸線。

維持正常血壓和正常血容量

維持正常體溫

避免低氧血癥

避免低白蛋白血癥

維持正常二氧化碳分壓目標於35~40 mmHg

維持血鈉140~150 mmol/L

控制血糖

鎮痛鎮靜

如果有腦脊液引流,通過腦室外引流來輔助控制顱內壓

❷ 如ICP仍增高,實施降低ICP的一線治療方案:

最常用的滲透性降顱壓藥物是甘露醇和高滲鹽水

必要時可輔助甘油果糖、白蛋白、利尿劑、山梨醇及尿素等

❸ 採取上述措施後,如ICP持續增高,啟動降顱內壓二線治療方案:

包括亞低溫治療、巴比妥治療和去骨瓣減壓術

02

甘露醇的作用快捷,靜脈注射後20min內起作用,2-3 h降壓作用達到高峰,持續4~6 h。

首次給藥後如果仍需實施滲透治療來降低顱內壓,在監測ICP和血漿滲透壓的情況下,應在4~6 h後重復給藥。

如果重複給藥後仍達不到ICP控制目標,需採用其他降顱壓方案。

甘露醇輸注方案包括連續輸注或脈衝式給藥,脈衝式給藥較連續輸注效果更好。

常規推薦劑量為0.25~1 g/kg體質量經外周或中心靜脈導管在10~20 min的時間內靜脈輸入。

脈衝式給藥一般推薦0.25 g/kg小劑量給藥,100 ml的甘露醇製劑能覆蓋到體質量80 kg以下的患者。

在突發顱內壓增高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更高的劑量,一般使用約60g(1 g/kg)的劑量。

PS:短期使用甘露醇(1.0-2.0g/kg)通過減少腦細胞外液可以最大化的減小腦容積,臨床常應用於緊急降低顱內高壓的一時治療,比如腦疝患者,外科手術操作中為了增加暴露等。但同時也可能帶來水電解質紊亂、血漿滲透壓的改變引起顱內壓反跳等併發症。在其後續的治療過程中,為了達到同樣的脫水降顱內壓效果,往往需要增加甘露醇的使用劑量,才可能達到同等的降低顱內壓的效果。

因而脈衝式給予甘露醇,尤其是時間較長者,使用小劑量的甘露醇是非常重要的。

03

如果甘露醇使用後ICP<20 mmHg,則無需追加和重複使用甘露醇。

如ICP>20 mmHg,採用甘露醇長期醫囑治療,來維持ICP<20 mmHg或維持滲透壓正常。

如治療後ICP仍持續在25 mmHg以上超過30 min,應進一步複查CT或啟動更高級別的降顱內壓治療方案。

04

甘露醇治療顱內壓增高的血漿滲透壓監測目標

ICP增高實施滲透性治療時,應維持血漿滲透壓目標值在300—320mOSm/L。當血漿滲透壓水平超過330~340 mOsm/L,將可能對腎臟及其他器官造成損害。

使用甘露醇後的滲透壓間隙是一個更好的監測指標。

滲透壓間隙=所測得的血漿滲透壓-[(血鈉×2)+血鉀+(血尿素氮/3)+(葡萄糖/18)]

滲透壓間隙<10 mOsm/L提示需要重複給予甘露醇

當滲透壓間隙>20 mOsm/L,應儘可能避免使用甘露醇

05

因病理因素包括顱腦創傷、腦出血、腦梗死、顱內腫瘤、腦積水、顱內感染、缺血缺氧性腦病,靜脈竇血栓、腦水腫等造成急、慢性顱內壓增高時,在實施ICP增高的基礎治療後仍存在ICP增高的疾病。

06

沒有ICP增高病理改變的疾病

急性肺水腫或嚴重肺瘀血

合併腎功能損害或潛在性腎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

代謝性水腫

孕婦及老年人

低血壓狀態

顱內活動性出血患者慎用,需手術者除外

07

甘露醇治療ICP增高中的常見不良反應

❶ 血漿滲透壓過高:

急性血漿滲透壓快速增高會引起腦細胞內失水、腦血管損害、腎損害、肺水腫,甚至多臟器功能不全。

且顱內壓增高的患者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血漿滲透壓的升高,故更加需要使用小劑量甘露醇,避免血漿滲透壓持續太高。

❷ 滲透性腎病:

甘露醇可引起腎小球濾過下降、腎小管代謝障礙,腎小管吸收功能下降,造成少尿、無尿,引發急性腎功能衰竭。

老年患者或已有的腎功能衰竭患者更加具有潛在的危險,通常在高劑量的甘露醇(>0.2 kg/d或者48 h後累積量>0.4 kg)後發生。

❸ 顱內壓反跳加重腦水腫:

腦脊液中的甘露醇比血漿中的甘露醇排出更慢,當血中的甘露醇經腎臟迅速排出後,血漿中的滲透壓明顯降低,而甘露醇仍然在腦組織中滯留,從而使水分從血液中向腦組織中轉移,顱內壓重新升高,引起腦壓反跳。

甘露醇在腦組織中的累積是時間依賴性的,小劑量使用甘露醇可以減輕腦水腫加重和反跳。

❹ 其他併發症:

甘露醇的不良反應還包括藥物浸潤所致的皮膚脫落、利尿所致的低血容量、低鉀血癥和鹼血癥,以及在糖尿病和老年患者中出現的高血糖性高滲狀態等。

全文見:中華醫學雜誌,2019(99)23:1763-6.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整理:Dorothy

甘露醇專家共識


甘露醇專家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